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1889一1959)是20世纪“京派”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与陈之佛并称为“南陈北于”,对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复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改变了中国工笔花鸟画长期衰微的局面。其工谨明丽、重色浓妆的工笔画风,继宋画之周密不苟,扬现代之审美时尚,对现代工笔花鸟画产生了重要影响,沿续其风格的画家甚众,称为“于派”。在晚年病重之时,于非闇陆续完成了两部书稿,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承下来,这就是《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和《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首先从整体上论述了学习花鸟画的意义、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院体花鸟画的缘起、花鸟画技法的衍变。进而具体到作者的学画体会:“我所研究过的古典工笔花鸟画”(除了经典名作,特别提到了宋人的丝绣),“我从临摹中学到的花鸟画”,“帮助我的一些古典文艺理论”,“帮助我用笔的书法”。在第三章中,于非闇特别对自己养花养鸟的体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论述,并对他的写生方法、创作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为难得的是,他现身说法,将自己学习花鸟画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及教训“和盘托出”,对于学画者无疑是难得的“金玉良言”。于非闇的作品色彩妍丽,经久不退,这与他对于工具材料的精研与讲究分不开。在第四章中,他特意介绍了自己使用过的纸和绢、笔和墨、颜色及其相关的制作方法。
本书虽然没有现在一般技法书惯常使用的具体作画步骤的图解,但通过作者如抽丝剥茧般细致的文字分析,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示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精髓,对于习画者和研究者都具有启示意义。
本书后还附录有于非闇的《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众所周知,中国画的颜色具有独特的性质和效果。千百年来,历代画家在制作和运用颜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来由于文人画和水墨写意画的兴起,古籍对于传统色彩仅有零星片断的记载,更不要说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近代以来,随着一些西方颜料的传人和工业化的制作,一些传统的材料渐渐散佚、失传。现代的画家作画,墨、色多用现成制品,对工具材料不甚考虑,有粗制滥造之嫌。于非闇二十三四岁时业余从一位民间画家王润暄学习绘画,首先便学习制颜料,养花、斗蟋蟀。在此后研究工笔花鸟画的数十年中,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古训,于绘画材质精益求精,对于中国画颜色的研漂使用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中国画颜色的研究》正是他多年经验的系统总结,可谓旷古空前的专著。书中对中国画颜色的品种及性质、发展状况,中国墨的特色,古代和现代画家着色及研漂使用颜色的方法,包括如何用矾、用胶甚至如何使色牢不退都有详考备述。别有意味的是他同时注意到民间画工的审美观和使用颜色经验,并通过这种学习融入了民间绘画和刺绣的审美特色,其画风为大众所喜并非出自偶然。
于非闇的《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和《中国画颜色的研究》曾分别在1957年、1955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过,但限于当时的印制条件,缺少必需的配图。2007年,北京画院曾编《于非闇》画册,附录了两篇书稿,也仅配有少量插图,加之该画册定价较高,不利于普及,一般读者无法窥见前人著作。故此次特推出简装的专集,并随文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图,特别是于非闇本人的作品,对于直观再现书中所提及的经典名作,再现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的神韵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材料。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工笔花鸟传统技法及中国传统颜色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 16开平装,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于非闇为20世纪北方“京派”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其工谨明丽、重色浓妆的工笔画风,继宋画之周密不苟,扬现代之审美时尚,对现代工笔花鸟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是画家对自己学习工笔花鸟画经验教训的总结。首先论述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院体花鸟画的缘起、花鸟画技法的衍变,进而对养花养鸟、绘画工具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中国画颜色的研究》,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颜色、颜料的里程碑式作品。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画颜色的品种、性质及发展状况,中国墨的特色,古代与现代画家研漂颜料,使用颜色的方法等,书中所载相当多的颜料制备方法,在现今化工颜料的冲击下已经濒于失传
★本书随文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图,特别是于非闇本人的作品,对于直观再现书中所提及的经典名作,再现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的神韵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材料
于非闇(1889—1959),20世纪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现代瘦金体书法大家。早年随王润暄学画。1912年,入满蒙高等师范学堂。1930年起,任教于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始画工笔花鸟,初学陈洪绶,继而研究宋元诸家,对赵佶工笔花鸟画法用功尤深。1949年后,历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画院副院长。代表作有《玉兰黄鹂图》、《红杏山鹧图》、《和平鸽图》、《临写生珍禽图》等。著作有《非闇漫墨》、《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等。
西方现代戏剧中的母亲身份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在德·波伏娃、乔德罗、西克苏、克里斯蒂娃和伊里加蕾等为代表的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弗洛伊德和拉康为代表的心理分析学说组成的...
