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分两部分。
**部分是何方党史笔记的集结。它不是单纯从亲历、亲闻写起,而是从大量的史料出发,旁征博引,梳理了毛泽东与张闻天关系的演变,客观地澄清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这段关键性的历史,具体而微地表述了自己多年的观察心得与体会。
第二部分是作者对师友纪念文章的汇集。新中国成立后,何方长期担任张闻天的助手,先后担任驻苏联大使馆研究室主任和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是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从他的怀念文字中,可看出张闻天、胡耀邦、刘英、李一氓、宦乡、李慎之、陈乐民、孟用潜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学者的伟大的精神追求与人格风范。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为首次披露。
1.著者权威:何方,当代著名学者,重大事件亲历者,大彻大悟思想家。本书史料扎实,逻辑周密,在恢复历史真相方面有大面积突破,振聋发聩的新鲜见解也触目可见。从延安走来的一代人,正在舞台上谢幕。像何方这样思想高瞻远瞩,人格特立独行,笔下雄风不减,行文必求新意的人,确乎已经不多了。
2.契合时机:①适逢党史90周年前夕,对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这段时间的党的高层交往,尤其是毛泽东与张闻天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恰为难得;②2010年是张闻天诞辰110周年。
3.内容经典:何方曾长期做张闻天的助手,驻苏使馆研究室主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本书是以亲历者的身份将自己跟随张闻天的过程以及其中的故事--阐述开来,非常有价值。③本书还对胡耀邦、李一氓等中共高层以及自己身边的、对当前史学与国际问题学者进行了追念,感人的文字下,是一个生动朴实的历史场景。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何方谈史忆人
《何方谈史忆人:纪念张闻天及其他师友》内容分两部分。**部分是何方党史笔记的集结。它不是单纯从亲历、亲闻写起,而是从大量的史料出发,旁征博引,梳理了毛泽东与张闻天关系的演变,客观地澄清了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这段关键性的历史,具体而微地表述了自己多年的观察心得与体会。、第二部分是作者对师友纪念文章的汇集。新中国成立后,何方长期担任张闻天的助手,先后担任驻苏联大使馆研究室主任和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是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从他的怀念文字中,可看出张闻天、刘英、李一氓、宦乡、李慎之、陈乐民。孟用潜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学者的伟大的精神追求与人格风范。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为首次披露。
插图:按照毛泽东的定义,“为首”就是召开会议。①可是遵义会议后的几年里,毛泽东并没有召开和主持过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各种大小会议。遵义会议是在大家要求下,经政治局黎平会议决定,由总书记博古主持召开的。说遵义会议是在毛泽东领导下举行的,只是延安整风后一些人使用的一种抽象说法。如果意思是指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举行的,也许还说得过去,但谈不上领导,因为他既未召开和主持,也未作报告和结论。至于遵义会议后几年的中央会议,则都是由张闻天召开和主持的,据张培森统计,前后多达137次。所以在纪念张闻天85周年诞辰前夕,王震还特意向邓力群提出建议,“请你、乔木、胡绳同志考虑,能在修改党史时,将张闻天任中央书记(特别是长征结束后)主持会议的史实载人史册”,说“许多同志似不知张闻天任中央书记多年这一历史事实。历史要真实”。杨尚昆1997年3月22日同刘英谈话中,提到遵义会议这段历史也说,“看来要给张闻天拨乱反正”。《毛泽东年谱1893~1949》对于出席和参加、主持和召开中央会议有较严格的区分,遵义会议以前和以后参加中央各种会议一律用“出席”,1943年3月中央机构调整后则一律用“主持”。这是讲求分寸和实事求是的。只有一次例外,即1936年12月13日写的是:“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西安事变问题。”
何方,陕西临潼人,1922年生。我国著名外交、党史与国际问题学者。1938年赴延安进抗大学习,毕业后留校。1945年延安外语学院俄文系毕业后,去东北工作。1950年跟张闻天转入外交战线,专门研究国际问题。1951年任驻苏联大使馆研究室主任。1955年调回外交部任专员、办公厅副主任。1959年受到错误处理。改革开放后复出,即参加中央国际问题写作小组工作。1980年筹办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并出任所长八年。1988~1995年任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是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苏(俄)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他曾与李一氓、宦乡向中央建议,改变对时代的判断,从“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变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放弃“三个世界”理论,对外交、内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99年离休后,仍笔耕不已。只是把研究重点转入中共党史。何方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名誉博士,在日本也享有颇高的学术声望。2006年,他被评为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中国通史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主讲文化现象,下编则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吕先生著此书时正值抗日战争,是...
《剧变》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恰逢其时的巨制。在个人与国家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危机接踵而至的当下,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
《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统考知识要点精解》内容简介:读研期间,英语学习十分重要,这可能是最后一个系统学习英语的阶段,但同学们常常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内容简介:邓石如(一七四三—一八〇五),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
西藏文史探微集 本书特色 为展示中国藏学研究的成果,加强同世界同行的学术交流,促进藏学研究的繁荣发展,为西藏和其他藏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领...
《九寨沟生态导览手册》内容简介: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和200余幅精美的图片介绍了九寨沟的生态、文化知识,内容涉及气象、地质、水
正面抗日战场2-烽火大地 本书特色 历史,不论是对的,还是错的;不论是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已成定局。不矫情,不粉饰,真诚面对正面抗日战史。中国**部全民开...
租界研究新动态(历史.建筑) 本书特色 《租界研究新动态(历史建筑)》由大里浩秋、孙安石编著,是中日学者关于中国租界史研究的*新成果集,包括上海租界、武汉租界和...
史记-全四册 本书特色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莫志斌是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书共分四大部分:长征准备与初期失利、艰难...
明清安徽典籍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明清安徽典籍研究,可供广大读者参考阅读。明清安徽典籍研究 目录 论皖派考据学的学术特点《孟子节文》与朱元璋的文化性格《大明...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内容简介: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帝国的道路从罗马出发,北至严寒的北海,南至酷热的撒哈拉,西
思想是强有力的政治工具,专家则是思想的载体。当数以万计的专家凝结在一起,这样的群体就构成了所谓的“智库”。目前,美国有超
本书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揭示了一个参与谋杀希特勒事件的安全部门情报军官的思想历程。对于那些对德
《铁与血:德意志帝国的兴亡(1871-1918)》内容简介: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悲剧,一个钢铁帝国的诞生与殒落 回溯改变欧洲与世界进程
中国古史寻证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名家与名编——世纪初的对话”丛书中的一册。书中收入了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郭志坤与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的访谈录。 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
《语文高效学习法》内容简介:为什么阅读总是答不到点子上?为什么文言文总是很难理解?为什么作文永远到不了一类文?如何从小打好
文史 1999年第二辑 目录 由鯀陻洪水论舜放四凶(上)《释名》校箋两漢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傅所见西塔里数(上)漢唐间东北地區農牧生産述略下(下)唐代鸿臚寺及其外...
《100000+软文》内容简介:本书包含了软文写作的完整流程。所有精彩软文可能包含的主要因素,本书都进行了剖析和归纳。从软文标题的
王韬日记 本书特色 ★享誉学林:初版面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素为学界所重。★搜罗完备:收录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王韬全部日记文献,较初版扩充篇幅一倍有余。★重新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