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1889一1959)是20世纪“京派”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与陈之佛并称为“南陈北于”,对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复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改变了中国工笔花鸟画长期衰微的局面。其工谨明丽、重色浓妆的工笔画风,继宋画之周密不苟,扬现代之审美时尚,对现代工笔花鸟画产生了重要影响,沿续其风格的画家甚众,称为“于派”。在晚年病重之时,于非闇陆续完成了两部书稿,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承下来,这就是《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和《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首先从整体上论述了学习花鸟画的意义、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院体花鸟画的缘起、花鸟画技法的衍变。进而具体到作者的学画体会:“我所研究过的古典工笔花鸟画”(除了经典名作,特别提到了宋人的丝绣),“我从临摹中学到的花鸟画”,“帮助我的一些古典文艺理论”,“帮助我用笔的书法”。在第三章中,于非闇特别对自己养花养鸟的体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论述,并对他的写生方法、创作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为难得的是,他现身说法,将自己学习花鸟画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及教训“和盘托出”,对于学画者无疑是难得的“金玉良言”。于非闇的作品色彩妍丽,经久不退,这与他对于工具材料的精研与讲究分不开。在第四章中,他特意介绍了自己使用过的纸和绢、笔和墨、颜色及其相关的制作方法。
本书虽然没有现在一般技法书惯常使用的具体作画步骤的图解,但通过作者如抽丝剥茧般细致的文字分析,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示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精髓,对于习画者和研究者都具有启示意义。
本书后还附录有于非闇的《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众所周知,中国画的颜色具有独特的性质和效果。千百年来,历代画家在制作和运用颜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来由于文人画和水墨写意画的兴起,古籍对于传统色彩仅有零星片断的记载,更不要说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近代以来,随着一些西方颜料的传人和工业化的制作,一些传统的材料渐渐散佚、失传。现代的画家作画,墨、色多用现成制品,对工具材料不甚考虑,有粗制滥造之嫌。于非闇二十三四岁时业余从一位民间画家王润暄学习绘画,首先便学习制颜料,养花、斗蟋蟀。在此后研究工笔花鸟画的数十年中,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古训,于绘画材质精益求精,对于中国画颜色的研漂使用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中国画颜色的研究》正是他多年经验的系统总结,可谓旷古空前的专著。书中对中国画颜色的品种及性质、发展状况,中国墨的特色,古代和现代画家着色及研漂使用颜色的方法,包括如何用矾、用胶甚至如何使色牢不退都有详考备述。别有意味的是他同时注意到民间画工的审美观和使用颜色经验,并通过这种学习融入了民间绘画和刺绣的审美特色,其画风为大众所喜并非出自偶然。
于非闇的《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和《中国画颜色的研究》曾分别在1957年、1955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过,但限于当时的印制条件,缺少必需的配图。2007年,北京画院曾编《于非闇》画册,附录了两篇书稿,也仅配有少量插图,加之该画册定价较高,不利于普及,一般读者无法窥见前人著作。故此次特推出简装的专集,并随文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图,特别是于非闇本人的作品,对于直观再现书中所提及的经典名作,再现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的神韵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材料。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工笔花鸟传统技法及中国传统颜色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 16开平装,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于非闇为20世纪北方“京派”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其工谨明丽、重色浓妆的工笔画风,继宋画之周密不苟,扬现代之审美时尚,对现代工笔花鸟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是画家对自己学习工笔花鸟画经验教训的总结。首先论述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院体花鸟画的缘起、花鸟画技法的衍变,进而对养花养鸟、绘画工具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中国画颜色的研究》,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颜色、颜料的里程碑式作品。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画颜色的品种、性质及发展状况,中国墨的特色,古代与现代画家研漂颜料,使用颜色的方法等,书中所载相当多的颜料制备方法,在现今化工颜料的冲击下已经濒于失传
★本书随文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图,特别是于非闇本人的作品,对于直观再现书中所提及的经典名作,再现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的神韵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材料
于非闇(1889—1959),20世纪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现代瘦金体书法大家。早年随王润暄学画。1912年,入满蒙高等师范学堂。1930年起,任教于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始画工笔花鸟,初学陈洪绶,继而研究宋元诸家,对赵佶工笔花鸟画法用功尤深。1949年后,历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画院副院长。代表作有《玉兰黄鹂图》、《红杏山鹧图》、《和平鸽图》、《临写生珍禽图》等。著作有《非闇漫墨》、《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等。
作为导演最重要的合作者,摄影师在剧组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的艺术主张和技艺左右着一部影片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本书独家采访了
景观设计 内容简介 景观设计是建立在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之上的艺术设计门类,其内容涉及到美术、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4个专业。景观设计*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景色。可...