历届奥斯卡影后 内容简介 本书及其姊妹篇《历届奥斯卡影帝》均属于“奥斯卡电影艺术之旅”书系,它们以丰富的图片与文字资料,一一介绍了从第1届至第75届的美国“电影...
中小学同步习字帖 一年级上 内容简介 《小学一年级同步习字帖人教版:课课练一年级上》参照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规范字的标准,在注重继承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书...
中国印鉴赏手册 本书特色 中国印,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种文学、绘画、书法、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在古人的心目中,小小的印章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
自帕拉第奥以来,没有哪位建筑师拥有如勒·柯布西耶一样持久的影响力正像爱因斯坦和毕加索一样,勒·柯布西耶在本行业内外都造成
原口秀昭,1959年出生于东京都,1982年东京大学建筑学科毕业后,于1986年修完同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在铃木博之研究室学习期
[瑞士]埃里希•冯•丹尼肯(ErichvonDäniken)1935年4月14日生于瑞士,世界未解之谜的最权威作家。1968年因一部关于外星人与早期人
北魏墓志铭放大系列:元固墓志铭 本书特色 《北魏墓志铭放大系列:元固墓志铭》全称《魏故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元公墓志铭》,立于北魏孝昌三年(五二七年)...
理论与批评:影像传播中的身份政治与历史叙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电影理论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所收论文突破了传统的以电影本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理论...
《改变你的配饰,改变你的风格》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实用且能激发灵感的配饰指南,教会你如何搭配、购买和保养各种类型的配饰。服装
《责任式创新:科技进步与发展永续的选择》内容简介:本书系统介绍了责任式创新的产生背景,对责任式创新的内涵、理论基础与分析方
《考古学导论》是柴尔德1956年出版的一本小册子,曾由安志敏和安家瑗两位先生翻译成中文在2000年的《考古与文物》上连载。虽然这
集王羲之圣教序放大精选 内容简介 “历代碑帖放大系列”以书法基础学习常用碑帖为蓝本,精选其中典型字例,按笔画、部首、结体或同字异形等归类整理,并辅以字例放大、碑...
影视接受心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影视接受心理研究的前提、传播媒介样式与影视创作、接受主体等与影视接受心理之间的关系。影视接受心理 目录 绪论 影视接受心理...
世界古代70大奇迹:伟大建筑及其建造过程 内容简介 阿布辛贝勒、吴哥窟、佩特拉:今天我们站在古人修建的雄伟建筑前顶礼膜拜,不禁想了解是谁、为了什么目的建造这些建...
颜真卿祭侄文稿 争座位帖 本书特色 《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坐位帖》是“中国经典碑帖荟萃”中的一种,丛书汇集了中国历代名碑名帖。采用上佳底本,原色逼真,精编精印,权威...
《从小微商到自品牌》内容简介:如何转型做微商?如何增加流量,提高购买转化率?如何培训和管理产品代理?如何让团队快速裂变?从
隶书集字帖 内容简介 “集字字贴”能使学书者比较便捷地从临摹转向创作,提高学习的兴趣,因此我社推出的“中国对联集字字贴系列”、“中国古诗集字字贴系列”和“中国古...
印学史 内容简介 印章,其起源要上溯至殷周际,到北宋米蒂开始,文人自篆自刻,印章成为一门艺术。本书结合印章图例三百三十八颗,介绍印章的产生发展变迁,及几千年历史...
本书对采用高清拍摄的制片决策、技术基础,拍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不同品牌和机型的性能与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