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乡年鉴》记录了利奥波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以四季为顺序,笔法抒情、生动,富有感染力;记录了作者一生在美国各个州工作和游历过程中的思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态思想发展的脉络;从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关系。其中*有影响的篇章《大地伦理》代表了利奥波德生态思想的精髓:“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这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体现出利奥波德罕见的思想前瞻性,他也因此被称为生态主义的“先知”。
《沙乡的沉思》(又译作《沙乡年鉴》 、《沙郡年记》)是一部经典的自然文化随笔,在西方与梭罗的《瓦尔登湖》齐名,被誉为“美国环保主义的圣经”。作者利奥波德以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读者可以看到令人惊叹的自然力量,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类为自身利益毁灭自然而发出的悲叹。作者以随笔美文的写作方式,传达一种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伦理观,意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此译本的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大学人文读本,如《大雁归来》、《像山那样思考》等。另外,书中配有50多幅精美的动植物素描插图。
*近四十年,从唤起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在美国,有一本书显然是*为突出的,它对人和土地之间的生态和伦理关系,做了*能经得起检验的表达。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的沉思》——一本薄薄的,*早在一九四九年出版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堪与十九世纪*著名的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的作品。和梭罗一样,利奥波德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具有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在国策制定上,以及奠定林学、野生动物管理、水域管理以及土壤管理等领域的生态学基础方面,也卓有建树。他一生(1887一1948)共出版和发表了三本书和五百多篇文章。自他去世之后,其著作对一些新学科,如资源保护生物学和修复生态学,以及公共和私人政策、可持续农业和环境史,经济学、教育、美学和文学,都具有日渐增长的影响。相比他的其他著作,《沙乡的沉思》则更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们蕴含着他的土地健康和土地伦理的基本概念,不仅吸引着专业人士,而且也吸引着那些热爱自然和欣赏美文的普通人。
这本书看似简单。一开始是对一个荒弃了的农场上一年四季不同景象的追述,利奥波德和其家人曾在这里亲手进行着恢复生态完整性的探索;接下来,进一步就资源保护主义方面的问题,陈述了利奥波德在北美的其他地方的某些经历;*后则以几篇有关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伦理学思考的文章结束全书。他的*具代表性的文章《土地伦理》,通过把土地——土壤、水、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想象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共同体,而我们每个成员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和公民”,将前面文章中提到的各种问题串到了一起。
文章的寓意是极其深刻的。今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阴影之下,在这个星球的生命支撑系统正发生着世界性衰退的时代,利奥波德对我们说,普通老百姓是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他的文章不是祈求强有力的政府干预的答辩书,也不是通过渲染人们对生存危机的恐惧而宣扬世界末日的小册子。他力图在阐释土地功能的基础上去强化人们对土地的了解,以激发人们对土地共同体的热爱和尊敬。他相信,通过了解和热爱,就会产生一种在行为上的道德责任感,从而有助于维护或恢复这个共同体健全的功能。
利奥波德的寓意,通过对他本人和土地关系的描述,在那些从未到过威斯康星的沙乡及那些他所描写的地方的人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乐于接受它的读者。这本书在世界上的销售量已超过两百万册;利奥波德的土地健康和土地伦理观已经成为众多的美国组织和政府机构确定环境项目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进一步鼓舞了美国甚至世界各地普通人不断高涨的环境保护主义热情,他们努力在自己的社区里为改善其共同体的健康和持续性工作着。
《沙乡的沉思(插图版)》看似简单。一开始是对一个荒弃了的农场上一年四季不同景象的追述,利奥波德和其家人曾在这里亲手进行着恢复生态完整性的探索;接下来,进一步就资源保护主义方面的问题,陈述了利奥波德在北美的其他地方的某些经历;*后则以几篇有关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伦理学思考的文章结束全书。他的*具代表性的文章《土地伦理》,通过把土地——土壤、水、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想象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共同体,而我们每个成员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和公民”,将前面文章中提到的各种问题串到了一起。
野生的东西在开始被摒弃之前,一直和风吹日落一样,是极其平常而自然的。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对我们这些少数人来说,能有机会看到大雁要比看电视更为重要,能有机会看到一朵白头翁花就如同言论自由一样,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
——奥尔多·利奥波德
在这个新版本中,收入了最早的英文版中由查理·施瓦茨绘制的富有召唤力的插图。我相信,利奥波德文采飞扬的散文同那些质朴的插图,将会在遥远的中国读者那里得到强烈的共鸣。
——美国利奥波德基金会主席苏珊·福莱德
在中国,利奥波德的名字已不再“鲜为人知”……尤其令人兴奋的是,本书的多篇文章被选人大学人文读本和中学语文教材,如《大雁归来》《像山那样思考》……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中国青少年会接触到一位伟大的环境先哲的思想,同时激励他们去思考我们本国的事情,并重新检验我们的文化。
——青岛大学教授侯文蕙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以一生的心血写下这部关于土地的著作《沙乡的沉思》。在本书中,利奥波德以其对大自然细心敏锐的观察,用艺术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弃的农场上一年十二个月的不同景象,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问题。也正是在这本书中,利奥波德提出了其影响深远的“土地伦理”观念。
伟人周恩来(全四部) 本书特色 每当听到这个名字,都会让我想到的一个人——一个劳苦功高,德服天下的人;一个行高于众而人不妒,功高天下而不自私的人;一个为中华之崛...
