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乡年鉴》记录了利奥波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以四季为顺序,笔法抒情、生动,富有感染力;记录了作者一生在美国各个州工作和游历过程中的思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态思想发展的脉络;从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关系。其中*有影响的篇章《大地伦理》代表了利奥波德生态思想的精髓:“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这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体现出利奥波德罕见的思想前瞻性,他也因此被称为生态主义的“先知”。
《沙乡的沉思》(又译作《沙乡年鉴》 、《沙郡年记》)是一部经典的自然文化随笔,在西方与梭罗的《瓦尔登湖》齐名,被誉为“美国环保主义的圣经”。作者利奥波德以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读者可以看到令人惊叹的自然力量,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类为自身利益毁灭自然而发出的悲叹。作者以随笔美文的写作方式,传达一种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伦理观,意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此译本的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大学人文读本,如《大雁归来》、《像山那样思考》等。另外,书中配有50多幅精美的动植物素描插图。
*近四十年,从唤起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在美国,有一本书显然是*为突出的,它对人和土地之间的生态和伦理关系,做了*能经得起检验的表达。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的沉思》——一本薄薄的,*早在一九四九年出版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堪与十九世纪*著名的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的作品。和梭罗一样,利奥波德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具有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在国策制定上,以及奠定林学、野生动物管理、水域管理以及土壤管理等领域的生态学基础方面,也卓有建树。他一生(1887一1948)共出版和发表了三本书和五百多篇文章。自他去世之后,其著作对一些新学科,如资源保护生物学和修复生态学,以及公共和私人政策、可持续农业和环境史,经济学、教育、美学和文学,都具有日渐增长的影响。相比他的其他著作,《沙乡的沉思》则更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们蕴含着他的土地健康和土地伦理的基本概念,不仅吸引着专业人士,而且也吸引着那些热爱自然和欣赏美文的普通人。
这本书看似简单。一开始是对一个荒弃了的农场上一年四季不同景象的追述,利奥波德和其家人曾在这里亲手进行着恢复生态完整性的探索;接下来,进一步就资源保护主义方面的问题,陈述了利奥波德在北美的其他地方的某些经历;*后则以几篇有关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伦理学思考的文章结束全书。他的*具代表性的文章《土地伦理》,通过把土地——土壤、水、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想象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共同体,而我们每个成员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和公民”,将前面文章中提到的各种问题串到了一起。
文章的寓意是极其深刻的。今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阴影之下,在这个星球的生命支撑系统正发生着世界性衰退的时代,利奥波德对我们说,普通老百姓是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他的文章不是祈求强有力的政府干预的答辩书,也不是通过渲染人们对生存危机的恐惧而宣扬世界末日的小册子。他力图在阐释土地功能的基础上去强化人们对土地的了解,以激发人们对土地共同体的热爱和尊敬。他相信,通过了解和热爱,就会产生一种在行为上的道德责任感,从而有助于维护或恢复这个共同体健全的功能。
利奥波德的寓意,通过对他本人和土地关系的描述,在那些从未到过威斯康星的沙乡及那些他所描写的地方的人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乐于接受它的读者。这本书在世界上的销售量已超过两百万册;利奥波德的土地健康和土地伦理观已经成为众多的美国组织和政府机构确定环境项目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进一步鼓舞了美国甚至世界各地普通人不断高涨的环境保护主义热情,他们努力在自己的社区里为改善其共同体的健康和持续性工作着。
《沙乡的沉思(插图版)》看似简单。一开始是对一个荒弃了的农场上一年四季不同景象的追述,利奥波德和其家人曾在这里亲手进行着恢复生态完整性的探索;接下来,进一步就资源保护主义方面的问题,陈述了利奥波德在北美的其他地方的某些经历;*后则以几篇有关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伦理学思考的文章结束全书。他的*具代表性的文章《土地伦理》,通过把土地——土壤、水、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想象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共同体,而我们每个成员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和公民”,将前面文章中提到的各种问题串到了一起。
野生的东西在开始被摒弃之前,一直和风吹日落一样,是极其平常而自然的。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对我们这些少数人来说,能有机会看到大雁要比看电视更为重要,能有机会看到一朵白头翁花就如同言论自由一样,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
——奥尔多·利奥波德
在这个新版本中,收入了最早的英文版中由查理·施瓦茨绘制的富有召唤力的插图。我相信,利奥波德文采飞扬的散文同那些质朴的插图,将会在遥远的中国读者那里得到强烈的共鸣。
——美国利奥波德基金会主席苏珊·福莱德
在中国,利奥波德的名字已不再“鲜为人知”……尤其令人兴奋的是,本书的多篇文章被选人大学人文读本和中学语文教材,如《大雁归来》《像山那样思考》……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中国青少年会接触到一位伟大的环境先哲的思想,同时激励他们去思考我们本国的事情,并重新检验我们的文化。
——青岛大学教授侯文蕙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以一生的心血写下这部关于土地的著作《沙乡的沉思》。在本书中,利奥波德以其对大自然细心敏锐的观察,用艺术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弃的农场上一年十二个月的不同景象,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问题。也正是在这本书中,利奥波德提出了其影响深远的“土地伦理”观念。
西安往事 本书特色 在西安这座千年古都里。驻留着太多的中国文化之梦。纯真朴素的记忆与往事,使它的历史在今天变得更加美好。个人在这个广阔精神空间的经历与感受,对于...
