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问题研究》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当代*国重大驾驭问题史系列丛书”之一。“当代*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系列研究丛书”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方晓东研究员主持的**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本研究从新*国成立几十年来的教育问题入手,追根寻源,梳理这些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研究这些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本书以学校德育的历史发展为经,以学校德育问题不同方面的展开为纬,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立足自我与放眼世界的统一中,力图对学校德育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作出较为透彻的阐析,以期助益于新世纪学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
《学校德育问题研究》为“当代中国重大教育问题史系列研究丛书”之一,从学校德育问题入手,追根寻源,梳理了这些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其特点,研究这些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个体与社会——学校德育价值取向问题研究、实然与应然——学校德育目标问题研究、主导与多样——学校德育内容问题研究、显性与隐性——学校德育课程问题研究等。本书由沈壮海、佘双好等著。
引论以科学的精神关注德育问题
一、问题意识:基点与动力
二、关注问题:论域与方法
**章 个体与社会——学校德育价值取向问题研究
**节 我国学校德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进
一、学校德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进:1949-1978
二、学校德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进:1978年以来
第二节 学校德育价值取向问题分析
一、社会与个体
二、理想与现实
三、传统与现代
第三节 我国学校德育价值取向的发展
一、学校德育价值取向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学校德育价值取向发展的国际借鉴
三、学校德育价值取向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实然与应然——学校德育目标问题研究
**节 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历史演进
一、学校德育目标的历史演进:1949-1978
二、学校德育目标的历史演进:1978年以来
第二节 学校德育目标问题分析
一、创新与守旧
二、本体目的性与社会目的性
三、认知要求与实践能力要求
第三节 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发展
一、学校德育目标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学校德育目标发展的国际借鉴
三、学校德育目标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 主导与多样——学校德育内容问题研究
**节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历史演进
一、学校德育内容的历史演进:1949-1978
二、学校德育内容的历史演进:1978年以来
第二节 学校德育内容问题分析
一、主导与多样
二、具体与抽象
三、整体与阶段
第三节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发展
一、学校德育内容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学校德育内容发展的国际借鉴
三、学校德育内容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四章 显性与隐性——学校德育课程问题研究
**节 我国学校德育课程的历史演进
一、学校德育课程的历史演进:1949-1978
二、学校德育课程的历史演进:1978年以来
第二节 学校德育课程问題分析
一、稳定与变化
二、结构与层次
三、学科与活动
第三节 我国学校德育课程的发展
一、学校德育课程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学校德育课程发展的国际借鉴
三、学校德育课程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五章 灌输与自主——学校德育方法问题研究
**节 我国学校德育方法的历史演进
一、学校德育方法的历史演进:1949-1978
二、学校德育方法的历史演进:1978年以来
第二节 学校德育方法问題分析
一、单向与互动
二、说理与践行
三、直接与间接
第三节 我国学校德育方法的发展
一、学校德育方法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学校德育方法发展的国际借鉴
三、学校德育方法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六章 单一与多元——学校德育模式问趣研究
……
第七章 全员与专任——学校德育队伍问题研究
第八章 封闭与开放——学校德育体制问鼍研究
第九章 质性与量化——学校德育评价问题研究
后记
引论:以科学的精神关注德育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呼声。自觉地关注问题、回应问题,是我们的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的重要前提。学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学校德育问题的自觉关注和回应,为学校德育保持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活力进而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当下,鲜明的问题意识进一步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研究的重要特征。本书以学校德育的历史发展为经,以学校德育问题不同方面的展开为纬,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立足自我与放眼世界的统一中,力图对学校德育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作出较为透彻的阐析,以期助益于新世纪学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一、问题意识:基点与动力我们已经跨过新世纪的门槛。回望学校德育研究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益深入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观念变革、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的发展,同时也随着新旧世纪的更替,随着人们对新世纪学校德育新形态的日益关切,我国的学校德育研究日益表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不少研究者以反思、检讨、批判的眼光、态度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对学校德育展开了全方位的理论探讨,从而以问题研究为中心,形成了学校德育研究空前活跃的学术图景。