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佛教绘画源于古印度,初随佛教从印度传入,后来逐渐发展而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是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宗教、考古、历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参与佛教绘画研究的学者也有许多不同专业,且有各国多地,并可分为欧美、日本、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等几个组区。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二)佛教绘画的发展
在佛教刚刚兴起的时期,古印度佛教绘画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原始佛教艺术时期、贵霜时期和笈多时期。
原始佛教艺术时期。这一时期是指阿育王时代及其稍后时期。阿育王当政期间,实行领土扩张政策,统一了印度大部。据说,在扩张领土过程中他残酷地屠杀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在此之后他醒悟过来,对自己的残暴行为感到强烈的自责。所以他和他的大臣们皈依佛门,把佛教定为国教,佛教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迅速发展起来。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以雕塑作品为主,主要是石柱雕刻,大塔的塔门及围栏的浮雕以及摩崖雕刻。对于当时的佛教绘画没有遗留下来实物,所以无从考证。印度有名的佛教石窟阿旃石窟现存早的壁画,是公元前1世纪的作品,内容是佛传图和佛本生故事,从其艺术技巧和内容来看,在它之前应该是有绘画作品存在的。
贵霜时期的佛教绘画。阿育王死后,国家渐渐衰落以至灭亡。在此之后,大约公元1世纪中叶,居住在中国西域的大月氏人建立了贵霜帝国,到了第三代王伽腻色伽王时达到鼎盛,形成东到葱岭,西到咸海,包括中亚和印度的大帝国。伽腻色伽王和阿育王一样笃信佛教,并大力发扬。这一时期几乎没有什么佛教绘画作品流传下来,现存的全都是雕刻作品,雕刻艺术可以分为犍陀罗(佛像带有浓重的希腊风格,这种希腊化的佛像被称为犍陀罗佛教艺术,犍陀罗艺术注重人体骨骼结构、衣饰线条以及表情的细微变化)和马图拉(马图拉式佛像是从犍陀罗佛像演化而来,其造型比犍陀罗佛像更加印度化。早期风格质朴粗拙,成型期有体形丰满、圆润,富有肉感的特点)两种不同的样式,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笈多时期的佛教绘画。笈多时期的佛教绘画艺术现存的主要是阿旃陀绘画艺术,它位于南印度德干高原文达雅山的悬崖上,现存29个石窟,一部分是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所建。壁画的主要内容是佛传故事,即佛陀一生的经历,包括诞生、降魔、成道、说法、涅槃等过程,此外还有印度古代民间和宫廷生活景象的描绘。从艺术形式和风格来看,是属于笈多时期的古典佛教艺术。就其所在地理位置而言,我们可以推知它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基本上是印度本土文化的产物,因此,更为强调世俗生活场面的描绘。如第十七窟的佛说法图,是描述一个宗教故事场景:说法,听众云集,尤其贵人命妇(贵族有官阶的妇女们),气势浩荡,纷至沓来。再如第十七窟前廊后壁残存的奏乐图,表现飞天乘云而至,饶有生机。图中美人临镜梳妆,侍女旁立,一个手捧脂粉,一个举执飞拂,自然雅致。太子与嫔妃劝酒图,极尽娥婉之情状,临窗窥视的侍女和门外众多的美女,都是风姿楚楚,艳丽动人。这些表现的都是世俗生活的场景,与佛教的观念完全不同。到此为止,印度佛教艺术的内在精神已经完全为一种外在的极力渲染和装饰所冲淡,已经不能再体现佛教的基本观念和思想内容。从壁画的艺术成就来看,它却达到了一个高峰。作品的风格沉着洗练,设色典雅华丽,并带有的抒情意味,注重人物的形神兼备和意境的表达。画中的每一个场面,不仅描绘精细,而且富于变化,人物体态丰满,形体典雅,肤色富有质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公元3世纪中叶,贵霜帝国逐步衰落,丧失了对各个地区的统治权。公元4世纪上半叶,原摩揭陀国的一个小国君旃陀罗笈多二世时日臻繁盛,它继承了印度本土的文化传统,大力推行具有印度特色的文化,信奉印度教,但也不排斥佛教和其他宗教。这些变化对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使佛教艺术更多地具有印度文化色彩。笈多时期的佛教艺术,也叫笈多样式艺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马图拉样式,另一种是萨拉那特样式(这种佛像的造型有着印度人的脸形,希腊式的鼻子,冥想的眼神,整齐的螺发,颈部三道折痕,硕大华丽的光环等,与同时代的马图拉式佛像类似。所不同的是,萨拉那特式佛像的薄衣,较马图拉式佛像更加细薄透明,几乎全无衣褶),而前者是典型的笈多样式艺术。
笈多时期的佛教绘画容纳和吸收了犍陀罗艺术和马图拉艺术的特点而进一步发展,在艺术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同时它也逐渐脱离了佛教的基本精神而变得本土化和世俗化。内在精神的缺失使作品走向形式化的道路,这也意味着印度佛教艺术的衰落。
墨彩江海:桂林水墨北海水彩精品集 内容简介 桂林的水墨画和北海水彩画是广西发展很好的两个画种,传统的水墨与西方的水彩都以水为媒介,有相同的属性也有不同的文化底蕴...
