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传

徐向前传

作者:《徐向前传》编写组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年:2010-10-01

评分:5分

ISBN:9787800920585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

书刊介绍

徐向前传 内容简介

《徐向前传》由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提出并批准立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组织编写。编写组倾十年之功,在查阅大量历史档案和文献的同时,对传主本人进行了几十次访谈,先后访问了二百多位革命老战士,并走访了传主当年战斗过的革命遗址,遵循“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传如其人”和指导思想,再现了徐向前元帅戎马一生的光辉业绩。书稿经国防大学审定。邓小平为本书题写书名。

徐向前传 本书特色

《徐向前传》:《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是一项反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光辉业绩的宏伟工程。它的主人公包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卓著的元帅、将领,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各个方面的著名爱国人士,贡献突出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劳动模范,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这些传记的意义远远超越记述个人生平的范围,它们是新中国开国史、建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基史、创业史的浓缩,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

徐向前传 目录

**章在生平凡之家
第二章曲折的路
第三章踏上革命的征程
第四章从广州到东江
第五章初到大别山
第六章威震中原
第七章反“围剿”失败与西征
第八章“巴山来了徐向前”
第九章粉碎六路围攻
第十章川西会师
第十一章南下和北上的岁月
第十二章悲壮的征程
第十三章走上抗日前线
第十四章转战晋东南
第十五章平原造“人山”

徐向前传 节选

《徐向前传》由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提出并批准立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组织编写。编写组倾十年之功,在查阅大量历史档案和文献的同时,对传主本人进行了几十次访谈,先后访问了二百多位革命老战士,并走访了传主当年战斗过的革命遗址,遵循“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传如其人”的指导思想,再现了徐向前元帅戎马一生的光辉业绩。书稿经国防大学审定。邓小平为《徐向前传》题写书名。

徐向前传 相关资料

插图:1924年初。徐向前投考黄埔军校时,还不满23岁。这时,黑暗沉沉的中国,四分五裂,散沙一盘,军阀连年混战。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张作霖失败,退往山海关以外。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盘踞河北、河南和湖北等省,完全控制了北洋军阀政府。南方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刚刚诞生,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中同到底会走向何处?年轻的徐向前这时想得并不多。家境贫网,他原来的愿望,是能当一名教员,生活能有个出路。可是,自3年前从国民师范毕业后,在山两阳曲县太原第四小学和河边村川至中学附属小学先后教书两年半,向学生讲述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北京、辛亥革命、巴黎和会等事件,遭到校长的干涉,教员的职务被辞退了。父母为他的前途焦急,要他托托人情,再找个教书的地方。求亲告友挣个教书匠,徐向前不做了。他气愤之下,跑到太原自谋生路。太原,是阎锡山统治的地盘。这个在辛亥革命期间窃据山两都督职位的军阀,先是投靠袁世凯扩充军队,袁世凯死后,又依附段祺瑞,把山西变成了封建王国中的一个王周,闭关自守,经济、文化落后;机关、工厂和学校,被官吏、地方豪绅把持着,岂能容得徐向前这样一个贫民子弟!寒冬里,大雪纷飞。徐向前身着一件长袍,每天徘徊在街头巷尾,真是谋生无路,报国无门。一天,在太原街头,遇到国民师范学校的一个同学,神秘地对他说:“你愿意去上海吗?”徐向前问:“到那儿去做什么?”他说:“听说广州国民政府军官学校在上海招生。”当时,徐向前的哥哥在太原军队中工作,认识一个姓郭的军官,愿意保举徐向前去应考。得此门路,徐向前甚为高兴。于是他又去找另外几个失业的同学串联。几天后,联络了10几个人。青年人的热情和谋生的愿望,使他们结合起来。虽然谁都说不出前途如何,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借此机会,到大上海走一趟也很不错。有人说:“今生今世,能到上海看看,死了也甘心!”2月问,他们自筹路费,买上火车票,离开了太原,奔向上海。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帮助下,为建立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创办起来的。它也是孙中山总结历史经验的硕果。孙中山搞了多年的革命,一次次失败,俄国的十月革命成功,他才悟出一个道理,要取得中国革命的成功,应该走俄国人的路,建立可靠的革命武装。他对1917年的十月革命,十分钦佩。曾致电列宁,提出:“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1921年,以列宁为代表的共产国际,派代表马林到中国,在桂林与孙中山举行了秘密谈判。这次谈判,促进了孙中山作出改组国民党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决心,更坚定了孙中山建立革命军队的信念。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以蒋介石、张太雷等4人组成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去考察党务和军事,并参观苏联的红军和一些军事学校。不久,在孙中山领导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定,建立“陆军讲武堂”,并正式命名为“国民军军官学校”,同孙中山任校长。苏联曾给了孙中山一些武器和钱。苏联官员对孙中山说,要搞一支革命的军队,靠旧军队是不行的。什么滇军、湘军、赣军、桂军、鄂军都靠不住。原定的“国民军军官学校”还没开办,孙中山又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委任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长”,并指定以广州黄埔岛上的旧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这时,适逢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参加大会的国民党员和以个人身份参加大会的共产党代表,都受到委托,回到各地选拔优秀的进步青年去考陆军军官学校。看来,那位在太原阎锡山部队的姓郭的军官,所以保荐徐向前一行10几个人考黄埔,也是事出有冈。黄埔军校招生的具体简章,徐向前到上海以后才看到,应考的条件和手续,规定有许多条。如政治思想条件、学历条件、身体条件,要求都很严。什么“能了解国民革命须速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什么“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还要求什么“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考试有笔试和口试。笔试要考作文、政治和数学,口试要“观察对于三民主义了解之程度和性质、志趣、品格、常识、能力等项之推断,及将来有无发展之希望”等等。招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各省都分配了名额。上海考区是一个比较集中的点。当时的上海,一方面是阔人、洋人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横行霸道;一方面是苦力、贫民衣食无着,面黄肌瘦,当牛做马。给徐向前强烈的印象是:贫富十分悬殊,社会极不合理。应考前,他在美术学校一个姓赵的老乡家中复习功课。这家的两兄弟,帮助他做了些考试前的复习准备。后来听说这兄弟俩个都成了“孙文主义学会”的成员。3月中旬,在上海环龙路一号进行了初试。考试前,徐向前的心情比较紧张,政治方面,看了一些报纸和书,还比较有把握,作文也不怕,只有数理化怕不行。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