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为知名女作家扫舍、蔡小容、王鹤的近作精选集,以图文形式集结了作者近年的散文随笔精品,内容涉及当代艺术、都市行走、两性关系、婚恋、阅读观影、名媛轶事……作者用知性触摸周遭世界,品味和感悟女性视觉中的生命和生活,和读者分享不同的知性看点,展现出风格各异的知性姿态。
1.三位作者都是活跃在女性阅读界的实力作家
2.本系列内容各有偏重,生活性、学院性、艺术性兼备,满足了不同层面女性读者的阅读需求
3.书籍本身装帧精美,文图相得益彰,可供收藏
《爱与伤奔涌不息》写人为主,主要写的还是女人——名女人们。这些女人,从民国写到现在,从陈衡哲到陆小曼再到章子怡,而且写她们的生活、情感,听上去真是很娱乐很八卦的一本书。这样的叫法,和年龄并无多大的关系,这里面透着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尊重她的品性和文字,尊重她对生活的见识。
这是一本关于女人的书。不仅因为它由女性作者书写,更因为它所描述的是女性的生活,承载的是女性生命的欢喜与悲愁。
提到民国女子,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应该是那张穿着旗袍对人微笑的舞女月份牌。大上海的风情万种已经成为现在人们对于民国女性的主要印象,繁华富丽的酒绿灯红、莺歌燕舞遮蔽了那群活跃在民国文坛和文化界的“才女”。这些“才女”无一不是当时的弄潮儿,借着自由开放的时代风气,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她们或者秉家学之厚,或者折桂新潮之巅,或者著文叹命穷,引得文坛几多感慨,或者夫妻伉俪,留下几段佳话……只是这些聪颖智慧的女子,经不起后来轰轰烈烈的革命动荡,几乎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无缘为后人所知。这本书却匠心独运,将这些“才女”收入笔底。从陈衡哲到庐隐,到沈祖棻,到杨绛,当然,少不了那红极一时的张爱玲,还有至今闪耀光芒的叶嘉莹,王鹤一路写下来,把这些出生于民国或者活跃于民国的女子的一生娓娓道来。她们勇敢无畏的青年时期,几乎都含蕴着五四运动自由平等的芬芳,冲击着传统礼教对于女子的重重束缚,追求着自己梦寐的天地;她们芳华绝代的中年,却都历经着人世的苦楚,或者情场波折,饱受摧残之苦,或者命运激荡,辗转漂泊不得安稳,但是她们的坚韧与执著,却为这凄苦的时光镀上了温婉的亮色;她们恬淡平和的晚年,因为各自不平凡的经历而蕴藉一种别样的风度,如同风雨之后的秋月,貌似凄冷,却散发着卓尔不群的气息。
女人看女人,总能看到她们命运背后充斥的幸运际遇与遭逢。若不是五四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女性不可能以这样光亮的姿态浮出地表,站立在文化和历史的舞台之上;若不是遇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丈夫,陈衡哲、杨绛、沈祖棻等人也会如庐隐、苏青一样饱历人情冷暖之苦,直至郁郁而终。王鹤透过这些“才女”风华锐利的生命表象,看到了背后的偶然和机缘,并把这种偶然上升到普通人无常命运的高度,平添了几许苍凉和透彻。
女人观影,看的不是其间的你侬我侬、家长里短,而是往来其中的人。对于他人的生活,她总是抱着浓厚的兴趣,但却不是袖手旁观式的窥视,而是想在其中品味别样人生的辛酸苦辣,并在其中锤炼自己支撑人生的勇气和毅力。她看《一江春水向东流》和《乡村女教师》,感慨的是舒绣文飞扬的一生与最后凄凉的命运;看《色戒》,她惊叹的是梁朝伟演戏的天赋,有一种“天生斯人”的喜悦;还是看《色戒》,她却对王佳芝与张爱玲之间互文映射的命运念兹在兹,咂摸品味。电影看到这一步,便成了自己人生的另类延伸,是“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了。
女人看事,看的是事情背后隐藏的“命”与心机。同样是邵小珊,当别人都在咄咄指斥娱乐圈的潜规则的时候,她却抽丝剥茧,掂出人与人的命运,还有当事人那颗躁动不安的心;中年女人的追星,在她却不认为是一种装嫩或者做作的表演,而是一点点揭开追星背后浓浓的伤感与怀旧情绪,让读者看到女人经受时光流逝之苦的难言之隐。
女人读书,读的却也不是故事,仍是一个“人”字。当人们还在为《今生今世》里胡兰成与张爱玲纠扯不清的情事聚讼纷纭的时候,她却在品读着胡兰成的文人本性与流氓嘴脸,深为张爱玲抱憾不满;读新月诗派,她却沉浸于徐志摩、林徽因和陆小曼三人的人格魅力,透过诗行看到诗人的诗心和人品。她总是这么貌似心不在焉,但是却在不经意间带我们走进了比书本更广阔的时空,在其中目睹人的生活。
女人看世,总是较男人多了几分心计。她能看到平和背后的危机,能看到张扬背后繁复的计算,当然,还有幸福背后的偶然,凄凉背后那难以把握的定数。这种独到甚至老到的眼光,成了王鹤游走历史与现实的明灯,照亮了那些暗夜里的角落,还有角落里的人。
王鹤时刻从人的、女人的立场出发,去观照那些在历史中沉浮的女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跋涉的女人,那些生存在字里行间的女人,偶尔顺带调侃那些与女人相伴而生的三两男子。她的字字句句没有离开女人,也没有忘记回到“人”的立场,因而让人有了几分温馨和切己的共鸣。
王鹤,成都人,1980年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1984年开始供职于成都媒体,当过经济记者、专题记者等,现为副刊编辑。曾与王泽华合著《民国时期的老成都》,有随笔等散见于报刊。
贺照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并先后在台湾东海大学(2007)、清...
