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天气牛热,弹指即汗。断断续续读西蒙娜·薇依《扎
根-人类责任宣言绪论》(三联书店2003年版)。其中一些话,是足够晓畅
的,也是足够令人深思的。真理往往简单得令人猝不及防。真理拒绝化妆
,也不需要化妆。在论及“自由”一词时,西蒙娜·薇依如是说:“人类
灵魂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就是自由。具体而言,自由在于选择的可能性
。当然,必须是实在的可能性。在有公共生活的地方,处于对共同利益的
考虑,到处免不了有规则,限制着选择。但自由的大小并不取决于限制的
宽窄。在一些不太容易衡量的状况中,它有其丰富性。”事实就这么
简单。自由是灵魂的营养,但“自由”却被“规则”限制。“规则”从何
而来?为什么设定?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规则”的益处和坏处同样明
显。从这一点出发,我由此及彼地想到散文写作以及文学的其它文体。它
们*根本、*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由。它们从来不被圈定,不被限制,不被
螺丝拧紧,套筒套住。它们天性自由。自由是它们必不可少的“责任”和
“营养”。除了人性、人道、悲悯、同情、奉献、牺牲、勇气、坚持、爱
、梦想等共同品质外,是没有什么可以像渔网或者篱笆、高墙那为它们“
定义”与“焊接”的。对当下散文,我一直心有疑惑。当大家叫好的
时候,我沉默。我为什么不沉默,也无法不沉默。我始终对那些走红的高
调的东西保持戒意和距离。我以为,不合唱是一个写作者*重要的“底线
”,不效仿是一个写作者*需要保持的“方向”。在这个时代,一切的标
准都是可疑的。长期以来,我有一个难言的体验:在很多时候,我们对艺
术的判断是不可靠的。艺术的好坏与我们每个人的心境、时机有关。在某
些时候,由于个人现实境遇和心情,我们会忽然失去基本的审美能力及艺
术觉察力。但绝不是有意为之,是艺术于“某时某刻” 在我们眼睑和趣味
中忽然失去了感染及传播的气味与力度。我相信,这一点不惟我个人,同
道者一定也有过。只不过,在正统的、坚决的批评家那里,始终有着一套
自以为是的标准和方法来行使他们的艺术判断和批评的权利(能力)。
艺术从来不需要规则,也不需要某种标准。艺术的自由在于:每一个人
都是艺术的,或者有艺术的一面,且是与他人不重复,有联系但不盲从的
。“有一种人,就有一种散文”。这话异常正确。甚或所有的事物都可以
如此这般地进行概括和指认。散文历来被视作*见性情和人格品质的文体
。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好的散文始终散发着一种个人的独有的“气味”
,它不干瘪和单调,它具备发散的、穿透、触动和抵达的力量。使近之者
为之所惑,远之者心怀敬意。倘使少却了这种力量,那恐怕就不是艺术,
或者不是创造的艺术了。在艺术及其创造上,*可怕的就是没有自由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即使父子,母女和夫妻,他们肯定存有不同抑或有
着永不可弥合之不同点的。这种“不同”体现在具体细节,乃至内心甚至
灵魂当中。散文的自由,首先是写作者的自由。写作者的自由首要的是思
想和内心的自由。一个写作者,为写而写,为某种目的或功利目的去写,
往往是失败的。文学的“功利”应当是穷尽宇宙、悲怜苍生、条分梦想、
缕析人性、爱及万物的功利性的“雄心”,它是与红尘俗世中的“功名利
禄”有着本质性的区别。西蒙娜·薇依在论“荣誉”时所说:“荣誉
是人类灵魂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必须给予人的敬重,即便是有效地给予
了,也不足以满足这项需求,因为,它是对所有人都相同且不变的;而荣
誉对于每一个相关的人,不仅仅与他本人有关,也涉及到他周遭的社会关
系。加入每一个集体能为某个成员提供由其过去所包含且为外部世界公开
承认的伟大传统中的一个位置,这种需求就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引处
同上)将这段话断章取义地引申下去:既然文学艺术是的本质是自由的,
那么,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满足。当然,这种“满足”应当
基于他们各自的艺术创造力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实际表现,绝不是任何一种
“艺术”及其行为都需要给予*大限度的“荣誉”和 “满足”。具体
到这部《七个人,七种散文》。李登建的散文写作长期以来以乡土为主要
关注点。在文学中,“地域”有时候是一种很好的依托,同时也是一种限
制。而李登建很好地解决了“地域的限制”问题,他的方法是专注到人,
专注到“我”之于这片地域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专注到人心人性,通过对
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用艺术的方式把一片地域上“人”立起来,与更多的
、更大的地域形成一种对照。在中国,不论是梁邹平原还是其它地域,人
的生存状态及秉性习俗是极为雷同的。所以,李登建这种基于个人的乡土
散文书写,是有着升华的力度与比照的力量的。在文体上,吴昕孺的写作
一向开阔。我说的这种开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题材的,一是体裁的。而
且做得都很到位。这一次,吴昕孺的作品叫人眼前一亮。严格说,他这次
的作品小说成分居多。但我历来反对就体裁进行严苛的划分。文学只有一
