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比较详细而完整的西方美学史专着,此书对上自古希腊罗马,下迄当代的美学发展历程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它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唯心主义美学史现。本书重点论述了自然美同艺术美的关系,从论述美学史和美的艺术史、自然美和艺术美、美的定义及其与美学史的关系入手,在对这些关系作了明确阐述的基础上,按美学史发展的线索对各个时代的美学理论予以考察和论证,并叙述了各个时期审美意识的特征以及这些审美特征赖以形成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
英国新黑格尔派哲学家、美学家鲍桑葵相信,美学史不等于美学家的历史。所以他的《美学史》(此书已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经典),没有为任何美学家歌功颂德、立碑作传。鲍桑葵的眼睛始终紧紧盯住审美意识的河流,上自古希腊下迄现代美学,他都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考察。然而这部美学史又不纯粹是美学理论的历史,它还是人类心灵自我展现的历史。在那些貌似抽像的理论背后,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乃是各个时代人类精神脉搏的跳动,漫步其中,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的还乡旅行……
序在新世纪之初回首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美学,我想美学界的同仁都会深情回亿起1956年的“美学大讨论”和1980年前后的“美学热”。前者是1949年到1966年之间难得的一场相对自由且较具学术性的讨论,后者是苦难的日子即将过去、新时期晨光初露的消息之一。1956年的讨论起源于对朱光潜资产阶级美零思想的批判,继而转向美究竟是主观还是客观的争论,从中形成了主观论、客观论、主客观统一等当代中国的几个主要美学派别。80年代的美学热流承50年代的思路而来,仍然集中于对美的本质的讨论,论者们几乎都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根据,其客观效果之一是扩散了青年马克思有关人道主又和异化的思想。如果说50年代讨论的目的是用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占领美学领域,那么80年代的讨论则潜在地包含着走出现代迷信、推动思想解放的童义。应当承认,美学在当时的人文研究中风骚独领,反映的是当代学术思想空间的逼仄和贫乏,以至于很多被视为异端的思想似乎只能借美学来曲折地表达。比如朱光潜1957年就明确的提到人性论:“当巴人因为一篇《论人情》的小文被批得死去活来时,朱却可以继承在美学中讲人性、人情。1979年,他发表(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国美感问题》径直把人性称为‘人类的自然本性’,它与阶级性的关系是‘共性与特殊性或全体与部分的关系’。这在当时差不多是石破天惊之论。而影响了中国思想达10年之久的李泽厚,也是主要通过他的美学著述普及了他的“主体性实践哲学”或·人类学本体论哲学”。也许可以说,从严格的学术进展而言,两次美学讨论中的大量论著并不具有相当的积累价值。它们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除了普及了美学这个概念及一些美学观念之外,主要还在于它承担了美学之外的职能。所以,尽管今天的研究者和读者已较少再去阅读那时的著述,但美学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特殊功能仍然使它得以自慰。也只能如此。两次美学讨论基奉上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层开的,除马思列斯毛的经典著作及前苏联的论著外,引导我们美学研究的是两个年轻人的著作,50年代是27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写的(生活与美学),即年代是26岁的马克思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当然局限了当时谈论的学术水准。不但其言说的方式是己为20世纪哲学主流摒弃的“本质主义”话语,而且对中外美学史、术史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也相当贫乏,相当多的论著其实是如伺注经之争。美学讨论中的空疏和抽象,当时即为有识之士所感觉。朱光潜后来说,在,60年代的讨沦中,“我也逐渐看到美学在我国的落后状况,参加美学沦争的人往往并没有弄通马克思主义,至于资料的贫乏,对哲学史、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之类与美学密切相关的科学,有时甚至缺乏常识,尤其令人惊讶”。作为对此现状的矫正之一,美学界普遍强调对中外美学史的介绍与研究。60年代初收获了这方面的成果:《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外国文艺理论丛书》、(西方文论选》等编辑出版;包括亚里士多德《诗学》和康德《判断力批判)在内的美学名著被译成中文;伍蠡甫先生不但着手翻译维勒克多卷本的《近代文学批评史),还曾计划与俞铭璜先生合译吉尔伯特、库思的(美学史》;在远离学术中心的河南安阳,今天体完成丁鲍桑葵《美学史》的翻译;朱光潜和蒋孔阳等开始撰写西方美学史沦著。在“文革”耽误之后,80年代不但旧事重提,正式出版了一些国外美学史论著,而且又提出了审美心理学和艺术史方面的众多具体论题。这些历史性、经验性、实证性的研究方式逐步改变了美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翻翻现在的美学论著,已极少在美的本质问题上大费笔墨或大动干戈的。现在的问题也许是!我们能否消化这些外来成果,在美学理论上有一个具有创造性、综合性的成果。……
鲍桑葵, 英国哲学家、美学家与伦理学家,新黑格尔主义者。毕业于牛津大学,曾任圣安德鲁斯大学教授 伦敦亚里士多德学会会长。中年时期转入美学和伦理学的研究,相信美学能调和后天与先天、自然与超自然,伦理学能调和享乐与义务、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著有《美学史》、《美学三讲》、《知识与现实》、《个人的价值与命运》、《国家的哲学理论》等。
古今之争中的核心问题:施米特的学说与施特劳斯的命题 内容简介 本书系迈尔教授两本著作的合刊——《施米特的学说》出版于1998年,是迈尔迄今发表的论著中篇幅*长的...
