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花怒放

伤花怒放

作者:郝舫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1-01-01

评分:5分

ISBN:9787805888613

所属分类:艺术音乐

书刊介绍

伤花怒放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西方垮掉一代文化*优秀的作品。近500副稀缺历史图片,规模宏大,材料丰富,从摇滚与革命,摇滚与极权,摇滚与高雅,摇滚与民族,摇滚与秩序,摇滚与性,摇滚与宗教,摇滚与毒品几个方面讲述了摇滚在发展历程上的被缚与抗争。

伤花怒放 本书特色

垮掉一代文化的权威作品,绝版五年的巨著,500张稀缺图片全面记录摇滚被缚与抗争的历史。国内比肩《在路上》的经典巨作!

伤花怒放 目录

《伤花怒放》是怎么出笼的?
绪言摇滚何为
**章命运风景: 去势或毁灭的星辰
第二章革命(一): 温柔的颠覆之声鸣响
第三章革命(二): 快感冲锋
第四章铁壁清音:刀丛中起飞的希望鸟
第五章拒绝高雅:缔造新经典
第六章世界音乐:让柔情粉碎喧嚣
第七章激情之旅:自我的废墟
第八章上帝也疯狂:神圣反摇滚十字军
第九章毒与噪: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之争
结束语永不遁世:摇滚在操练中
附录摇滚麻烦大事记
新版后记

伤花怒放 节选

《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是西方垮掉一代文化*优秀的作品。近500副稀缺历史图片,规模宏大,材料丰富,从摇滚与革命,摇滚与极权,摇滚与高雅,摇滚与民族,摇滚与秩序,摇滚与性,摇滚与宗教,摇滚与毒品几个方面讲述了摇滚在发展历程上的被缚与抗争。

伤花怒放 相关资料

无疑,郝舫是我们中间眼光和思维走得最快的一位,《伤花怒放》和他多数乐评文字一样,明显超前于中国读者——或者说乐迷——的听觉和思考准备。这是一本并不晦涩的摇滚乐理论读物,它涉及到早期摇滚乐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了一些至今没有得到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涉及音乐、社会、学术背景较深,所以妨碍了十年前那批读者的理解,但看来它正适合今天的读者。《伤花怒放》的主题,正如它的副标题所说,是摇滚乐的被缚与抗争,这是任何人理解摇滚乐都不可绕过去的主题,其中的悖论、矛盾、希望,以及论题展开的整个文化问题,都值得用十倍于此书的篇幅去论述。所以说,它应该被再版,在今天这个中国音乐界期待着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关口引起更多思考。——颜峻(作家、乐评人)商人是批评家,艺术家是发明家,批评家才是艺术家。《伤花怒放》正是这样的著作。若要当好这三者中的任何一者,郝舫的《伤花怒放》是不该错过的。——左小祖咒(名乐人)极简,作者精妙地将错综庞杂的摇滚资料典故,灵活且成功地运用在意有所指的“恶可恶,非常恶”之哲学与社会学理趣的写作向度中,在国内堪称独步绝学。 ——方无行(台湾名制作人)在中国摇滚乐的黄金时期,和那些被传唱的摇滚圣歌一样,《伤花怒放》也温暖着一些人的心,它使我们的音乐理想有一个不那么虚空的人文背袱。这是一个看起来不那么通俗的音乐文化读本,在今日中国仍然缺乏这样严肃而又落到实处的音乐文化。它讲的是摇滚乐,却不单单是摇滚乐的事情,似乎它触及到一代不甘落后的文化青年的软肋,因为那些同样仇恨但却无奈的眼神是那样的狭窄和无助。当中国摇滚乐和其他严肃艺术继续在娱乐和斗争上自我矛盾时,《伤花怒放》再次提供了一些愤怒青年在文化思维上的理性范例,重申却不废话。 ——彭洪武(《非音乐》杂志主编)对于那些一直想要搞清楚摇滚到底是什么的执著乐迷,如果没有看过《伤花怒放》,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本最早将摇滚乐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含义用汉字呈现在国人面前的书,深入、翔实、严谨、精彩,值得每个愿意认真对待摇滚乐的人去读。 ——李宏杰(《通俗歌曲》杂志执行主编)十数年间,在乐队创作上历经模仿借鉴进展之后,郝舫的《伤花怒放》代表着中国摇滚文字的新高度。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文字工作者,想象中,他是一个沉静淡泊睿智,胸中不断有火苗蹿起的人。《伤花怒放》言辞精辟,语言生动不乏诙谐之处。对于那些依然在憧憬中想象摇滚和“从事”摇滚的青年来说,《伤花怒放》不仅仅是资料性的,也富于指导甚至是欣赏性,更为危险的是:它显然富于某种煽动意味…… ——吕玻(名制作人)

伤花怒放 作者简介

郝舫,著名作家、乐评人,十数种国内重要报刊专栏作家 ,并被视为摇滚文化和另类文化的代言人,被各国重要媒体常年广泛报道评论。曾任大学教师、报社编辑、杂志主编、网站总监,电视节目制作人。现任《rolling stone》中文版主编。著有《将你的灵魂接到我的线路上--大众文化中的流行音乐》、《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灿烂涅槃--柯特科本的一生》、《比零还少--探访欧美先锋音乐的异端禁地》等影响巨大的摇滚和文化著作,译有《上车走人--与黑旗摇滚在路上》、《请宰了我--纽约叛逆文化圈口述实录》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