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四卷.2010年)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四卷.2010年)

作者:张玉书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0-10-01

评分:5分

ISBN:9787020083015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四卷.2010年) 目录

前言浮海的勇士,围炉的哀者——1933-1945年的德语流亡文学希特勒老兄德意志国与德意志人“兄弟”与“魔鬼”:一位艺术家眼中的法西斯主义——读托马斯·曼的政论散文《希特勒老兄》和《德意志国与德意志人》茨威格的《玛利亚·斯图亚特》《流亡》(节选)一座“候车室”,两个小家庭——里昂·孚伊希特万格的《流亡》被监视的战场从不独处点亮的灯大城市里的眼睛解决方案文字作为战斗的武器——评铁嘴金心的作家库尔特·图霍尔斯基密探——选自《第三帝国的恐惧和苦难》犹太女人——选自《第三帝国的恐惧和苦难》简述《第三帝国的恐惧和苦难》K先生的故事日历小说布莱希特“中国诗”七首(由白居易诗意译或改写而成)臆想的中国文化,浪漫的异国谬误——关于布莱希特“中国诗”注释中的一些问题栖身地阿尔戈号以现实的名义——简评安娜·西格斯的短篇小说及其现实主义艺术主张考克上校逃向死亡的流亡火山——流亡者小说(节选)流亡者群像——评克劳斯·曼的小说《火山》马科斯和莫里茨(节选)混乱与迷惘(节选)他未曾收到的那些书信(节选)皮波·斯巴诺艺术对生活的颠覆——亨利希·曼中篇小说《皮波·斯巴诺》评述楼管笑了精神废墟里的欲望魔咒——解读瑞士作家胡戈·罗切尔小说《楼管笑了》“2009年《文学之路》——德国古典文学与中国”研讨会2009年德语文学事件回溯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四卷.2010年) 本书特色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4卷·2010年)》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四卷.2010年) 节选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4卷·2010年)》以1933-1945年问的德语流亡文学为重点,译介了托马斯·曼的《希特勒老兄》《德意志国与德意志人》、茨威格的《玛利亚·斯图亚特》、孚伊希特万格的《流亡》、图霍尔斯基的《被监视的战场》、布莱希特的《第三帝国的恐惧和苦难》、安娜·西格斯的《柄身地》和克劳斯·曼的《火山》等流亡文学代表作,此外介绍了亨利希·曼的《皮波·斯巴诺》等作品,对二○○九年德语文学事件进行了同顾。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四卷.2010年) 相关资料

插图:反正,从这时起,这个一直相当深思熟虑的女人就处于烈火之中,燃烧不已,在这内在的烈焰中焚烧净尽。迄今为止,支撑她生活的一切支柱:荣誉、尊严、体面、高傲、自信和理性,全都坍塌:一旦倒下,抛在地上,她就只想往下沉陷,只想往下坠落,只想自我毁灭。她体验到一种新的、陌生的欢乐,她痛尝这种欢乐,直到自我消融的地步,贪婪地、陶醉地、谦卑地吻着这个男人的手。此人把她女性的高傲彻底摧毁,从而教会她新的献身的快感。茨威格指出,这种新的、无法超越的激情超过了她当年对达恩莱的最初的激情。她当时只想和达恩莱分享:王冠、权力、一生。而现在她是向情人献上一切,献上她在世上拥有的一切,想使自己一无所有,为了使他富甲天下。不幸的女王完全迷恋上这个向她施加强暴的男人。她自己也知道,她的这股强烈的爱情是犯罪行为,注定了没有出路。因为他是有妇之夫,而她自己又是有夫之妇。从一开始,这种激情就被打上犯罪的烙印,必须通过新的犯罪才能得以维持。这两个人若想永远结合,必须先用暴力解除和他们配偶的关系。这个罪孽的爱情只能结出有毒的果实。既然她把一切,把她的肉体灵魂和命运全都献给了她无比热爱的情人,那么她在这世上只怕一件事情:怕失去他。女王的担忧并非毫无来由。对于波思威尔来说,女王只是他玩弄过的众多女人之一。他家有娇妻,并不想和女王永远结合。于是女王在给他的诗里,低三下四地向他跪地乞求。他可以向她要求一切,以便证明她的忠诚和对他永远屈服。她只想留住他,永远留住他,她不能和任何女人分享这个男人。但是怎样才能拴住这个放荡不羁、狂野不驯的冒险家呢?只有一个代价,那就是王冠。但是在他和王冠之间还横亘着一个男人,那合法的国王达恩莱。对于波思威尔来说,除掉达恩莱他不会有任何顾虑,可是玛利亚·斯图亚特如何呢?她早已把荣誉、体面、尊严、法律忘得干干净净,没有什么代价,她不会心甘情愿地付出。即使不得不以犯罪来为波思威尔购买这顶王冠,这个为自己的激情弄得神魂颠倒的女人,也不会害怕去犯这个罪行。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