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与面子

人情与面子

作者:黄光国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0-11-1

评分:7.6

ISBN:978730011911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黄光国,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著有《社会科学的理路》、《知识与行动》、《儒家思想与东亚现代化》、《中国人的权力游戏》、《科学哲学与学术创造力》、《儒家关系主义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等学术专著。

作品目录

新版序言:从《人情与面子》到社会科学的革命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中国人的面子观
儒家社会中的道德与面子
华人社会中的脸面与沟通行动
中国政治联盟特殊关系的初步模式:台湾乡镇中的人情和关系
科举制度下的权力游戏:《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社会行为分析
帝制中国官僚体系中的暗盘管理
儒家关系主义与华人企业的组织文化
发展本土心理学的知识论策略
· · · · · ·

作者简介

黄光国,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著有《社会科学的理路》、《知识与行动》、《儒家思想与东亚现代化》、《中国人的权力游戏》、《科学哲学与学术创造力》、《儒家关系主义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等学术专著。

精彩摘录

在《忠与孝儒家思想中的两种社会认同》一文中Ewan(1999)指出:从儒家“庶人伦理”的角度来看儒家文化传统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不同,可以溯源至他们对于生命起源看法的根本差异。基督教文化普遍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上帝所创造的独立个体,因此,他们将每一个人必须全力捍卫的“自我的领域”(territoriesofsel)划在个人身体的范国之内。相反的,儒家认为:个人的生命是其父母的延续,父母的生命又是祖先生命的延续,他们并不把“自我的领域”划在个人身体立即的范围之内,必须将之扩展,将父母和亲人包含在“自我的领域”之内,成为所谓的“大我”。

——引自章节:儒家社会中的道德与面子


诸如此类的差别反应,说明了华人关系主义的一项特色:由于家人之存有一体感,他们之间会有“一荣皆荣,一辱皆辱”的同情反应。在家庭之外的“混合性关系”中,则是倾向于“可与共安乐,不可与共患难”,个人遭遇到挫败时,对方便有“划清界限”的可能。

——引自章节:儒家社会中的道德与面子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