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設計概論

互動設計概論

作者:葉謹睿

出版社:藝術家出版社

出版年:2010-11

ISBN:978986282001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現任紐約州立大學FIT學院(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FIT)專任助理教授、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客座助理教授。曾任《藝術家》雜誌、《典藏今藝術》雜誌專欄作家,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著作:

《數位「美」學》(藝術家,2008)

《數位藝術概論》(藝術家,2005)

《大蘋果英雄傳:紐約藝術導覽》(典藏,2004)

《藝術語言@數位時代》(典藏,2003)

展覽:

「隨插即用數位創作展」,數位藝術方舟,台灣國立美術館

「台澳新媒體藝術展」,台灣關渡美術館

「NEXUS」,紐約皇后美術館(Queens Museum)

「正言世代」,紐約強森美術館(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

「Beyond Ethnic Stereotype」,俄亥...

()

作品目录

導論 從兩個惱人的問題談起
Interactive vs. Interaction
互動設計的專業化
網頁設計=互動設計?
介面設計=互動設計?
互動設計的界定
I×D,平均年薪最高的職業
第 1 章 互動設計之核心概念
1-1 一字箴言
Affordance概念的起源
Donald Norman的論述
功用直覺
1-2 兩個重點
溝通的藝術
心智模式的建立
1-3 三e指標
指標一:Effective(有效)
指標二:Easy(簡便)
指標三:Enjoyable(享受)
以使用經驗主導的互動設計
1-4 四大模型
指令式(Instructing)
對談式(Conversing)
操作式(Manipulating)
瀏覽式(Exploring and Browsing)
別說,讓我來告訴你
1-5 五項考量
Who:誰用
Why:為何用
Where:在哪裡用
When:在何時使用
What:是什麼程度的使用者在用
第 2 章 程序與工具
2-1 六個方法
量化評估(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問卷(Survey)
焦點團體(Focus Group)
面談(Interview)
實境調察(Contextual Inquiry)
文化探測(Cultural Probe)
走向下一個高峰的關鍵
2-2 七個步驟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網路設計:John Cato
使用經驗的設計:Russ Unger & Carolyn Chandler
數位時代的設計:Kim Goodwin
截拳道的精神
2-3 八種策略
約制(Constraint)
回饋(Feedback)
關聯對映(Mapping)
能見度(Visibility)
慣例(Pattern)
一致性(Consistency)
個人化 (Personalization)
脆弱環節(Weak Link)
2-4 九件法寶
角色模型(Personas)
情境劇本(Scenarios)
故事板(Storyboard)
必要條件矩陣(Requirements Matrix)
工作流程圖(Task Flow)
網站地圖(Site Map)
卡片分類法(Card Sorting)
介面線框(Wireframes)
情緒版(Mood Board)
2-5 十條定律
John Maeda之精簡十大定律
停下來的勇氣
第 3 章 設計原則與應用
3-1 感性的科學、理性的藝術
以使用者經驗為核心的設計
使用經驗的結構
顯性和隱性的使用經驗觸媒
3-2 定律、慣例;闖禍、打破
費茲定律(Fitts Law)
操縱定律(Steering Law)
席克定律(Hick’s Law)
泰思勒定律(Tesler’s Law)
3-3 構圖的科學 - 完形組織法則
主體及背景關係(Figure-Ground Relationship)
鄰近定律(Law of Proximity)
相似定律(Law of Similarity)
延續定律(Law of Continuity)
對稱定律(Law of Symmetry)
3-4 你必須知道的網民八大習性
來這裡是為了要去那裡
我不要選擇,我要答案
勇往直前是鯊魚的宿命
不是文盲,只是不求甚解
閱讀習慣的延續
黃金六百點的迷思
消費四大步驟
斜上方45度角的魅力
3-5 可用性測試的準則
測試的種類與目的
執行測試的場域
受測者的選擇及測試前的準備工作
可用性測試的精神
後記 在一種熱切的期盼中結束
附錄 設計好自在?
參考書目
術語中英對照
· · · · · ·

作者简介

現任紐約州立大學FIT學院(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FIT)專任助理教授、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客座助理教授。曾任《藝術家》雜誌、《典藏今藝術》雜誌專欄作家,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著作:

《數位「美」學》(藝術家,2008)

《數位藝術概論》(藝術家,2005)

《大蘋果英雄傳:紐約藝術導覽》(典藏,2004)

《藝術語言@數位時代》(典藏,2003)

展覽:

「隨插即用數位創作展」,數位藝術方舟,台灣國立美術館

「台澳新媒體藝術展」,台灣關渡美術館

「NEXUS」,紐約皇后美術館(Queens Museum)

「正言世代」,紐約強森美術館(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

「Beyond Ethnic Stereotype」,俄亥...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