赣江以西 本书特色 《赣江以西》以“赣江以西”“喘息”“旅途”“问答”四辑,表达了一个新锐散文作家对赣江以西一个叫下陇洲的村庄的缱绻爱意,记录了作者青春成长过程...
《iOS 7应用开发实战详解》内容简介:iOS系统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凭借其硬件产品iPhone和iPad强大的用户体验,受到
苏州烟雨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作品包括:旧影;张长兴;大饼店;果玉;三珍斋;长妹;秘密;洪老老;枇杷树等。苏州烟雨 目录 序一 私人记忆和童年视角的混响序二 ...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科学 本书特色 现实版《神探夏洛克》《非自然死亡》; 坐上时光机,进入《贝克街的亡灵》解谜游戏——真相只有一个! 你将变身侦探与法医,参与科学...
诗赋文体源流新探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取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剖析了特定的文化传统、文学思潮、社会心理等因素对诗、赋文体形成的影响,探索...
吴世昌全集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吴世昌是著名红学家,他的《红楼梦探源》《红楼梦探源外编》等巨著为红学研究另辟新蹊★ 由吴世昌先生的外...
白金的女体塑像 内容简介 本书是穆时英的小说集, 收录有《白金的女体塑像》《父亲》《旧宅》《百日》等小说。穆时英在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 将新...
《内外兼修》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将分享自己在做程序员路上的一些经验。分为“程序篇”和“人生篇”两部分。在“程序篇”,作者会介
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译本)(精装) 内容简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诗选(修订版)/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写于普希金...
对星星的诺言-米斯特拉尔诗选 本书特色 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1889-1957)智利女诗人。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北的维库那镇。她自...
铁凝(1957--),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中短篇小说《哦,香雪》《伊琳娜的...
《新能源汽车辅助系统检修》内容简介:《新能源汽车辅助系统检修》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底盘与车身电气辅助系统,包括暖风与
静观集-雨果文集-第十三卷 诗歌卷 内容简介 《雨果文集:静观集》是雨果诗集的合集,包括《惩罚集》《静观集》《凶年集》三部。其中,《惩罚集》是一部政治讽刺诗集,...
人间辞话-古典诗词修辞例话 本书特色 田望生编著的《人间辞话(古典诗词修辞例话)》专讲古典诗词的修辞,从语言的艺术表现方式角度赏鉴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什,...
徐霞客游记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全评新注世说新语 本书特色 《全评新注世说新语》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世说新语》。全评新注世说新语 内容简介 《全评新注世说新语》是南北朝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纂...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内容简介:这部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著作中,作者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了历史上值
王朔文集-篇外篇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朔文集篇外篇,内容包括:《人莫予毒》、《枉然不供》、《人命危浅》、《无情的雨夜》、《毒手》、《各执一词》、《海鸥的故事》、《...
《蒋介石家史》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沈寂先生,系浙江奉化人。他从小耳濡目染,听父辈和乡亲们闲谈蒋介石生平的种种轶事和秘闻。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