当代文学的概念

当代文学的概念

作者:洪子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0-1

评分:9.3

ISBN:9787301153727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作品目录

自序
回答六个问题
关于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的概念
当代文学的“一体化”
中国当代的“文学经典”问题
当代文学史中的“非主流”文学
当代文学史写作及相关问题的通信
文学作品的年代
左翼文学与“现代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现代文学”
我们为何犹豫不决
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当代诗歌史的书写问题
——以《持灯的使者》、《沉沦的圣殿》为例
诗歌的“边缘化”
当代中国文学纪事
附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讨会纪要
· · · · · ·

精彩摘录

文学批评与现当代文学史界限分明,是在90年代以后。90年代文学批评的“萎缩”,以及“学术”地位的上升,原因我相信是多方面的。文学、文学批评和研究,不再承担像80年代那样的重任。80年代,国家在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维护政权合法性及实现社会“转轨”上,需要文学知识分子(作家、文学批评家)的“合谋”。这种情景不会再集中出现;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冷落。构成80年代文学写作与批评激情主要来源的“启蒙精神”,其能量也已衰减。大众消费文化的主流地位的牢固确立,严重挤占“精英文学”及对它的释(文学批评)的地盘。大学为主体的教育、研究机构学术制度、规范的“完善”,提升了“学术”的等级。文学位置的边缘化以及“批评”下降,“学术”上升,这种现象如果理解为下滑的话(事实上,也并不只包含负面的意义),那也是难以阻挡的。

——引自章节:回答六个问题


我不是将中国的“左翼文学”(作为一种有思想艺术特征的写作潮流),看作一开始就站立在错误的起点上,而是重新认识其发生的合理性;也不将“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转变,完全看作“外力”强制实施的畸变。在“新时期”,在有关“当代文学”衰败的反省中,“现代文学”显然被理想化。解决“现代文学”自身的问题(或“内在困境”),似乎也是四五十年代之交的文学“转折”的内在依据。在中国,“左翼”的、“革命”的文学的出现有它的合理性,也曾具有活跃的创新力量。但是我仍然认为,它在当代,经历了在“经典化”、“制度化”过程中的“自我损害”。我充分理解在90年代重申“左翼文学”经验的历史意义,但也不打算将“左翼文学”再次理想化,就像五六十年代所做的那样。)在《问题与方法》(2002)这本书里,我虽然也使用了从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到延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等的说法,但我主要不是为了虚构它们的“同质性”、“整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其整体价值。我的重点是讨论“左翼”(“革命”)文学和文学家的内在矛盾,自身存在的悖谬性因素在对一个理想化的“完整世界”的追求中,对“纯粹”、“绝对”的无止境的强调。不断对“不纯”的因素的剥离,结果是“革命文学”失去血肉,成为壳(我也指出,“但是,它如果停止这种反抗与剥离的话,又有可能被强大的传统力量所侵蚀,所混同,所吞没,而最终失去了它的‘质’的规定性”)。

——引自章节:回答六个问题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