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今论

中观今论

作者:印顺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10-6

评分:9.2

ISBN:978710107485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作品目录

自序
引言
第一章 中道之内容及其意义
第一节 中道之内容
第二节 中道之意义
第二章 龙树及其论典
第一节 龙树论略说
第二节 《中论》为《阿含》通论考
第三章 缘起之生灭与不生不灭
第一节 无生之共证与大乘不共
第二节 声闻常道与大乘深论
第三节 三法印之横竖无碍
第四节 缘起之综贯性
第四章 中道之方法论
第一节 中观与中论
第二节 因明与中观
第三节 闻量·比量·现量
第五章 中观之根本论题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自性
第三节 空
第四节 缘起自性空
第六章 八不
第一节 八事四对之解说
第二节 不
第七章 有·时·空·动
第一节 有——物·体·法
第二节 时间
第三节 空间
第四节 行——变动·运动
第五节 无言之秘
第八章 中观之诸法实相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性·相
第三节 体·作·力
第四节 因·缘·果·报
第九章 现象与实性之中道
第一节 太过·不及·中道
第二节 即·离·中道
第十章 谈二谛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二谛之安立
第三节 二谛之抉择
第十一章 中道之实践
第一节 顿渐与偏圆
第二节 缘起空有
第十二章 空宗与有宗
· · · · · ·

精彩摘录

第四節緣起自性空  現在,把上面講的緣起、自性、空,總合起來說:緣起與自性是絕對相反的,緣起的即無自性,自性的即非緣起。一般的眾生,外道以及佛法中的其他各派,都是以自性為根源而出發的。而佛陀的所以與外道不同,即是「我說緣起」,「論因說因」。所以依中觀說,中觀可稱緣起宗,其他各派可稱為自性宗,也即是空有二宗的分別處。若以緣起與空合說,緣起即空,空即緣起,二者不過是同[P80]一內容的兩種看法,兩種說法,也即是經中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緣起與空是相順的,因為緣起是無自性的緣起,緣起必達到畢竟空;若有自性,則不但不空,也不成為緣起了。外人以為空是沒有,是無,今說緣起即空,即誤以為什麼也沒有了。因為在他們,緣起是可以有自性的,緣起與空是不相順的。而在中觀者,因為一切法畢竟空,所以有不礙生死流轉以及還滅的緣起法。中觀所說的空,不是都無所有,是無自性而已。如水中的月,雖月性本空,而月亦可得見。所以空與緣起是相順的,如離緣起說空,說緣起不空,那才是惡取空。論到空與自性,一方面,自性是即空的,因為自性是顛倒計執而有的,沒有實性所以說自性即是空。然不可說空即自性,以空是一切法本性,一切法的究竟真相,而自性不過是顛倒、妄執。但以究極為自性說,空是真實,是究竟,也可能說空即(究極)自性。如『般若經』說:「一切法自性不可得,自性不可得即一切法之自性」。約畢竟空說,也可以說為實相、實性、真實。因為尋求諸法的究極性,即是畢竟空的,今還其本來之空,無增無減,而不是虛誑顛倒,所以也可說真說[P81]實。總結的說,如此:自性與緣起──相反相奪的──自性非緣起,緣起非自性。緣起與空寂──相順相成的──緣起故空寂,空寂故緣起。空寂與自性┬─相順而相反──自性即空寂,空寂非自性。└─相反而相成──無自性故空,空故即自性。[P83]

——引自第79页


「缘起」为佛法最主要的术语。从经义的通贯生灭及不生灭,依学派间的种种異說,今总括为三点来說明:一、相关的因待性:起是生起,缘是果法生起所因待apekṣya的。约从缘所生起的果法說,即缘生;约从果起所因待的因缘說,即缘起。萨婆多部等以缘起为因,也有他的见地。但他们关於缘起的解說,专作事相的辨析,考察无明等的自相、共相、因相、果相等,忽略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因待性,不免有所偏失!克实的說:此有故彼有二句,是缘起的主要定义;无明缘行等,是缘起的必然序列,也是举例以說明其內容。唯有在缘能起果中,把握缘起相关的因待性,才能深入缘起,以及悟入缘起法性的空寂。所以,缘起约因缘的生果作用說,但更重在为一切存在的因待性。若用抽象的公式来說,缘起即是「此故彼」。此与彼,泛指因与果。彼之所以如此,不是自己如此的,是由於此法而如此的,此为彼所以如此的因待性,彼此间即构成因果系。例如推究如何而有触──感觉,即知依於六入──引发心理作用的生理机构而有的;六入对於触,有著此有彼可有,此无彼必无的必然关系,即成因果。但缘起的含义极广,不单是从缘而生起,也还是从缘而灭无,这又可以分为两点說:(一)、如由惑造业,由业感果,这是相顺相生的。如推究如何才能灭苦?这必须断除苦果的因缘──惑,即须修戒定慧的对治道。此对治道能为断惑的因缘,即相违相灭的。如《杂阿含》(五三经)說:「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世间集,是由惑感苦,相顺相生;世间灭,是由道断惑,相违相灭的。这相生相灭,都是依於缘起的。(二)、一切法所以能有生,有法的可以无,生法的可以灭,不仅由於外在的违顺因缘,而更由於內在的可有可无、可生可灭,此可有可无、可生可灭的可能性,即由於缘起。存在──有与生起的本身,即含有生者必灭,有必归无的必然性。例如触是依於六入而有而生的,那么,触即不离六入,沒有...

——引自第96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