《尓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词典,具有同义词典和百科词典的性质。作者不详,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为《尓雅》作注者代不乏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本书特色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早的乌托邦——理想国,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
庄子本原 本书特色 《庄子本原》由黄瑞云校注,共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逍遥游**、齐物论第二、养生主第三、人间世第四、德充符第五、大宗师第...
20卷。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一说绍定间杭州灵隐寺普济编集。有宋宝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两个刻本。宝祐
传习录 本书特色 《传习录》包括了王阳明与他人论学的亲笔书信和门人记录的他与弟子、友人的讲学问答。可以说,《传习录》是王阳明与弟子、朋友切磋研习学问的记录,是了...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著名爱国宗教领袖、书法家赵朴初题名★ 明代彩绘《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全图,展示佛传及禅宗法脉★ ...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013-全新修订版-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恩格斯称为“一部天才的著作”。马克思分析当时法国的“活”的历史,不仅入木三分,而且不同于以往...
顾炎武-大家精要 目录 第1章 顾炎武的生平事迹一、家世及青少年时期二、投身民族保卫战争三、大江南北秘密活动时期四、北游与《启祯集》文字狱案五、生命的*后岁月第...
金景荒芳先秦思想史讲义 内容简介 金景芳(1902—2001)辽宁义县人,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生前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奴隶社会史...
净土宗三经 本书特色 净土宗教义的思想,主要表现于“净土宗三经”。《无量寿经》之重点,主要在于介绍阿弥陀佛因地的四十八愿,以及关于具有光明无量与寿命无量之德的阿...
心灵信笺-寻找精神家园 内容简介 他所著的《瓦尔登湖》,成为全人类的心灵之书;他的文字是内心生发出的一泓清泉,为人们开启了生命中永恒的黎明!深沉而敏感的抒情……...
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开拓:何世明博士文化讲座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的,是1999年9月至2000年7月前来《何世明博士文化讲座》讲演的专家们在讲演稿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数理视野下的易学 本书特色 从数理的视野解读演易新法、易卦新证、易数新知、变卦新解和《序卦》新论,使易学成为当代知识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使得易卦数理在现代科学中...
形而上学 本书特色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世纪文库以“梳理西方思...
中国思想史(全二册) 本书特色 《中国思想史(套装上下册)》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中国思想史(全二册) 目录 自序**章 绪论一 为什么要研读思想史?...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博学文库 本书特色 经典是民族的文化基因,经典是思想的源头活水,解读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思想精华与丰富内涵,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
宽容 本书特色 《宽容》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代表作之一,又名《人的解放》,初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宽容》曾被译为20多种文字,至今畅销全球。在本...
#汉译经典053-圭恰迪尼格言集 本书特色 圭恰迪尼,被马基雅维利遮蔽的意大利政治家。古代西方官场的处事哲学。一部教你从政治风云中全身而退的警世通言。《圭恰迪尼...
追寻诗意的栖居:现代性与审美教育 目录 序序二绪论**章 对现代性文化根源的探讨**节 有案可稽的“身世一、现代性的切入二、现代性的概念三、现代性的基石四、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