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

作者:(美)宇文所安 著,贾晋华,钱彦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1-01-01

评分:5分

ISBN:9787108035707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 内容简介

在以“学术散文”的方式串联中唐文学文化史的尝试之后,《晚唐诗》貌似又回到了传统的文学史架构,以对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的新颖而精审的解读,来勾勒处于中唐余韵中的晚唐诗歌,如何在“回瞻”与“迷恋”中既实践着独立的诗歌“写作”,又恰如其分地记录了大唐王朝逐渐解体过程中文人们的体验、情感和他们视野中的世界影像。而对当时诗歌语境和手抄本文化的揭示和强调,又使《晚唐诗》的文学史视野别具怀抱,从而对重新理解晚唐的文学文化乃至社会和历史转型饶富启示。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 本书特色

本书是宇文所安的*新力作,是其唐代诗歌研究的终篇,与三联已出版的《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构成完整的“唐诗四部曲”。英文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继初唐、盛唐、中唐后,将焦点集中于晚唐的诗歌与文学史,重点落实于几个代表性人物: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宇文所安认为,晚唐的许多承袭了盛唐和中唐的诗人的诗风发生了急遽转变,并极力抗拒他们的诗风。晚唐诗风的独树一帜——风格、体裁、观念——会改变我们对诗歌史的刻板认识,即中国的诗人们总是善于利用过去的诗歌,但在晚唐,这一特质越发突出,?去的踪迹和回声总有着独一无二的光晕和气息,许多诗人便是因为对往昔强烈的回视而光耀千古。诗意的过往已开始汇总蜕变,呈现为被下一个千年所拥有的诗歌功能和形式。晚唐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宇文所安以他一贯新颖独特的观点和富有魅力的文风所写就的这部新著,相信会比前几部书更吸引人关注。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 目录

导言:后来者
**章背景
第二章老人
第三章五言律诗
第四章诗歌巧匠
第五章李贺的遗产
第六章七言律诗:“怀古”
第七章七言诗人
第八章杜牧
第九章道教:曹唐的例子
第十章李商隐:引子
第十一章李商隐:朦胧诗
第十二章李商隐:咏史诗
第十三章李商隐:咏物诗
第十四章李商隐:应景诗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 作者简介

宇文所安,一名斯蒂芬?欧文。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长于美国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尔的摩。在巴尔的摩公立图书馆里沉湎与诗歌阅读,并初次接触中国诗:虽然只是英文翻译,但他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至今犹然。1972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二十年后应聘哈佛,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现为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有著作数种(其中《初唐诗》、《盛唐诗》、《迷楼》、《追忆》等已被译为中文),论文多篇。其人也,性乐烟酒,心好诗歌。简脱不持仪形,喜俳谐。自言其父尝忧其业中国诗无以谋生,而后竟得自立,实属侥幸耳。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