透过这一图景,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的是,20世纪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日趋多样的时期。这一研究为我们推出了一扇得以窥见空前活跃、日趋多样的学校德育研究全貌的窗户,其中所表现出的一些新的思路、新的素材、新的语言、新的论域、新的见解等等,都是我国学校德育研究日趋活跃、日趋多样的鲜明见证。透过这一图景,我们还可鲜明地感受到的是,当代中国的德育理沦研究工作者所具有的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地关注问题而不漠视问题、深入地揭示问题而不掩盖问题、积极地回应问题而不回避问题,就是强烈责任意识的一种具体体现。20世纪期以来,国内关于学校德育问题的研究,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国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中所蕴含着的强劲的动力。人们所关注的学校德育问题,是在生动展开的学校德育实践中提出的理论或实际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关注,表明人们“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良好学风。而这正是理论研究能够取得理论创新、能够指导实践发展的重要条件所在。之所以说强烈的问题意识或者对问题的关注从20世纪末期以来成为了学校德育研究的重要特征,主要是从学校德育理论研究的角度,从对学校德育问题关注的广泛性和研究的集中性、深人性以及成果的丰富性等角度而言的,但它并不表明,只是在学校德育的理论研究中,只是到了20世纪末期,人们才有了对学校德育问题的关注。事实上,翻开我国学校德育实践发展的史册,不难发现,对学校德育问题的关注,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中华人民共和同学校德育实践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在本书中,我们将比较系统地勾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们对学校德育问题的认识史、学校德育问题的发展史以及我们不懈求解符种学校德育问题以期更好地德育育人的实践史。通过这些探讨,我们不难感受到人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高度责任感、对学校德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正视学校德育中存在问题时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气,已经把握学校德育发展新课题方面的高度敏锐性。正是这种责任感、不懈追求、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气以及高度的敏锐性等,为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活力,赋予了学校德育一种鲜活的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能力,推动着学校德育的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二、关注问题:论域与方法综上,强烈的问题意识,促成了学校德育理论研究的蓬勃展开;对实际问题的关注,推动了我国学校德育数十年来与时俱进地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实现学校德育的科学发展,同样必须继续葆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积极地关注并回应学校德育所面临的一系列理论的和实践的问题。这是学校德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葆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积极关注并回应学校德育问题的同时,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深入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应当如何更加科学地关注并回应学校德育问题。这是学校德育问题研究要在现有基础上得以深化、要真正发挥助益于当下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虽然从整体上而言,20世纪末期以来,如火如荼展开的学校德育问题研究推动了学校德育理论研究的空前活跃和日益多样化的发展,但是,应该承认,这一关于学校德育问题研究的热潮中,也多有值得推敲之处。概括而言,20世纪末期以来,一些关于学校德育问题的研究,在以犀利之笔揭示问题的同时却有失对学校德育中优秀传统和宝贵经验的总结和肯定,在以宏阔视野阐析问题的同时却有失对学校德育问题进行具体的、历史的、更加精微的探讨,在以巨大的勇气批判学校德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教条或陈规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受到了另一种教条主义的羁绊,在以开阔的思路建构学校德育新形态的同时却又有意无意地陷入了脱离当代中国实际的空谈。弃绝此弊,推动学校德育问题研究的深化,推动学校德育的科学发展,应该确立科学的学校德育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学校德育问题的研究,应该明确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育问题”。问题包括弊端,但问题并不只是弊端,就实质而言,“问题”即事物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变化的外在展现。(一)切准“真”问题所谓“真”问题,指的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当代中国学校德育的生动实践所提出的、真切地摆在我们面前的,或者我们将会真切地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否坚持做到务“真”,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坚持做到务“实”,即我们是否能够坚持做到立足于当代中国学校德育发展的实际。在当前的学校德育问题研究中,有一些因素导致我们的一些学者关注着“失真”的问题,进行着“失真’’的研究。如看不到学校德育中真正的问题所在,而是陷于词句的无谓的争论中;为了表明自己见解的价值,人为地捏造“问题”;仅从书本中来寻找“问题”,而不从实践中来发现“问题”;等等。在导致我们的一些学者关注着“失真”的问题,进行着“失真”的研究的诸多原因之中,对洋教条的崇奉,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当代中国,我们真切地感受着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在积极吸纳国外学者的先进思想理论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有些学者往往未能科学地辨析国外学者思想中的得与失,未能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些外域的思想理论成果与当代中国学校德育的历史传统、本质属性:现实要求之间的距离,而简单盲目地根据这些思想理论中的一些论点、一些主张来指责当代中国的学校德育,并依此开出自己医治中国学校德育问题的各式各样的“处方”。这种在中国的学校德育与国外尤其是西方学者德育理论的对照中来“查找”中国学校德育的“问题”,在对西方学者德育理论的演绎中寻找解决中国学校德育问题的对策与出路的做法,显然不可能更加准确地感知、把握我国学校德育中的“真”问题之所在,也无法基于对当代中国学校德育“真”问题的把握,推动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有学者在谈到当代中国的教育学研究时,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自己的眼睛慢慢变得远视又弱视,远视到只能看到人家的东西(也许还是虚假的),而看不到自己的正在发生的活的东西;我们的双腿渐渐失去行走的功能甚至离开了赖以生活的土地。