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5年9月到1926年7月终刊时止,《新青年》计出11卷,共有63期,其中前9卷为月刊,第10卷为季刊,第11卷为不定期刊。本书即为其简体字版,为更好的还原历史,本简体横排版在其分卷、分期方式及体例上仍袭其旧,外国人名、地名及著作名、事物名等的译法也保留了当时的译法,未作改动,并在各卷中影印了近280幅《新青年》原稿,以供读者对照欣赏。
在本简体横排版《新青年》全集之中,读者能欣赏到下列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重要文章:
陈独秀所作,原载于《新青年》创刊号,吹响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号角,并在青年中引起极强烈反响的新文化运动启蒙青年的开山之作——《敬告青年》。
胡适所作,原载于《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揭开中国现代文学的改革和白话文运动序幕的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文章——《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所作,原载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鲁迅的**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6开盒装,全12册,中国书店出版
★ 一代大师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鲁迅、胡适、刘半农等的群英会
★ 国内头一部简体横排版《新青年》全集
★ 简体横排,采用现代句读方式,符合现代阅读习惯
★根据创刊于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的原始版本整理而成
★这是一本毛泽东、蒋介石共同心仪与推荐的名刊,国共两党的领袖皆从中汲取营养,充实思想
20世纪中国zui具影响力的名刊,国内首部简体横排版。
中国近代重大的文化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浪潮所以俱发轫于《新青年》,其关键便在于它所拥有的超级豪华的编辑与作者队伍。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沈尹默、茅盾、高一涵……这些当时中国*为杰出的知识分子皆以《新青年》为舞台,并将其大师智慧呈现世人,从而使《新青年》领袖群伦,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精神镜像。
青年必读
民国时期,凡追求进步之青年,无不视《新青年》为旗帜,以《新青年》为明灯,于是,一个封建陈腐的中国由此走上了进步之路,社会面貌为之一新。
当代青年欲重拾信仰,觉醒振作,求得五四精神的回归,不能不读《新青年》。
从政**
这是一本毛泽东、蒋介石共同心仪与推荐的名刊,国共两党的领袖皆从中汲取营养,充实思想。
据毛泽东的同窗好友周世钊说,毛泽东“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毛泽东自己也说:“我在师范学校上学的时侯,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当时非常佩服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有一段时期他们代替了粱启超和康有为,成为我的楷模。”
蒋介石也对《新青年》情有独钟长达数年,而对其他杂志却很少涉猎。以下的记载来自他的日记:“看《新青年》杂志。”(1919年12月4日)“上午,看《新青年》。往访林士及执信。下午,看《新青年》。”(1919年12月5日)“看《新青年》,定课程表。”(1919年12月7日)“看(《新青年》)易卜生号。”(1919年12月10日)“在船中看《新青年》杂志。”(1920年4月9日)“上午看《新青年》杂志。”(1926年4月21日)“下午看《新青年》杂志。”(1926年5月5日)
收藏首选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本刊物的影响力可与《新青年》堪比。胡适曾这样评价说:“《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保有这样一份刊物,便如同珍藏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新青年》之所以能在民国时期的众多杂志中领袖群伦,这与它拥有一支强大有力的编辑、作者队伍不无关系。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于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他是20世纪中国第—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 当时,中国的一大批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都凝聚到了《新青年》的周围,如李大钊、瞿秋白、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沈尹默、茅盾、高一涵等人,《新青年》堪称是一代大师的群英会。《新青年》为这些中国现代文化的先驱者们提供了舞台,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各种思考都呈现在此,那一时代的星空因这些思想的装点而灿烂夺目,这些大师的智慧不仅烛照当时,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之中的一笔珍贵财富,导引着一代代的青年们去追逐强国富民的现代文明。
王桐龄中国民族史 本书特色 《王桐龄中国民族史(上下)》由王桐龄著,本书以汉族为主体,凡满族中之肃慎,扶馀,高丽,百济,靺鞨,渤海,女真,满洲;蒙族中之獯鬻,狄...
凡.高与高更:电流般的争执与乌托邦梦想 本书特色 凡·高,荷兰画家,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向日葵》、《农民》、《邮递员罗兰》、《供应市场之农圃》、...
国学与现代学术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选择编辑了自清末以来学界围绕国学定义、国学体系、国学教学、国学研究以及国学批评等方面的名家论述,反映了国学讨论一百年来的总体情...
杨昌济集 全二册 湖湘文库(2008/11) 本书特色 ★ 16开布面精装,总达1299页,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杨昌济,近代伦理学家,教育学家,毛泽东之恩师,...
译者:宋立道,男,贵州贵阳人,原籍武汉。佛教学研究得益于任继愈、王森、杨曾文等先生的指导。以往曾用力于佛教史、因明学等,近年来研究当代南传佛教。曾获得文学学士、...
精彩摘录近年来,美国创新创业进入所谓的“新硬件时代”,热点领域开始转向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的新硬件设备及相关服
中国乡村研究-第十一辑 本书特色内容简介 本书为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结集。本辑收入有关乡村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论文10篇,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中国...
《谷歌团队五法则》内容简介:学习谷歌最强的团队能力,用谷歌的管理模式攻破“团队不发挥作用”的顽疾,所有管理者应该知晓的管理
生产(第二辑) 本书特色 希腊人曾将友谊作为一个重大的伦理和哲学问题.对他们来说,友谊是一种生活方式。但长期以来,友谊脱离了哲学的视野,变成了世俗的实践游戏。直...
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 本书特色 1977年至今的近四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终表现为不同社会思潮的兴起和博弈。作为一位敏锐而深刻的社会政治...
李培林自选集 本书特色 李培林编著的《李培林自选集(精)/学习理论文库》这本文集选了关于企业组织研究的几篇文章,企业组织是我的研究本行,李培林现在招的博士研究生...
-编辑推荐-刷着朋友圈和短视频,你是否在某一瞬间会突然自问:“这到底有什么意义?!”你又是否想过,可能它们的意义恰恰在于它们的无意义?你曾受够了一份工作、厌倦了...
《社会运行论及其发展》内容简介:本书选录的论文是对郑杭生社会学学术思想相关观点、核心理念、基本理论及社会运行学派发展历程的
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 本书特色 本书在对“礼物”的分析中,根本问题是要探究人是如何与物以及通过物而与他人彼此互相关联的。通过...
海遗丛稿(初编) 内容简介 《海遗丛稿(初编)》为牟润孙所著,牟润孙先生治学博贯经史。淹通掌故,勤于著述,为世所重。历年发表的论文,*初结集为《注史斋丛稿》,于...
行会与 市民社会 内容简介 《行会与市民社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充分吸收和运用国内外学者的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行会与市民社会进行了比较系统...
翟意安,1978年生,广西平乐县人。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日关系史...
以上海为中心沪宁沪杭甬铁路与近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变迁 本书特色 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沪杭甬铁路对近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岳钦韬*的《以上海...
《城市的界限》内容简介:美国许多大城市正在挑战“郊区是未来的社区”这一传统观点。但随着这些城市中心的繁荣,它们日益面临严重
1943年的母亲 本书特色 《1943年的母亲》的作者李立泰行文简洁流畅,从不拖泥带水,除给人一种阅读的流畅感之外,又能在有限的篇幅里传递*大*丰富的信息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