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乡年鉴》记录了利奥波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以四季为顺序,笔法抒情、生动,富有感染力;记录了作者一生在美国各个州工作和游历过程中的思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态思想发展的脉络;从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关系。其中*有影响的篇章《大地伦理》代表了利奥波德生态思想的精髓:“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这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体现出利奥波德罕见的思想前瞻性,他也因此被称为生态主义的“先知”。
《沙乡的沉思》(又译作《沙乡年鉴》 、《沙郡年记》)是一部经典的自然文化随笔,在西方与梭罗的《瓦尔登湖》齐名,被誉为“美国环保主义的圣经”。作者利奥波德以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读者可以看到令人惊叹的自然力量,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类为自身利益毁灭自然而发出的悲叹。作者以随笔美文的写作方式,传达一种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伦理观,意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此译本的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大学人文读本,如《大雁归来》、《像山那样思考》等。另外,书中配有50多幅精美的动植物素描插图。
*近四十年,从唤起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在美国,有一本书显然是*为突出的,它对人和土地之间的生态和伦理关系,做了*能经得起检验的表达。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的沉思》——一本薄薄的,*早在一九四九年出版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堪与十九世纪*著名的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的作品。和梭罗一样,利奥波德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具有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在国策制定上,以及奠定林学、野生动物管理、水域管理以及土壤管理等领域的生态学基础方面,也卓有建树。他一生(1887一1948)共出版和发表了三本书和五百多篇文章。自他去世之后,其著作对一些新学科,如资源保护生物学和修复生态学,以及公共和私人政策、可持续农业和环境史,经济学、教育、美学和文学,都具有日渐增长的影响。相比他的其他著作,《沙乡的沉思》则更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们蕴含着他的土地健康和土地伦理的基本概念,不仅吸引着专业人士,而且也吸引着那些热爱自然和欣赏美文的普通人。
这本书看似简单。一开始是对一个荒弃了的农场上一年四季不同景象的追述,利奥波德和其家人曾在这里亲手进行着恢复生态完整性的探索;接下来,进一步就资源保护主义方面的问题,陈述了利奥波德在北美的其他地方的某些经历;*后则以几篇有关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伦理学思考的文章结束全书。他的*具代表性的文章《土地伦理》,通过把土地——土壤、水、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想象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共同体,而我们每个成员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和公民”,将前面文章中提到的各种问题串到了一起。
文章的寓意是极其深刻的。今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阴影之下,在这个星球的生命支撑系统正发生着世界性衰退的时代,利奥波德对我们说,普通老百姓是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他的文章不是祈求强有力的政府干预的答辩书,也不是通过渲染人们对生存危机的恐惧而宣扬世界末日的小册子。他力图在阐释土地功能的基础上去强化人们对土地的了解,以激发人们对土地共同体的热爱和尊敬。他相信,通过了解和热爱,就会产生一种在行为上的道德责任感,从而有助于维护或恢复这个共同体健全的功能。
利奥波德的寓意,通过对他本人和土地关系的描述,在那些从未到过威斯康星的沙乡及那些他所描写的地方的人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乐于接受它的读者。这本书在世界上的销售量已超过两百万册;利奥波德的土地健康和土地伦理观已经成为众多的美国组织和政府机构确定环境项目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进一步鼓舞了美国甚至世界各地普通人不断高涨的环境保护主义热情,他们努力在自己的社区里为改善其共同体的健康和持续性工作着。
《沙乡的沉思(插图版)》看似简单。一开始是对一个荒弃了的农场上一年四季不同景象的追述,利奥波德和其家人曾在这里亲手进行着恢复生态完整性的探索;接下来,进一步就资源保护主义方面的问题,陈述了利奥波德在北美的其他地方的某些经历;*后则以几篇有关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伦理学思考的文章结束全书。他的*具代表性的文章《土地伦理》,通过把土地——土壤、水、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想象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共同体,而我们每个成员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和公民”,将前面文章中提到的各种问题串到了一起。
野生的东西在开始被摒弃之前,一直和风吹日落一样,是极其平常而自然的。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对我们这些少数人来说,能有机会看到大雁要比看电视更为重要,能有机会看到一朵白头翁花就如同言论自由一样,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
——奥尔多·利奥波德
在这个新版本中,收入了最早的英文版中由查理·施瓦茨绘制的富有召唤力的插图。我相信,利奥波德文采飞扬的散文同那些质朴的插图,将会在遥远的中国读者那里得到强烈的共鸣。
——美国利奥波德基金会主席苏珊·福莱德
在中国,利奥波德的名字已不再“鲜为人知”……尤其令人兴奋的是,本书的多篇文章被选人大学人文读本和中学语文教材,如《大雁归来》《像山那样思考》……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中国青少年会接触到一位伟大的环境先哲的思想,同时激励他们去思考我们本国的事情,并重新检验我们的文化。
——青岛大学教授侯文蕙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以一生的心血写下这部关于土地的著作《沙乡的沉思》。在本书中,利奥波德以其对大自然细心敏锐的观察,用艺术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弃的农场上一年十二个月的不同景象,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问题。也正是在这本书中,利奥波德提出了其影响深远的“土地伦理”观念。
旧梦:表弟眼中的徐志摩 本书特色 金庸、蒋复璁、吴其昌、吴世昌、陈从周著的这本《旧梦(表弟眼中的徐志摩纪念徐志摩诞辰120周年)》介绍了,对于旁人不赞成的徐陆婚...