于是对我们的生活没有感觉、没有感情、无动于衷。……我们是否陷入了虚假的营养液中,渐渐失去了扎根士地的能力。……了解派纳却不知道中国学者们曾经说过什么、正在思考什么;熟知富兰的改革主张却不谈论中国自己学者的教学改革主张,正像能把国外的‘教师作为研究者’说得头头是道却不太了解中国自己在教师参与研究方面的主张和做法;津津乐道于国外的行动研究,却不大关心周围学校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实践行动研究的……不用自己本土实践和本土理论来证明自己论理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却一定打着外国人的言论为自己开道:生活在中国,双腿却不愿意在中国的土地上行走。……”这些现象,在当代中国的学校德育问题研究中,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20世纪初叶,陶行知先生曾经深有感触地指出:“现在有一点我们应当注意的,就是以前的教育都是像拉东洋车一样。自各国回来的留学生,都把他们在外国学来的教育制度拉到中国来,不问适合国情与否,只以为这是文明国里的时髦物品,都装在东洋车里拉过来,再灌在天真烂漫的儿童的心坎里。这样,儿童们都给他弄得不死不活了,中国也就给他做得奄奄一息了!我从前也是把外国教育制度拉到中国来的东洋车夫之一,不过我现在学到这是害国害民的事,是万万做不得的。我们现在要在中国实际生活上面找问题,在此问题上,一面实行工作,一面极力谋改进和解决。……我们认定必须这样,将来中国的新教育才能产生呢!”当然,强调要立足于当代中国学校德育的实际,研究学校德育中的“真”问题,并不排斥而且应该大力倡导坚持世界眼光,在广泛的国际比较中,把握当代世界学校德育发展的整体趋势,大胆借鉴其他国家在学校德育方面的积极成果和有益经验。
总主编,方晓东,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教育学硕士学位。1986年到中央教科所工作,现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教育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访问学者导师。兼任《教育史研究》主编、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超奇迹 分类记18000英语单词-(1书+1MP3) 本书特色 《超奇迹 分类记 18000英语单词》是继《分好类 超好背 15000英语单词》之后,昂秀团队为...
快乐王子-第四级 本书特色 《快乐王子》是英国**童话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一部传世童话集,是世界童话**的“**之作”。这个美丽纯真的童话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人生...
知识树--2011考研数学基础核心讲义(理工类) 本书特色 陈文灯等教授几十年的教学结晶:——深入、精辟、透彻;——授之以渔、触类旁通;——开拓视野,步步登高。...
梓耕书系新教材完全解读人教版,全新改版8年级数学/上参考答案1本 内容简介 《新教材接近解读》系列丛书不仅教材上的知识点全面解读,而且教材中的隐含知识提炼全;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后避太子允乃名(保成)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他自幼聪慧好学,长而博通经...
初级代数几何-(第2版) 本书特色 胡里克编著的《初等代数几何(第2版)》是代数几何的一个导引,其目的是给出代数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用大量例题对它们进行解释...
小学生文库-林则徐的故事 本书特色 杨师道和黄湘荣编著的《林则徐的故事》内容介绍:林则徐是清朝后期的一位爱国官员。他为国家和民族做过不少好事,所以人们一直纪念他...
课程的解构与重构-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的*新研究成果,直接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课程体系“...
成语小学堂—出口成章 本书特色 《成语小学堂 出口成章》是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辅导小学生学习和使用成语的优秀读物。 故事中运用的成语都有红色标注,并附有解释、造...
Visual C#.NET基础与应用教程-(第2版)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介绍了Visual C#.NET基础知识、控件、文件处理和系统操作、多媒体编程、网络编程...
《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第2版)》是北京大学物理系赵凯华教授在选修课讲义基础上编写的,全文曾在《大学物理》杂志(1988年第10期到1990年12期)刊载,深受广...
英语说文解字 本书特色本书精选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王逢鑫60篇关于英语翻译和英语语言文化的文章,围绕单词词义和事物概念展开英汉比较,分析中西内涵和特点,提供精选例...
本书是俄罗斯著名代数学家A.и.柯斯特利金的优秀教材《代数学引论》的第二卷。《代数学引论》是作者总结了莫斯科大学几十年来代
混凝土结构设计 本书特色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根据 *新版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一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
日出之国.日本童话与传说 本书特色 独特的岛国地理地貌,以及寒冷而漫长的北国冬季,培育了日本独具一格的童话。在独特的气候氛围影响下,N.加藤编著的《日出之国(日...
我是猫 本书特色 《我是猫》是日本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向被奉为世界名著之一。小说通过猫的视觉观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以幽默辛辣的语言,嘲笑和鞭挞了人类固...
《物联网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从全球物联网技术、产业及应用的发展趋势入手,全面阐述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启动、探索与
致青年教师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特级教师吴非力作。在书中,吴非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阐述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本书适合于中小学幼儿教师阅读和培训。本书为平装本。致青...
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选-纯爱英文馆 本书特色 杰克·伦敦的人生经历之传奇、生活经验之丰富,令别的作家望尘莫及。这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甚至让人怀疑...
中级会计实务全真模拟试卷-2016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六套模拟试卷,依据高级会计师考试题型题量设置,全真模拟,帮助考生提早进入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