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民报撷珍:闲情雅趣》一书所选的散文中,不少作品向读者抒发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的希望“变成一颗星”,作为“光明的种子和希望的引线”,有的希望在大海“澎湃怒涛的冲击”中去寻找“向往和憧憬”,展现了人们博大的胸怀和不懈的追求。
《民国民报撷珍:闲情雅趣》选编了170篇抒情散文作品,题材和作者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包括一些民国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和后来成名作家的早期作品,这些作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民国时期抒情散文的概貌。
抒情是散文*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能吸引读者的魅力所在,本书所选的民国时期几大报纸副刊上的散文即以抒情为其主要的特色。
民国时期是政治剧烈动荡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阶段,作为审美领域对时代特征的反映,文学艺术的发展和文学作品的风格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但是,时代的变迁并没有泯灭人们的审美情趣,热爱生活的天性使许多人拿起笔,涌现了许多醉人心脾、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能感悟出许多哲理,赋予其美的属性;作品体现出人们在现实磨难中企盼着神州的光明,向往着民族的振兴。不少散文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值得我们鉴赏和体味。
民国时期的散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这是白话文散文兴起和兴盛的时期。与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优秀抒情散文相比,民国时期的抒情散文别有一番魅力在其中。除继承了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文字优美、情景交融等优秀传统外,白话文的体裁更能方便现代读者的欣赏口味,扩大了散文的读者队伍;加之民国时期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使散文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使它从贵族的殿堂里逐步走向平民,走向大众。抒情散文作为其中*具美学价值的部分,也受到了读者空前的欢迎。本书选编了170篇作品,题材和作者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包括一些当时著名作家的作品和后来成名作家的早期作品,这些作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民国时期抒情散文的概貌。
从本书选编的散文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普遍追求文字和意境的优美,这也是抒情散文的*主要特征之一。民国时期,文化界的变化非常巨大,在白话文登上文学舞台并逐步发展以至*终占据文学主要阵地的发展过程中,抒情散文的用词、用句乃至行文风格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追求文字和意境的优美这一主旨却是一脉相承。因此,不管是春天的花还是冬日的雪,不论是星夜的灯还是黄昏的雨,都写得情真意切,艳丽灵妙,行文似婉转回环的水,寓意如欲行欲止的云,给读者以华贵典雅、文丽俊逸的享受。可以看出,许多散文在看似运笔轻松的行文中,作者对语言的选择和意境的追求是颇费斟酌的。文字和意境的优美,不仅仅是艺术上的追求,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民国时期,也是中西文化交融层面更加广泛、程度更为深刻的时期,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中国的文学界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学优长的同时,大量吸收西方文学中的特色与特长。在抒情散文这一领域中,在坚持传统委婉淡雅、疏朗有致的散文风格同时,融入了西方文学中那种气势浩瀚、酣畅淋漓的风格,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在本书所选的散文中,不少作品向读者抒发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的希望“变成一颗星”,作为“光明的种子和希望的引线”,有的希望在大海“澎湃怒涛的冲击”中去寻找“向往和憧憬”,展现了人们博大的胸怀和不懈的追求。但是,也有相当一些散文流露出忧郁消极的情绪。
民国时期内忧外患严重,天灾人祸不断,不可能不对人们的心态和散文的创作风格产生影响,抒情散文自然不能摆脱这个社会现实。人们希望政治清明与当时官场腐败的矛盾,人们盼望国家安宁与外患内忧纷扰的矛盾,使抒情散文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无奈的彷徨,有的则抒发了明显的愤世嫉俗情绪。
从本书所选的这些抒情散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格。有的作者初出茅庐、踌躇满志,因而笔锋明快,显示出蓬勃的朝气;有的作者则在生活的磨难中心灰意懒,作品格调凄凉哀怨。同样是写景,有的作品清新爽朗,有的则显得苍茫暗淡;同样是写人,有的写亲情、友情、爱情的人间温暖,有的写世风日下的世态炎凉,反映了不同作者、不同心情的不同感受,曲折地表映着广大社会生活层面。
我们今天欣赏这些散文,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可以鸟瞰民国时期抒情散文的大致风貌,了解当时人们特别是当时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观念,对读者朋友了解过去的那个时代、学习当时优秀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由于时代的烙印和局限,这些作品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消极倾向;如热衰于追求缠绵悱恻的意境而显得过分地多愁善感;缺乏对黑暗现实奋起抗争的勇气而流露出较为消极的人生观等等。
这一方面体现出社会黑暗势力对人们心灵的摧残与压抑;也反映出一些作者在转型社会中未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在时代的大潮前踯躅徘徊的状况。
我们应尽情地欣赏这些抒情散文中优美的文字和典雅的意境,吸收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活力,不要让其中一些消极情绪影响了我们。
本书的编成是集体协作的结果,在这里感谢丛书编写组所有同仁的帮助和支持。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在作品的选择、注释、编排以及鉴赏文字等方面的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周俊旗1997年6月
生态社会的来临-第2辑 本书特色 《生态社会的来临(第2辑)》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生态社会的来临-第2辑 目录 导论**章 古代社会以自然为导向的社会观一...