种,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发现和呈现人在大地和人群中的个体状态及其派生
的种种心境和生命、灵魂际遇、体验与发现等独特的成分。所有的书写也
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对自身的社会设定、命运解读与对他人他物的关
照和理解,*大限度的逼近世界的真相及人性、自然万物的隐秘轨迹。
《散文中国5:七种人,七种散文》基本上没有跟着“潮流”和“风气”跑,收录的作品也难以在当红者那里找到“范本”或者“榜样”。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他们没有去前赴后继地追踪,也没有去异口同声地模仿。他们在走着自己的散文之路,明确地将“自由”作为自我的散文的一种责任和营养来坚持和实践。而且异常自觉。关于此,细心的读者可以从《平原深处》《铁匠铺的一天》《浏阳河传》《天堂纳税人》《在钢铁中生活》《养猫记》《一个人的漂泊》《绯闻,绯闻》《呼吸也痛》《碎了的瓷》《走进两条苦难的河流》《无法抵达的村庄》《美人怀揣迷魂散》《我们是怎样远离自然的》等作品中得到充分验证。
《尼采随笔:谁是谁的太阳》内容简介:这本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内容简介:本书一部分是回忆录,一部分是斯蒂芬·金这位畅销作家的小说课。这本极佳的非虚构作品,
残雪文学回忆录 本书特色 《残雪文学回忆录》收录了中国著名作家残雪的文学回忆代表作。《残雪文学回忆录》叙事风格,有点点滴滴的回忆,有灵动的随笔,有随心所欲的创作...
白刃的海 本书特色 “看与不看之间,肉与森林有根本的不同,为了被听见,火车重新燃起松木,世界正丧失信心,既非瞬间也并不漫长,背剑者只能赶在**场雪之前爱国”本书...
白落梅-花开半季 情暖三生 本书特色 隐世才女白落梅,再次着清雅的文风,在素纸上留下了大唐的芬芳。在踏雪寻梅、高山访松、梦忆太湖的途中,点缀着一首首切合意境的唐...
小白,生于上海,自由撰稿人,近五年来其文名逐渐在文化圈和读者群中广为人名。名下的长随笔、短专栏独树“异”帜、自成体系,发表在国内多家报刊上,如《万象》、《书城》...
童年-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本书特色 20部作品分为两类: 一是青少年读物8种:《格林童话》《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42年1月22日病殁香港。原名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
团购:雨果文集6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法国文学研究泰斗,著名翻译家柳鸣九先生主编,收录柳鸣九、许渊冲、徐知免等翻译名家经典译作★...
神秘的第三只手:二十世纪美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 本书特色 有一段时期,我对中央情报局改变原来的任务感到不安。它现在已经成为政府行动的一臂,有时还成为政府决策的臂。...
莎士比亚植物志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你养的植物,是莎翁剧里的zui佳配角,49种莎翁植物×59幅1597年英国原版全彩插画,牛津大学...
新陆诗丛:中国卷(套装共6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陆诗丛·中国卷》的目的,在于梳理中国当代诗歌脉络,系统地有价值地介绍当代诗歌...
《前夜 父与子》内容简介:《前夜》(1860)、《父与子》(1862)在屠格涅夫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前一部描写贵族出身的叶连娜嫁给贫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
《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后蜀时赵崇祚编的一部词集,它收录了晚唐止代时期温诞筠、皇琢松、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译经典文库.西方文化精粹[英汉对照] 本书特色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大约创作于159()年至1598年之间,其诗作的 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都很高...
闲话之八:遭遇浪漫 本书特色 本书:修复记忆 扫描名流世界传承《良友》画报精神质地,以新生代慕客书的形态连续出版,扫描名流世界,管窥历史碎屑,近观大知识分子的精...
茶馆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茶馆》《龙须沟》两部话剧,同名作《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
遇见你的世界,呼伦贝尔草原的夏天 本书特色 呼伦贝尔草原是人人向往的天堂,作者以草原小镇为标本,对蒙古族牧民的寻常悲欢,做了细致入微的记录和真诚深入的探究。故事...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中华经典指掌文库杜甫诗选/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本书特色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