奉天之路 本书特色 本书为“老沈阳书系”之四。400年来,从“沈阳路”、“沈阳中卫”到&...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内容简介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和瑰宝。《唐诗三百首》又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奢侈贫穷 本书特色 “万年少女”“穿凉鞋的恶魔主义者”森茉莉的,“贫而不穷”生活全纪录森茉莉,日本传奇女作家,明治文豪森鸥外的爱女,三岛由纪夫盛赞的“语言大师”...
王小波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收入王小波*具代表性的散文,包括《一只独立特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等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王小波散文精选 内容简介...
◎ 内容简介本书是加拿大著名钢琴家、作家格伦•古尔德的文集,编选了古尔德最富代表性的文章,包括一些生前从未发表的作品,按音乐、表演、媒体等分辑。在古尔德生前好友...
红色的品位 内容简介 本书辑选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先烈的散文、随笔、诗词和书信等精美文章。他们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把夜幕划出一道道光明的轨迹。展现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具有...
读者丛书一杯热茶里的春天 本书特色 秉持《读者》“清新、隽永、朴实、平民”的风格和“真、善、美”的价值标准,用一个个好故事拨动我们这个时代的“心弦”,倾听我们这...
文化苦旅 本书特色 喜爱散文的朋友恐怕没有人不知道这本书,出版八年来居高不下的销售量早已让她深入人心。读过了《山居笔记》,读过了《霜冷长河》,不知你再读她时是否...
密密语 本书特色 本书是简媜写作生涯三十年来的唯一小品集,分为“七个季节”“一念系三千世界”“流水线...
顾太清诗词典读 内容简介 中国的文坛长期由男性统治,女作家可谓凤毛麟角,难以数记的女性被禁在深闺里,无人知晓。明末清初,部分大胆的女子走出闺房,结社吟诗,...
一个老兵的战争史 本书特色 我虽然只是一个兵,把自己的经历记下来,也是我的愿望.这些经历还是要说一说,如果不说说,对不起死去的战友,他们讲不了话喽,不要忘了那些...
美丽是心底的明媚 本书特色在欲望驱使的世界里: 你是不是只顾向外张望,忽略了烛照自己的内心,常感到迷离? 你是不是走得太远,离*初的自己越来越远,变...
中国有进步-朱正杂文自选集 本书特色 本书遴选了杂文家朱正先生近百篇杂文精品。朱正笔下的人和事,总是革命背景下的切面叙述,丝丝入扣;教科书中看不到的历史,在他的...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内容简介 萤、爱竹、天鹅、巨人树、冬之兽、殉情的鲎、女孩和花、榕树的美髯、蜘蛛和梅花、又闻棕柳茑声、森林中的绅士、杜鹃枝...
大老振本名李振华,女,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育学硕士,省级骨干教师。“十点读书”“读者”“百度汉语”等平台签约作家,其读经典文章在公众号“大老振读经典”发...
朱自清散文经典(新版) 本书特色 为了让读者在*短的时间内阅读尽可能多的精品,我们编辑出版了本书。书中收录了朱自清的经典力作——《踪迹》...
《Web前端开发简明教程》内容简介: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HTML、CSS、JavaScript、jQuery的相关知识,读者可以系统地学习编写HTML代
城南旧事 本书特色 本书是琥珀经典文丛之一,精选林海音《城南旧事》《窃读记》《琼君》《金鲤鱼的百裥裙》《在胡同里长大》《北平漫笔》等名篇,分“城南旧事”“童年童...
《檐上的月亮》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少数民族作者阿微木依萝的32篇散文,如《檐上的月亮(七章)》《小马哥和他的女人》《走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