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作者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
在书中,作者一方面继续了他对人生理想、
两性情感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加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的文字.
本书的书名原是书申一篇文章的标题,
这六个字表达了作者在本书出版时*想说的话,
也是作者对这些年思考的一个总结:善良、丰富、高贵.
即使是出自内心需要的匆忙也并不可取.
在我看来,即使是出自内心需要的匆忙也并不可取.
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
你都应该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
《风中的纸屑(经典随感)(珍藏版)》是作家周国平继《人与永恒》之后的第二本随感集。书中记录的随感都是由作者于念头闪现时随手写下的文字连贯而成的。正是思想恰如风中的纸屑,一些落在了幸运的手上。作者站在哲学家的高度,以浅白的文字,对于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弧独、信仰和宗教、待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做了发人省思的论述。
爱与孤独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s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也不该消除孤独。如果爱妄图消除孤独,就会失去分寸,走向反面。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在舞曲和欢笑声中,我思索人生。在沉思和独处中,我享受人生。你与你的亲人、友人、熟人、同时代人一起穿过岁月,你看见他们在你的周围成长和衰老。可是,你自己依然是在孤独中成长和衰老的,你的每一个生命年代仅仅属于你,你必须独自承担岁月在你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刻痕。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我孤独了。”啊,你配吗?有两种孤独。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入自恋。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眼里就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深度。当他爱一个人时,他心中会充满佛一样的大悲悯。在他所爱的人身上,他又会发现神的影子。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可是,两个孤独到了一起就能够摆脱孤独了吗?孤独之不可消除,使爱成了永无止境的寻求。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终就会看破小爱的限度,而寻求大爱,或者——超越一切爱,而达于无爱。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个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终归比没有好。至于精神上的幸福,这只能靠你自己,——永远如此。只要你心中的那个美好的天地完好无损,那块新大陆常新,就没有人能夺走你的幸福。有邂逅才有人生魅力。有时候,不必更多,不知来自何方的脉脉含情的一瞥,就足以驱散岁月的阴云,重新唤起我们对幸福的信心。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间温暖,活着时就成了被人群遗弃的孤魂。独身的最大弊病是孤独,乃至在孤独中死去。可是,孤独既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享受,而再好的婚姻也不能完全免除孤独的痛苦,却多少会损害孤独的享受。至于死,任何亲人的在场都不能阻挡它的必然到来,而且死在本质上总是孤独的。当我们知道了爱的难度,或者知道了爱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友谊。当我们知道了友谊的难度,或者知道了友谊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孤独。当然,谈论孤独仍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有人独倚晚妆楼”——何等有力的引诱!她以醒目的方式提示了爱的缺席。女人一孤独,就招人怜爱了。相反,在某种意义上,孤独是男人的本分。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1986)、《尼采与形而上学》(1990),散文集《守望的距离》(1996)、《各自的朝圣路》(1999)、《安静》(2002)、《善良·丰富·高贵》(2007),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1996)、《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2004)、《偶尔远行》(2006),随感集《人与永恒》(1988)、《风中的纸屑》(2006)、《碎句与短章》(2006),诗集《忧伤的情欲》(1991),以及《周国平人文讲演录》(2006)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1986)、《尼采诗集》(1986)、《偶像的黄昏》(1987)等。
缅甸岁月 本书特色乔治·奥威尔*冯军燕译的《缅甸岁月》讲述了 一群生活在缅甸的英国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英国对 缅甸的殖民时期,小说中除了带有奥威尔...
台湾现代诗选 本书特色 这部诗歌选集,尽可能将台湾半个世纪以来的部分诗人及其代表作、各种风格集结在一起,做一次时光的留影,也许斑驳,希望它照见了诗歌世界中台湾的...
乐府诗集》是一部上古至唐五代的乐章和歌谣总集,也是现存成书最早、浒最广而搜罗最为完备的乐府诗总籍。内容包括贵族乐歌、文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
《中国近代史(插图升级版)》内容简介:★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再现觉醒年代的发展探索,重走近代中国的复兴之路! 从鸦片战争到
《寻味东西》内容简介:★英国著名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最新美食指南,继《鱼翅与花椒》后重磅归来,跨越东西饮食版图,打破舌尖上
一种情怀两相知-传世词里娓娓道来的兰心素语 内容简介 大约只有真正地倾注了情感的作品,才能长久地承载着一种让人感动的美,越过那些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缓缓地走进你我...
恩田陆1964年10月25日生于宫城县仙台市。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部。1991年,《第六个小夜子》的出版使她声名鹊起。之后她的创作风格呈多变化状态,涉足科幻、...
唐诗杂论 本书特色 《唐诗杂论》:检讨的范围是唐代开国后约略五十年,从高祖受禅(六一八)起,到高宗武后交割政权(六六〇)止。靠近那五十年的尾上,上官仪伏诛,算是...
《吴疁风华》内容简介:自古至今,嘉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都是上海文化发展极其重要且弥足珍贵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
林清玄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本书为畅销书《林清玄散文精选》的三周年纪念精装版。本书对平装版进行了修订,并赠送林老师亲笔手书的二十四节气明信片。 在林...
忧郁的土地-俄罗斯文学笔记 本书特色 这本《忧郁的土地--俄罗斯文学笔记》收录了陈占敏创作的散文作品。 《忧郁的土地--俄罗斯文学笔记》收录了《...
鲁迅文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本书特色 他的散文文辞优美,意趣盎然,余味悠长,有着温暖的底色和温情的流露。这一切,都是几代人的阅读回忆。他的杂文,犀利、...
新世纪诗典-第一季 本书特色 当代*具锋芒诗人——伊沙编选打造新诗史,每行字句都是时代的变奏。不以姿态、立场、资历、辈分取舍作品,只以作品质量为唯一评价标准,《...
文学的年轮 本书特色 这部论集,收录了作者*近三四年间发表的一些论文。以作者的专业而言,研究的重心应该是中国现代文学,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九十年代的中国...
1971-2010-重量-芒克集 本书特色 白话文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广义而言,包括所谓当代文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代汉语诗歌在传统诗歌...
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书特色 “企鹅经典”——书界的奥斯卡,*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之一。中篇小说家中的莎士比亚。——德国作家保尔·海泽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内容简...
朱自清自编文集:欧游杂记 本书特色 《欧游杂记(精)》收录了《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游记数十篇,让今天的人们在欣赏其优美的文字的同时,对历史、自然、世界有了更...
徐霞客游记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民国名家随笔丛书-玩物不丧志 本书特色 由陈益民编写的《玩物不丧志》内容介绍: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的花园开出了朵朵奇葩,散文随笔便是当时广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