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准确地搜集、了解、梳理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和文学的资料。既是对金代文学综合性的研究,又是对这一时期的文学进展作脉络清晰的归纳接受。为了编年的方便和顺应阅读的习惯,全书将金代各帝和蒙古时期分成十个部分,这十个部分又分属四编。从金国初建到海陵王被弑为**编——金代前期文学。从金世宗至卫绍王被弑为第二编——金代中期文学。金宣宗南渡至金亡为第三编——金代后期文学。金亡之后一直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35—1264)的蒙古时期,为第四编——余波。
★ 16开精装,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牛贵琥撰写
★ 本书为山西大学文学院牛贵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以《金史》《续资治通鉴》《南征录汇》《山西通志》《中州集》等70余部著作作参考
★ 以金代各类文学现象为主体,兼及文化活动,各类艺术、宗教等,考证作家生平及作品年月,展示金代文学发展轨迹
一、金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重要时期。这在于统一了北方的女真民族割据政权在一个多世纪的长期的南北对峙之中,不仅明显地保持着北方民族的传统,而且更能体现民族融合的特点,即在具有个性的同时也能反映出共性。金政权的主要统治区域在古代是北方各民族文学与文化的孕育、辐射、传播、交融之区,也是农耕与游牧渔猎两种文明的分野和交汇点,有着民族融合所形成的特殊文化生态。金代处在文学的转型初期,传统的诗文之外,新兴的代言体小说、戏剧正在萌芽,所以金代文学是研究中国文学所不可不重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本书以编年的方式对金代全部文学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二、本书尽量全面准确地搜集、了解、梳理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和文学的资料。既是对金代文学综合性的研究,又是对这一时期的文学进展作脉络清晰的归纳接受。为了编年的方便和顺应阅读的习惯,全书将金代各帝和蒙古时期分成十个部分,这十个部分又分属四编。有关交叉之处,则在行文中予以明确阐述。从全国初建到海陵王被弑为**编一一金代前期文学.本段主要研究了在辽、宋文学都处于低潮时期女真政权下的北方文学形形色色的表现。从金世宗至卫绍王被弑为第二编一一金代中期文学。这时南北相对和平,金代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段把重点放在了这些作家的创作与时代的关系方面,以把握文学发展的脉搏。金宣宗南渡至金亡为第三编一一金代后期文学。本书对这一阶段文学的研究,一方面重在与社会的结合中深入不同作家的內心世界去作解读;另一方面则重在对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作探讨,以期把握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当时文学特色的形成原因。金亡之后一直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35一1264)的蒙古时期,为第四编一一余波。在这一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是金遗民作家和金代所培养起来的作家,近一百二十年的金代文学在这时才结下丰硕的果实。本段重在研究和分析经过社会动乱的不同作家的政治态度和文学创作上的表现,以及这一切和他们文学成就的关系,使金代文学风貌更加清晰和圆满。
三、作为一部体例有别的文学史著,本书以反映金代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脉络为目的,因此不同于“金诗纪事”或“金文纪事”等纪事体著作,更不同于“文学史料长编”或“作家年谱”。用杨镰的话说,即“以年代为经,文学现象为纬,对文学家的活动作相应的观照与探索,使不同体裁、不同流派、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在发展过程中有各自的位置”(《元代文学编年史》)。其目的不仅使有关金代文学的事件、人物头绪清晰可循,还重在展示金代各族人士的心灵世界。本书尽量做到以文化研究带动文学研究,以文学研究丰富和促进文化研究,在文化的视野中,把握和寻绎各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內涵。尽量重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文学与历史进程的相互影响。对金代不同时期文学观的解读以及与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适当比较,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四、为了做到基础扎实,有所突破,笔者认真进行了文献的普查工作,将金代文献作了索引,新发现的可以补充金代文献总集不足的诗文达数百篇(首)。当然,由于编年体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资料全部编入。对于资料的选择和辨析,由于篇幅所限,有些一般性的作品也不一一说明。
五、本书对传统的诗文之外的新兴的代言体小说、戏剧给予关注.金代正处在文学的转型期,传统的诗文之外,新兴的代言体小说、戏剧开始产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作用十分重大,尽管所留存的资料甚少,可以编年的更是不多,但本书还是尽量在有限的材料里努力寻绎文学的发展轨迹,体现真正意义上的金代文学编年史。
六、本书努力做到文献的辨析整理与野外考察相结合,在掌握已有文字资料的基础上,从民俗、民间文学、民间传说、遗址遗存中发现材料,对本书所研究的对象作出现代阐释。 当然,这项工作需要不间断地长期做下去,本书应是开始而不是终结。
七、本书论证出金代这一女真民族割据政权的重要性就在于成功地将不同民族的文化建设成为一个统一的区域文化。在论其具有个性的同时,也关注其反映出来的共性。不仅如此,本书还进一步论证了少数民族对汉民族文化的吸收有得也有失,特别是女真民族在文化相当落后的情况下迅速崛起,既有对汉文化的生吞活剥,也有不明就里的敬畏.这些对民族发展史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
八、近几年来,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曹道衡等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杨镰的《元代文学编年史》先后问世,使得“编年史”这种特殊的文学史体式,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金代文学编年史》在继承前人成功的基础上,力求做到既有细密和科学的考证,又能高度概括和综览全局,理论与文献并重。但由于知识和修养之所限,错误、不足一定很多,真诚希望能得到海內外专家的指正和批评。
九、由于《全辽金诗》、《全辽金文》后出,因而本书言两书所未录者,即为以前总集所未收之诗文。后列主要引用书目,所参考的其他文献,均体现在本书的行文与注释之中。
牛贵琥,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奠中书院副院长。师从姚奠中学习国学和古代文学。先后出版《<金瓶梅>与封建文化》、《广陵余响》、《古代小说与诗词》、《金代文学编年史》、《玉山雅集与文士独立品格之形成》等9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获省级以上奖励13项。其中《金代文学编年史》2013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幼儿趣味故事 目录 蓝色的小风筝老鼠找女婿数楼梯级淘气包上天糖果雨六个娃娃七个坑爱掐人的小孩子星星和月牙儿蜈蚣请医生猴子秋千会“吃”裤子的蚯蚓时间表小纽扣的故事...
