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

艺术学

作者:杨恩寰,梅宝树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1-05-01

评分:5分

ISBN:7010033242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艺术学 内容简介

书摘*处为左右结构,左边为“饣”右边为“胡”。

艺术学艺术学前言

后记这本《艺术学》书稿,从1998年11月开始撰写,到2000年4月完成,历时一年半,现即将付梓,总感到有些话要说,这倒不是按照什么固定模式,遵循什么写作惯例,而是确实想表示一种责任、心情和期望。有关艺术学理论知识的书面世的已经不少,如今又增加我们写的一本《艺术学》,不知有否什么新意,有否什么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探索,不知能否给学界和读者带来某种启示,出于一种社会和学术责任,不能不对这本《艺术学》进行一次评估。我们不避老王卖瓜之嫌,自认为本书对艺术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学术理论问题做了认真的思考,并给予某种解答。(1)力图给艺术学以学科定位,努力确定艺术学与美学的科学界限。(2)加强艺术本性的研究,把艺术理解为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一种文化心理机能创制意象的活动,呈现为审美超越与观念功利的融合统一的活动。(3)认为艺术产品作为意象物态化存在,是一种三层面组合而成的结构,审美与情欲、观念相交融,渗透于三层面结构之中,审美绝非艺术形式,艺术亦绝非只是审美。(4)把艺术创造、欣赏、批讦理解为艺术活动三种基本形式,它们有共目的文化心理机制,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艺术创造是重在想像力,艺术欣赏重在理解力,艺术批评重在评判力。(5)重视艺术交流的研究,力图从社会文化学角度对艺术交流机制、运行及其作用做出阐述和说明,认为艺术交流是艺术创造、欣赏、批评等活动实现的一个前提条件。(6)考察诸多艺术分类学原则,主张以机能性原则为基础,组成一种多元综合性原则作为艺术门类划分的原则。(7)十分重视艺术功能和效应的研究,把这种研究作为艺术学走向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显示艺术对个体素质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在现代社会,一奉书的完成,是社会群体参与制作、出版、发行、交流的结果。我们这本书,由书稿转化为产品——书,通过市场走向读者,其中凝结着人民出版社编辑、制作、出版、发行人员的精神、智慧和劳动。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田士章、陈子伶、柯尊全,是他们出于一种社会责任对学术文化建设的扶持,才使得本书得以出版。这本《艺术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走向市场,为读者去购买、阅读,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假如又能得到读者的宝贵意见,作为一种激励,推动我们进一步修改补充,使本书日臻完善,这才是我们真诚热切的期望。我们始终认为,一本好书,不断修改完善的书,必是著者、编辑与读者的共同创造。著者2001年4月8日

艺术学 目录

**章 绪论
一 艺术学概况
二 艺术学及其体系框架
三 艺术学对象
四 艺术学任务
五 艺术学方法
第二章 艺术本性
一 艺术本性:种种理解
二 艺术: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 艺术:历史发生学解释
四 艺术:文化哲学阐释
第三章 艺术产品
一 艺术产品:种种解释
二 艺术产品:意象物态化存在形式
三 艺术产品结构
四 艺术产品本文
五 艺术产品风格
第四章 艺术创造
一 艺术创造:意象构思与物态化
二 艺术创造过程
三 艺术创造心理
四 艺术家
第五章 艺术欣赏
一 艺术欣赏:观照、体验、悟解
二 艺术欣赏过程
三 欣赏者(受众)
第六章 艺术批评
一 艺术批评:理解、阐释和评判
二 艺术批评活动
三 批评家(公众)
第七章 艺术交流
一 艺术:一种文化交流形式
二 艺术交流与社会文化
三 艺术交流与社会经济
第八章 艺术功效
一 艺术功效
二 艺术功能
三 艺术效应
第九章 艺术门类
一 艺术门类:艺术历史演变的种类
二 艺术门类划分的原则
三 艺术门类体系
后记

艺术学 节选

艺术构思以创造性的想像为中心,但仍然离不开感知、表象、理解、情感多种心理功能的协调活动。
理解渗入想像,规范想像的任意自由,给予想像以统一和秩序。“然而创造性想像如果没有理性的安排与指导加以协调,其本身是不会成就什么东西的。艺术家必须立即捉住每一个露头的有意义的有细微差别的东西,把它安放在恰当的地方。诗人与作曲家的笔记本,画家的草稿本就证明了这一点。”只有通过对事物以及事物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联想和想像才能把观念情欲融入表象中,从而使意象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艺术的生命之所在。朱光潜说:“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没有诗歌。”巴金总是写他“恨的要死”,“爱的要命”的人物,“我写《家》时,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他们哀哭。”在构思中艺术
家把自己强烈的爱憎情感全部贯注到意象之中,情感成为构建意象的推动力和亲和力,这样的艺术创造才能获得成功。刘勰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正是情感推动想像和理解,对表象进行加工制作,构成新的意象或意境。
在艺术构思阶段,意象的创造是遵循着想像—情感的逻辑,这里的逻辑不是指逻辑思维的判断推理,而是指要遵循艺术创造的规律。
在科学研究中,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逻辑思维以判断推理为中介,把概念联结起来进行科学的抽象研究,没有理性的判断和抽象,就形不成科学研究,产生不了科学创造。在艺术创造中,表象是想像的细胞,想像把表象联结起来是以情感为中介,没有情感的发动,没有情感灌注生命于表象,想像就不能创造出融含着观念情欲的意象。缺乏情感的意象就不能打动人心,扣人心弦,调动人的情感。因而没有情感逻辑,就产生不了艺术创造。
在科学研究中逻辑思维舍弃各种表象的个性特征,抽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和规律。而在艺术创造中,想像—情感逻辑对形式(表象)加以分解、组合,更加突出其个性特征,构成新意象。在这里表象是根据情感质调、形态而分解、联结、组合。艺术想像是艺术构思阶段的创造性的因素,在情感和理解双重参与下,把表象加以分解、联结、组合,*终凝结融有观念欲望的新意象。由表象到意象的建构,尽管有理解的参与,却不是按逻辑思维进行的,而是按情感逻辑进行的。像“大江东去” ……

艺术学 作者简介

杨恩寰:辽宁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梅宝树:现任河北大学艺术学研究所和CIS研究所所长,美学,艺术学教授,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点导师组组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著有 《美术入门》、《美术读本》、《美术教程》、《美学引论》、《美学百科全书》、《大学美育》。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