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创造,沈泓编著的《春分冬至》对每一个节气的来龙去脉及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描述,是我们打开中国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大门的一把钥匙。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任岁月的流水千年流淌,也不可磨灭它的文化智慧之光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二十四节气文化,可进入中国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大门,触摸到我们民族的心理、性格和情感脉搏。沈泓编著的《春分冬至》追踪二十四节气及其民俗图案的源头、特点,对二十四节气进行通俗性趣味性的描述。包括清明时节雨纷纷、龙舟竞渡端午节等二十四节气逐一介绍。
小时候,老师就教我们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歌诀成为很多读书人温馨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一组节令的总称,即自立春至大寒共二十四个节气,以表征一年中天文、季节、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节气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相关,节日也大多和二十四节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其中有些节气本身就成了节日。
中国节气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节气都有诸多知识,除了形成的大量民间传说和民俗风情,还有一些具有科学思想的观念,如古人将每一个节气都以三种物候来概括,以立春节气为例,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日春而日东者。《吕氏春秋》日:“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火气温,故解冻。此一候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蛰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古人解释:“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意为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鱼陟负冰:原为鱼上冰,《元史志》改之为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鱼陟负冰的意思是,从立春的第十天开始,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未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一组节令的总称。即自立春至大寒共二十四个节气,以表征一年中天文、季节、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它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日照长短的有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反映温度的有小暑、大暑、处暑、霜降、小寒和大寒;反映温、湿度的有白露、寒露;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其余则是反映自然物候和农业物候的。
那么,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形成的?又起源于何时呢?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二十四节气*初只有夏至、冬至,在春秋时代,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随后.逐渐增加了春分、秋分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后来成为二十四个节气中*重要的节气。
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以后不断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人们根据节气候时而行,很多汉画像石上的画面上有飞鸟、动物、树木和大自然中的一些物象,这些都是当时人们判断节气的重要物候:
到了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始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它是以北斗星斗柄的方位定节气。《淮南子》一书中对节气的记载,和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完全一样。
二十四节气诞生后,自古以来就有一些报节气的风俗,如西安鼓楼就有二十四节气鼓。
西安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和清乾隆五年(1740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西安鼓楼是目前所存在全国*大的鼓楼。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个建筑层次分明,浑雄博大。
鼓楼里*具有历史感的东西,就是二十四节气鼓。流传千年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鼓被制成了一面面威风凛凛、震撼世人的大鼓,让人感慨赞叹。
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 本书特色 《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由余志海编著,本书前半部分从汉字的起源讲起,分析了汉字的构成、汉字的书体源流以及汉字各书体的特点;进...
中国钧瓷艺人录:政治、市场和技艺框架下传统手工艺人的社会学叙事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世家传承”的模式记述了钧窑创烧以降原产地的卢家、刘家、郗家、王家、杨家、任家、...
利用经验累积而得到的洞察力开发新的解决方案被称为预构。透过重构而获得的专业知识也属于这类经验,而预构的词源即重构。重构是修改程序或软件系统内部结构的实践,以此在...
标准草书大字典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任汉平,台湾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标准草书传人,于右任大弟子★ 台湾版初版于九十年代,本版由释草符...
关注影视项目的前期创意工作全方位挖掘适合虚构类与非虚构类作品的创作法每个人都有动人的故事可讲...................※编辑推荐
图形创意 本书特色 张磊主编的《图形创意》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基础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以...
中华书法黄庭经 墨迹两种/中华法书 内容简介 《黄庭经》有诸多名家临本传世,如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等,他们均从中探究王书的路数,得到美的启示。然...
油画棒-美术教室-全二册 本书特色 《美术教室:油画棒(套装上下册)(修订版)》课题编排从简到繁,浅入深、从初级到高级,科学、合理、可行,易于学生及家长学习和借...
在今天的法国,剧本写作已经成为正式列入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对于初学者在剧本写作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主要问题,两位作者试
服装设计教程 本书特色 服装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与物质、审美与实用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对于创造良好的生存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
陈从周全集(全13册) 本书特色园林建筑家—— 陈从周先生生前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作等身...
英秀堂谭 本书特色 《英秀堂谭--谭门七代画传》由和宝堂编著,一部家族史就是一部缩编的京剧史,以此来评介北京大外廊营胡同一号的“英秀堂”谭家,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怀素自叙帖-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怀素(七三七—?),唐代长沙人。俗姓钱,字藏真,法名怀素。善书,尤好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
迈克尔·波德罗(Michael Podro,1931—2008),英国艺术史家,英国国家艺术院院士,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的董事会成员。曾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的耶...
宋 蔡襄澄心常帖-历代名帖宣纸高清大图 内容简介《宋蔡襄澄心堂帖》 行楷,纸本。纵24.7厘米,横27.1厘米。精致的纸质,配上蔡襄秀致而庄重的墨迹,使得这幅“...
周鸿图解密《阴符经》-名家解密书法经典 本书特色 《名家解密书法经典·周鸿图解密》是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周鸿图解密《阴符经》-名家解密书法经典 内容简介 沈...
影视统筹学 内容简介 在电视还没普及的年代,电影的拍摄计划一般都由制片主任或副导演制定。影视统筹一职,是直到电视连续剧开始风靡万家时,才应运而生的。连续剧庞大的...
电影话语新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影视教学实践经验与学术研究的结晶,是富有创新意识的学术专著。书中,作者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与西方电影理论融合,给予新的诠释与...
《东学西渐》内容简介:“东学西渐”系列作品是作者将自己热爱与熟知的东西方文化形象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表达和创作方式
智力学画:指印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套绘画和智能发展相结合的权威、新颖、独特的美术益智训练画本。在进行趣味绘画的同时,培养小朋友对色彩和图形的认知,逻辑思维、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