满族书面文学流变 本书特色《满族书面文学流变》是一部全面钩沉、阐释满 洲-满族书面文学发展及其规律的*作。以中华多民 族文化交相互动为参照系,宏观把握与微观细读...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者、作家,有“文化昆仑”、“一代鸿儒“之誉。其著作博大精深,融贯古今中外,被视为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系统梳理了从“五四”前夕至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论争、流派和运动,对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学事件进...
新文学评论-2013/2 VOL.2 NO.2 本书特色 黄永林、阎志、张永健编著的《新文学评论(2013\\2)》基本上沿袭了之前反响热烈广受赞扬的栏目设置,...
徐衍,演藝圈的天之驕子,一出道就挾帶著家族勢力與財力的護航,再加上自身的實力,聲勢如日中天。顏可,徐衍身邊的小助理,為了
小说与重复-七部英国小说 内容简介 本书显示了优秀批评之必然所为:向熟悉的文本提出当代问题,来重新激发它们的活力,如是澄清文本,深化它们的神秘内涵。米勒教授令人...
两大元帅--斯大林与蒋介石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俄两国关系中的民族利益问题为核心,以中俄两国领导人蒋介石与斯大林的交往为线索,展现了这一时期中俄关系的全过程,全书...
我的天地-- 贝克汉姆自传 内容简介 在《我的天地》一书中,贝克汉姆**次谈到了他自己的生活:从他踢足球成长过程中的早期岁月到曼联队使他进入了**个球队,并在1...
王蒙新说红楼 本书特色 1、“人民艺术家”王蒙半生文化成就,用红楼的方式,写透现代社会的人情世故! 2、全书分192篇短小精悍的文章,让你读懂中国的交际文化、仕...
薛砺若宋词通论 本书特色 《薛砺若宋词通论》共分为七编,主要内容包括:作家及其词集;宋词中所表现的一个宋代社会素描;宋词作风的时间分剖;北宋与南宋词风的一般比较...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 本书特色 《博雅文丛: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是尝试探讨玄学对魏晋、南朝诗学的整体影响。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直观的、现象的层面上描述玄学对文...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本书特色 林传甲(1877~1922),字奎腾,又号魁云,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早年就读于西湖书院,博览群书,尤长经史、地理、文学,为张之...
趣说水浒人物 本书特色 本书为“趣说四大名著人物丛书”之一,分为天罡篇、地煞篇和外篇,选取了《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具特色的主要人物,以现代视角予以解读,以小说...
本书的十七篇作品,是从三毛的九本作品集中选出来的。这些作品,基本上以三毛与荷西的爱情,婚姻和生活,工作为主线,兼及她在异
悠游小说林 内容简介 “来与我共同漫步,一起穿过这多汁多叶的叙事之林吧……”有了我们的游伴或导游安贝托·艾柯,谁又能拒绝这样的邀请?在这本趣味盎然的书里,我们将...
血色闻一多 本书特色 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这是三个国人早就熟悉的名字。郭沫若的“才”、闻一多的“悲”、徐志摩的“情”,都是文学爱好者熟知的。但是比较起来会更...
宋元南戏考论续编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对宋元南戏的渊源、流变做了考论,从宏观、流动的角度来考察南戏的流变,考察了南戏在元代与北曲杂剧的交流与融合情况以...
王国维;世纪苦魂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比较美学专著。它着重探索王国维美学与叔本华哲学的关系,揭示了王国维作为20世纪中西美学关系史的开山祖和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
消化病诊疗手册 内容简介 为了便于临床医师在诊断和治疗工作中查阅,我们组织了全国各学科专家编写了这套袖珍版(口袋书)医师速查丛书。本分册为消化病部分,由中国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