乱时候:穷时候() 本书特色 《乱时候,穷时候》记录了姜淑梅早年的亲历和见闻,顾名思义,是饥荒、战乱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读书人大抵没听过没见过的事。那些故事令人心...
徐霞客游记 本书特色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
周作人散文集 本书特色 周作人的散文,平淡如水、自然如风,展现出平和、空灵的人生境界,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座高峰。鲁迅晚年向斯诺夫人推荐周作人,认为他是中国zui...
尝试集-胡适精品典藏-01 本书特色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部以白话写成的诗集。1920年出版。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唐人绝句精华-恋上古诗词.版画插图版 本书特色 本书对浩瀚如海的唐人绝句细加抉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录编成《唐人绝句精华》一书。凡能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
红楼梦诗词 内容简介 《红楼梦》中通过赋诗、填词、题额、拟对、制谜、行令等等情节的描绘,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文化精神生活。本书选的诗词有:石上偈;自...
心外无物 随遇而安 本书特色 本书共收录林清玄二十余篇散文,是他写作的新高峰。流畅清新的文笔,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本书以作者...
诗经 本书特色 解读国学典籍奥义,寻绎传统文化脉络,追溯民族精神本源,探索未来文化方向。诗经 内容简介 《诗经》是我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
生 本书特色 本书由陈子善、蔡翔主编,中国现代名家经典作品中攫取精华篇目,囊括了巴金、冰心、叶圣陶、胡适、郁达夫、徐志摩、林语堂、沈从文、董桥、张海迪、余光中等...
新编元曲三百首 内容简介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人有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挫折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蹇,依本...
作品目录目 次强盗阴谋与爱情抒情诗赫克托耳的告别卢梭忍从欢乐颂希腊的群神诗歌的力量孔夫子的箴言轭下的飞马理想和生活理想赛
三联精选书香处处 本书特色 全书以“爱书人”“出版人”“三联人”为主要线索,勾勒出范用为...
陈忠实文集 陆 1995-2000 内容简介 本卷主要收入散文、文论。包括《告别白鸽》、《朋友的故事》、《喝茶记事》、《无法超脱》、《谁打败了斗牛士》等作品。陈...
89年的秋天 本书特色 埃贡·克伦茨在这本书里叙述了1989年秋天民主德国那些动荡日子里发生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也是他所亲身经历的,这些事情就是民主德国生死存亡的...
《身份的焦虑》内容简介:全球畅销作家、生活方式引领者、演说家阿兰·德波顿长踞欧美畅销书排行榜的作品,明星王俊凯枕边书 撷取哲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本书特色 《天涯社区闲闲书话十年文萃》全四卷,一百二十余万字,分别为《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快乐的行旅》《这些书您都读过吗》《我的闲...
《了无痕:报人读史礼记五集》内容简介:《了无痕:报人读史札记五集》为田东江“报人读史札记系列”第五本,延续了前几集的风格。
优美的文学阅读-大家文选(1) 本书特色 大家文选,文选大家优美的文学阅读,阅读优美的文学。这个选本希望奉献给读者的是当代*具实力的作家和*有活力的作品,期望在...
《某晚当我外出散步》内容简介:★二十世纪伟大的作家之一奥登诗歌自选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眼中“二十世纪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