现实一种 本书特色 余华作品系列。本书是由荣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的首位获奖中国作家余华所著,精选其3篇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所记录下来的就是作者的另一条人生之...
江山如此多娇-读者文摘-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的民国作家文章,着重于对当时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的描述,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饱含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无限的增长 本书特色 这套丛书共由10本组成,每本都是各位评论家在九十年代以来所作研究成果的精选结集,它们包括:王彬彬《一嘘三叹论文学》、王干《灌水时代》、黄发...
在文学馆听讲座:挑战与和解 本书特色 *美的爱情几乎都在小说里面——王蒙思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感——余秋雨高雅与低俗不在艺术本身,而在从事艺术的人——黄永玉学...
《电商团队管理》内容简介: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该怎样做电商?如何组建一支优良的电商团队?电商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员工
诗经选【许译中国经典诗词】(双色,中英对照) 本书特色 许渊冲翻译的《诗经选(图文典藏版中英文对照中国经典诗词)》表现了古代人民的喜怒哀乐、信仰希望。古代重视求...
河上一周 本书特色 梭罗是简单生活的身体力行者,他常年在自然中生活,漫游山河湖泊,体味自然的灵动,并以此为生命的重任。他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
艺林旧事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了郑逸梅记述艺坛往事的笔记小品上百篇,撷英采华,所选皆为郑文精粹,其作品涉笔成趣,文风简练含蓄,其文言与白话文字均至炉火纯青,笔墨舒...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字仲衡。后以名字难认,改今名。1909年1月生于河北香河一农家。1929年毕业于通县师范,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
《大自然的日历》内容简介:《大自然的日历》几可认为是一部纯原生态的作品。作者将其思想和感情从美学的角度潜入到对世界的原初和
五味:文化名家谈食录 本书特色 古语说的好:清晨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每个人必经的七件事。虽然都是吃饭,但毕竟人物不同弛,而会心的微笑便情不自禁地漾上...
鹿鸣馆 本书特色 ★ 三岛由纪夫戏剧的皇冠明珠,呈现日本现代史上罕见的罗曼蒂克时代 ★ 被三岛称为**次“为舞台演出艺术”而创作的作品。中文世界首译! ★ 历史...
《见证跨世纪重大事件:我亲历的邮票发行与变革》内容简介:《见证跨世纪重大事件——我亲历的邮票发行与变革》作者作为邮票发行与
约翰·但恩(JohnDonne,1572-1631,或译邓恩、邓、堂恩、唐恩、多恩、顿)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诗派”的鼻祖。因其诗怪诞奇诡,
2001年,洪子诚教授在北大开设“近年诗歌选读”讨论课,分析讨论张枣、王家新、臧棣、欧阳江河、翟永明、吕德安、孙文波、萧开愚
教养的关系花园 本书特色《教养的关系花园》系“四弦散谈”之教养篇:每个个体都是来自社会*小的细胞——家庭,家庭赋予个体的点滴,会持续不断地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渗...
忆旧与琐记-鼎山回忆录 本书特色 《鼎山回忆录:忆旧与琐记》收录了董鼎山几十年来陆续写就的个人回忆题材随笔作品,书中透过作家饱含深情、真情,浸染时光感慨的笔墨,...
我罗先珂童话.俄罗斯童话集 本书特色 《经典天天读,青少年经典:爱罗先珂童话·俄罗斯童话集》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经典天天读”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爱罗先珂和高尔...
家 内容简介 作者编写这套丛书的动机就是想突出不同文化环境中个人的体验和差异,并期待在这一过程中,遥远的地域环境、悠久的历史进程、迥异的文化氛围都会从这些体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