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紧张,物欲膨胀,很多人心烦意乱,怨尤顿生,大干世界纷繁热闹,却寻不到一个清静去处。殊不知,有一个美妙所在,人人都可随意造访,如能沉浸其中,哪怕是片刻瞬间,也是莫大享受。这所在,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
读诗,而且是读古诗,岂不背时?
我们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人类文学宝库中*耐人寻味的文字。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少了不起的诗人,方块字被他们反反复复使用,却常用常新。中国的古诗,以简练的文字,构筑成阔大幽深的意境,让人惊叹,这实在是汉字的光荣。那些流传千百年而依旧魅力不衰的优秀诗词,是文字中的钻石,是真正的文学瑰宝,识字的中国人,如果不懂得欣赏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贝,难道不是天大的憾事?
触景生情,信手拈来,一场场,一幕幕,生命要开花,要歌唱,所以文字要跳舞。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诗魂不死,诗人不绝。我想,只要我们还在使用汉字,中国古诗的魅力便不会消失。
诗魂不死
现代人,生活紧张,物欲膨胀,很多人心烦意乱,怨尤顿生,大千世界纷繁热闹,却寻不到一个清静去处。殊不知,有一个美妙所在,人人都可随意造访,如能沉浸其中,哪怕是片刻瞬间,也是莫大享受。这所在,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
读诗,而且是读古诗,岂不背时?
我们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人类文学宝库中*耐人寻味的文字。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少了不起的诗人,方块字被他们反反复复使用,却常用常新。中国的古诗,以简练的文字,构筑成阔大幽深的意境,让人惊叹,这实在是汉字的光荣。那些流传千百年而依旧魅力不衰的优秀诗词,是文字中的钻石,是真正的文学瑰宝,识字的中国人,如果不懂得欣赏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贝,难道不是天大的憾事?
宋人魏庆之,有《诗人玉屑》传世,数百年来一直有人在渎、在研究,那是一本诗话,内容和作诗有关,有诗人的故事和言论,也有关于写诗方法和种种论述。我要写的文字,其实和这本书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喜欢《诗人玉屑》这书名,尤其是“玉屑”这两字,想象一下,一把雕刀,滑过润沽的玉石,刀锋下,溅起晶莹的碎玉,如雪,如丝,一缕缕,一片片,在阳光下飞舞、飘扬,虽只是闪烁于片刻瞬间,却可以长久漾动于心头,那奇妙的清亮莹光,可以驱逐浊思,照亮幽暗的心谷。读古诗,当然可以用现代人的眼光,欣赏的触角和情感的波动,若能如刀锋琢玉,滑过古人智慧艺术的诗句,溅起片片玉屑,何其美妙。
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诗魂不死,诗人不绝。我想,只要我们还在使用汉字,中国,古诗的魅力便不会消失。
2010年夏日于四步斋
唐代诗人中,刘禹锡在我的心里有一种亲切感。年轻时,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我曾读到他写芦苇的《晚泊牛渚》:“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当年曾引起我的共鸣。
我喜欢芦苇。这是我家乡崇明岛上*多的植物,它们曾陪伴我度过青春岁月中那段苦涩时光。长江边那些高大的竹芦,河沟畔那些清秀的白穗苇,在我眼里,都是多姿多情的朋友,在孤寂的日子里,它们给我带来快乐和安慰,引起我美妙的遐想。秋风中,大片盛开的芦花在晚霞里起伏,在月光下涌动,红如血,白如霜,凄美,悲凉,是生命的赞歌。而刘禹锡的诗,展现的就是此类情景,读来怎不令人心动。刘禹锡在另一首题为《西塞山怀古》的诗中,又一次写到芦苇:“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芦苇在这首诗中,也是凄楚萧瑟的形象,让人联想起人生的漂泊,岁月的无情。
我曾经纳闷,古代诗人,为何对芦苇视而不见,如此美妙的生命,似乎很少在他们笔下出现。后来读古诗多了,发现自己原来孤陋寡闻。《诗经》中就有写芦苇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唐诗中,写芦苇的篇章也不少,如贾岛:“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韦应物:“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白居易:“可知风雨孤舟夜,芦苇丛中作此诗”,贯休:“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齐己:“寒涛响叠晨征橹,岸苇丛明夜泊灯”,许浑:“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尽管芦苇在诗中一掠而过,但却是重要的意象,而且大多表现凄凉的景象,和芦苇做伴的,是秋风秋雨,是长夜孤舟。诗人笔下出现芦苇,难道都是心情惆怅时?当然不是,王贞白曾以芦苇为题写过一首五言古风,写的是他在自己的庭院里种芦苇,“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全诗二十行,写他植芦赏芦的闲适心情,虽然也有情趣,但我不太喜欢。芦苇应该野生,应该在水畔自由生长,在天地间展现生命的美丽和坚忍。岑参的诗中曾写到芦苇:“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这是我喜欢的句子。芦风,可以引发很多美妙联想。
遗憾的是,古诗中写初春野地芦芽的很少见。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人们熟悉的是前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更喜欢后面那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东坡看到了芦芽。虽只是三个字,却使我浮想联翩。写到这里,我的眼前便出现芦芽出土的景象,初春时分,解冻的河岸上,嫩红的芦芽悄然钻出泥土,在料峭寒风中,它们犹如春之宣言。
赵丽宏,诗人,散文家。1952年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六十余部,有五卷本《赵丽宏文集》行世。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散文《曰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清人诗经序跋精萃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利用清人文集、日记、课艺、专著、方志等文献资料,收集《诗经》序跋五百二十余篇★ 序跋中披露了作...