DV摄录实用攻略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以实用为主的入门DV书,它是为广大爱好拍摄录像的人士而设,其主打的是DV摄录的基础和实用技巧,目的是让拍摄爱好者真正能利用...
中国画应该姓中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中国画应该姓中》、《洋为中用?还是以洋代中?》、《从山水花鸟画谈到自然美》、《笔谈黄宾虹》等15篇文章。中国画应该姓中 目...
陈瑾的硕士之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内容简介 陈瑾,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会员,1973年3月28日出生。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就读于清华...
《巴洛克艺术》是德国专业摄影团队十年心血之作,书中近700幅精美图片,详尽的艺术文化史梳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全面系统地呈现出巴洛克时期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凤翔年画 邰立平 本书特色 《凤翔年画 邰立平》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全面普查作为抢救工程□先启动的项目已进行六年。如今,全国各年画产地的文化档案陆续完成。其中16个...
赵佶-雪江归棹图 赵幹-江行初雪图 本书特色 ★16开经折装,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双面精印,原色原样,高仿真复制,细节纤毫毕现★赵幹的《江行初雪图》人物神态生动...
李兰 本书特色 《中国当代名家绘画品鉴系列:李兰》收录著名画家李兰的作品,长久以来,李兰以女性画家特有的委婉与细腻,体悟生活、关注现实,从李兰的绘画实践...
袁江 袁耀-艺苑掇英.名家名作 本书特色 袁江(1662一1735),清代著名画家,字文涛,江苏江都(今扬州)人。主要活动于民间,是职业画家,长时间在扬州和江浙...
温迪嬷嬷的艺术之旅 本书特色 1992年春天,温迪·贝克特嬷嬷随旅行队去参观了英国六座城市的艺术收藏。她由衷地希望和别人一起分享来自她面对面地观看化作是的欢喜与...
摄影艺术二十讲 内容简介 摄影作为一门技术和技巧,可以让人得到获取图像的快感;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可以让人进入更高层次的审美殿堂;摄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将串...
唐五代山水画家--李思训 赵翰 内容简介 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表达观念与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世界各民族的绘画,由于其历史背景各异...
捉贼放贼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为中国儿童精心打造的、极富中国情韵的图画书,包括《愚公移山》《曹冲称象》《孟母教子》《羿射九日》《米芾练字》《鲁班学艺》等,共27册...
中国画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工笔人物画的过去和现在、工笔人物画的技法类别及特点、工笔人物画的基础、工具和材料、写意人物画的传统、写意人物技法规律、工笔人物画...
巅峰新闻摄影作品诞生记 本书特色 我们正处在一个读图时代。这是一本教人如何读图的书,它让你读懂摄影史上那些彪炳千古的影像。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令人生厌的说教,...
伦勃朗-巨匠素描大系 本书特色 《巨匠素描大系:伦勃朗》是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伦勃朗-巨匠素描大系 节选 《巨匠素描大系:伦勃朗》内容简介:伦勃朗(Remb...
中国画传统人物线描精品:观音白描画法 本书特色 一、作者为知名国画家徐有武,本书为其潜心研究观音白描创作十数年之集粹,理论阐述简明精到,作品的艺术价值、专业价值...
人体动态1000例 本书特色 《人体动态1000例》编著者本社、绘画者陈章凤。本书搜集了1000个人物常见的动态,包括坐、卧、走、跑、跳、瑜伽、格斗、跳舞等,并...
《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内容简介:日本最畅销的艺术作家中野京子,凭借深厚的艺术史学院派背景与日本御宅族特有的吐槽精神,在浩
《财经媒体写作指南》内容简介:作者在财经杂志社十年、在财新周刊社十年,这两个十年是中国经济领域急剧变化、企业迅速成长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