陇上学人文存:第七辑:常书鸿卷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常书鸿卷)》是“陇上学人文存”之一,是甘肃省“十二五”出版规划项目之一。主要内容是介绍已故著名敦煌学者...
社会运动论 内容简介 本书由知名学者马可.朱格尼、道格。麦克亚当和查尔斯.蒂利等主编,对西方国家社会运动的结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作者们自觉超越社会运动在国家政策...
1848-1917-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本书特色 本丛书围绕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为主题,在内容上,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
作品目录目 录英文版序…………………………………………………………………………………………1中文版序……………………………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内容简介:◆雨果奖、星云奖得主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家 乔安娜·拉斯 ◆悉数女性写作遭遇的重重阻力 ◆一举揭穿
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 本书特色 失业必然导致贫穷,努力工作就一定能改善生活吗?在美国,数百万的底层劳工终日工作,却只能赚得每小时6—7美元的*...
经学文献的衍生和通俗化-(全二册) 本书特色 近古时代经学文献在流传和刊行过程中,为满足民间广大受众的多元需求,不断地衍生出新的不同类型、不同级次的文献,并表现...
研究是一门艺术 内容简介 本书英文版自首次出版以来,发行量已突破40万册。美国很多太学将本书用作写作课教材和撰写各级毕业论文的指导用书,不同领域的资深研究者也将...
中国式家庭 本书特色 《中国式家庭》承接《中国式相亲》《中国式婚姻》,讲述了中国式家庭的历史渊源和种种形态。全书共分十章,四十小节,从中国式家庭的诞生说起,为我...
文化建设系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本书特色 陈波所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旨在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阐述,通过实证、对比、归纳等方法,理...
张舜徽集.第2辑清儒学记 内容简介 本《张舜徽集》是继国学大师、有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著作《张舜徽集》辑推出后的第二辑。第二辑7部5册,内容涉及...
游荡者的权力:消费社会与都市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文字与影像所构筑的意义空间,如同现实生活中的城市空间,我们既可以登上摩天大楼,从高处俯瞰,也可以在下方的楼群街道...
国际汉学漫步(上下) 内容简介 《国际汉学漫步》这部书,是对外国现代一部分著名汉学家及其学术成果的论述评价。参加执笔的各位学者都熟悉国际汉学,其间不少位曾在外国...
作品目录导言维摩诘所说经第一 佛土清净缘起品第二 不可思议方便善巧品第三 声闻和菩萨推辞问疾品第四 问疾品第五 示现不可思议
陈寅恪卷-中西学术名篇精读-1 本书特色 《中西学术名篇精读(1陈寅恪卷)》收录了陈 寅恪先生的三篇经典论文:《读莺莺传》、《陈垣敦 煌劫余录序》、《...
新中国版本图书藏品集粹 内容简介 《新中国版本图书藏品集粹》是**次以出版物形式对中国版本图书馆建馆55年来馆藏图书版本的综合展示,本书以来大量珍稀的图书藏品在...
历史.时势.人心 本书特色 《历史·时势·人心(隐藏的大家)》与本社于2014年出版的《雷海宗世界史文集》互为姊妹篇。至此,雷海宗在各方面的著述就基本上都可以与...
藏学.人类学论文集-(英文卷) 本书特色 《现代中国藏学文库》丛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国藏学家(包括港澳台学者)的学术专著;具有重要价值的藏学文献(包括现...
问题.3 内容简介 问题学科化指的是:迄今为止的思想学术主要以学科化的方式来提出问题、确立问题、展开问题、回答问题,形成分门别类的知识与启示,也形成分门别类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