关于文学的历史和典故总是尤为引人入胜,同时我们也从中获益匪浅。哈维尔•马里亚斯在《写作人:天才的怪癖与死亡》中所列的作家小传也不例外。本书以别具一格的创新方式,...
人类的动物园 本书特色 茅盾文学奖自一九八一年设立迄今,已三十余载。这一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奖项一直备受关注,获奖作品所涉作家近四十位,影响甚巨。这些作家大多在文...
《欢乐颂与沉思颂》内容简介:弥尔顿早年杰作,著名翻译家赵瑞蕻先生译作。对浪漫主义诗歌影响深远的人文主义经典,装帧精美,配19
《数据化运营管理》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从网店运营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利用数据来运营店铺,以及查看和分析数据的各种思路
开卷闲话续编 本书特色 《开卷闲话续编》是“开卷文丛”之一,《开卷闲话》自2003年10月出版以来,受到读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良好的反响,在一年后即有了这本《开...
《哈姆莱特》内容简介: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特以我社方平先生主编、主译的华语世界首部诗体版《莎士比亚全集》为基础,综
古典诗词坊 陆游诗词选 本书特色 《陆游诗词选(插图版)》:感受汉语魅力,分享至美意境;培育优雅气质,体验诗情人生。古典诗词坊 陆游诗词选 内容简介 简介陆游是...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102:姚雪垠 丰村卷 本书特色 从上海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梳理开掘上海近二百年以来的历史文脉和文学矿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无疑将具有十分...
《清安稚语》内容简介:萧国清安八年,七岁的诸箫韶因父亲病亡,被宫中的姑母诸太妃接进宫中,认识了赵王谢玙。赵王是先帝嫡子,先
纸上交响 本书特色陈子善以发掘新文学史料著称,擅长版本考证,逸文辑校。《纸上交响》显示了陈子善另一方面的修养——古典音乐,所收文章多是短小精致之篇,初步梳理了2...
一方阳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辑:《碎琉璃》展现的是作者故乡,山东兰陵。琉璃,不碎的宝石,人间罕见;故乡,作者心中珍藏至宝,在记忆中闪烁,在现实里破碎,在思念的...
市长日记 本书特色 邓友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市长日记》是一部忠实于生活、忠实于艺术、忠实于人民的作品。它是作家多年砺剑的结晶。张锲(中国作家协...
许地山散文经典:空山灵雨 内容简介 在现代作家中,许地山是非常独特的一个。身兼学者和作家双重身份,在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以及民俗学方面的研究,使得他的笔端充满...
都德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都德是法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是法国文学园地里的一支奇葩。除了读者朋友们所熟悉的《磨坊文札》以外,都德还有不少其他...
何建明文集-全30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何建明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刘珊诗文集岱樵诗集 子铭先生遗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登三山绝顶、采石矶望太白楼、过香炉峰、道士洑、十月十六日夜吴和村载和书至、擬唐人春日宫词等。刘珊...
以创立“斯宾塞十四行诗体”闻名的英国大诗人埃德蒙·斯宾塞,素有“诗人中的诗人”之美誉。作为文艺复兴前期英国诗坛的先驱人物
寂寞圣哲 本书特色 《寂寞圣哲》是由鲍鹏山创作,黄荣华编注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教辅读物。作者对先秦诸子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引领读者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作为个体...
《反内耗》内容简介:工作有一点变化,就彻夜辗转难眠,担心领导对自己不信任;考试还没开始,就担心自己考不过;恋人没及时回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