高德纳(Donald E. Knuth)杰出计算机科学家,算法与程序设计技术的先驱者、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荣休教授、计算机排版系统TEX和METAFONT字体系统...
汉石门颂 内容简介 石门颂摩崖又名杨孟文颂摩崖。王升撰文,隶书二十二行,满行三十一字,额题隶书『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十字,碑文字载杨孟文修葺石门道之事。汉建和...
纳西东巴文书法艺术 内容简介 《纳西东巴文书法艺术》一书,经作者近四个月的努力,在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关怀下,终于与读者见面了。纳西象形文字源远流长。20世纪初叶,...
京剧卷-说马连良 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只是我们“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剧人部·评论篇”的首批出版计划,今后还会陆续推出其他表演艺术家的评论专集,在此,诚恳地希望这套...
日式小庭院设计 内容简介 新家前面有块小空间,该如何规划设计?看看日本人是怎么处理的。本书精选了36个庭院设计实例,并辅以适当的文字介绍,供庭院设计主以及专业设...
张迁碑-名碑名帖完全大观 内容简介 书法是中华民族古老而辉煌的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名家名作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书法文化的宝库,且代代承启,递嬗演进,已成...
河陇曲子研究 内容简介 《河陇曲子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甘肃曲子说唱艺术的总体特色进行了宏观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对甘肃曲子与其他民间艺术的相互借鉴和传承的内...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徐国卫捐赠石刻拓本选编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的发展杂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社舍各方面人士、新老校友畏期以来的熟心捐助是一种常兄的支持形式。在北京大学...
《出版市场中介组织研究》内容简介:本书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思路,结合市场中介组织相关理论,展
邓晓华平遥瓦当辑录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瓦当,俗称“筒瓦头”,或“瓦头”,在平遥俗称“猫头”,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材料,凝聚着古代劳...
上海土山湾艺术 本书特色 此书通过对科学、出版、书画、雕塑、雕刻等文化艺术的介绍,将创造了土山湾文化的群体详细地呈现。上海土山湾艺术 内容简介 此书通过对科学、...
艺术百科(彩图) 本书特色 袖珍开本,印装讲究,专家撰写,中国特色,知识新颖,版式时尚,图片精美,书价低廉。艺术百科(彩图) 内容简介 艺术的诞生与发展,是人类...
《看图学轮滑》内容简介:《看图学轮滑》由国际级运动健将、国家高级教练员、国家级裁判员、世界吉尼斯纪录保持者张智教练指导编写
叶倾城,作家,湖北作家协会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生于东北小城丹东,长于中南重镇武汉,长江水浣过发,也濯过足。以写作为一桩宿命、一份天赐的枷锁,宁愿背负这沉...
傅芸子(1902-?)满族,北京人,原名宝坤,字韫之,别号餐英、竹醉生,戏曲理论家傅惜华之兄。自幼酷爱国学,博识旧京名物掌故,
长号-(一级-七级) 本书特色 《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长号(1级~7级第2套)》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长号-(一级-七级) 目录 基...
《名人传》内容简介:本书即《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位巨人传记的合称,又称《巨人三传》。没有天生的天才
西冷印社-丝印研究专辑(总第十一辑) 目录 主编导语专辑·丝印研究 丝印诸说与私考 《丝印之“谜”解》翻译弁言 丝印之“谜”解学术研究 “农耕文化”在历史上对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