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乃宣是清末民初经历丰富、值得研究的复杂人物,其旧中有新的思想文化色彩,在那个时代的官僚知识分子中有一定的典型性。《多维视角下的劳乃宣研究》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从家世、受教与交游,仕宦与幕僚生涯,政治思想,学术兴趣及成就,教育活动与主张,遗老活动及其心态等方面,对劳乃宣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把握清末民初的政治与学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多维视角下的劳乃宣研究》由张立胜所著。
张立胜所著的《多维视角下的劳乃宣研究》是国内**本较系统地研究劳乃宣的学术专著。该书对劳乃宣一生的重要活动及其思想作了探讨,涉及他的家世、受教和交游,仕宦和幕僚生涯,政治思想,学术兴趣与成就,教育活动及主张,遗老活动及其心态等方面。作者参考了大量文献,除《桐乡劳先生遗稿》、《劳乃宣公牍手稿》、《各国约章纂要》、《简字谱录》外,还利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所藏的《劳乃宣存札》等未刊稿。此前关于劳乃宣的一些记载,多有矛盾之处,作者做了认真考订和辨析。书后还附录有《<韧叟自订年谱>正误及补遗》一文。
张立胜,男,1972年生,山东省宁津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博士,德州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及近代中国政治与文化名人。
铁血沙龙:从士兵到总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记述以色列总理沙龙的传奇的人生的传记。书中描写了他曾经两度出任以色列总理,成为影响中东和平的风云人物;曾经纵横以色列...
《费孝通早期思想探源》内容简介:《费孝通早期思想探源》的论证有助于理解费孝通的社会改革思想所代表的江南社会精英群体,进一步
孙文与陈炯明史事编年 内容简介 11月中旬独立各省计划筹组中央政府。浙江都督汤寿潜和江苏都督程德全于11月11日联名致电上海都督陈其美,提出“美利坚合众之制度,...
明世宗传 本书特色 史籍中的世宗是多面的,记载着他的仁孝善良,也记载着他的暴虐;记载着他的果断刚毅,也记载着他对弊政的漠视牵延;记载着他毫不假贷贪酷之辈,也记载...
岭南诗宗:黄节(2008/10) 本书特色 黄节是一位满腔赤诚、正直的爱国志士,著名诗人和学者。黄节诗如人生,人生如诗。诗歌是走进他心灵世界的通道,可以洞幽烛微...
道安-大家精要 本书特色 东晋释道安,(312~385)博物多才,通经名理,对禅法及般若学都有深厚的研究,是一代高僧大德。他生值华夏罹乱之世,却不避坎坷奔波,一...
蒋经国传 本书特色 50年采访研究,找寻真实的蒋经国!全球首部由蒋经国随身秘书漆高儒教授撰写的蒋经国大传!2012年*新图文珍藏版!大陆唯一授权,独家史料首次公...
莫迪里阿尼被誉为意大利自泰波罗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他1884年出生在意大利的里窝那,1906年定居巴黎直至35岁去世。本书分为13个部
托洛茨基自传 本书特色 对于一个革命政治家而言,*为严重的思想堕落就是欺骗群众。——托洛茨基托洛茨基自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列夫·托洛茨基的自传,记述了作者从童年...
鲁迅-最后的告别 本书特色 1936年,巨子长眠的秋天。四围弥漫着悼念!一批珍贵历史照片向你展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动人的系列瞬间!鲁迅-最后的告别 目录 ...
世纪良知——巴金 内容简介 本书将所选的七十余篇文章分为五辑排列。前三辑分别展现巴金先生不同时期生活经历和品格情操的各个侧面。第四辑专谈《随想录》,第五辑侧重记...
《中国制造全球布局》内容简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可谓跌宕起伏,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白手起家到后来的飞速发展、欣欣向荣,
《青年斯大林》内容简介:《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蒙蒂菲奥里历时10年,走访9个国家23座城市,以最新披露的权威档案完成了《青年斯
徐志摩婚恋传奇 本书特色 小说讲究生动,注重史实,言之有据,旨在肯定与批评之间,决无坊间的偏颇与媚俗之弊。作者移诗与散文笔法于小说创作之中,将诗人徐志摩描写塑造...
晚清80后:看晚清80后如何逆袭黑白默片的大时代? 本书特色 《晚清80后》选取了载沣、袁世凯、蒋介石、冯玉祥、鲁迅、弘一大师、黄侃、钱玄同、吕碧城、宋霭龄等1...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 本书特色 解密历史真相,走出“戏说”误区。李唐王朝因其独特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创造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自信开放的灿烂文...
《T.S. 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内容简介:T.S.艾略特,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个比起成为诗人更想成为圣徒的人;却因为无法成
巴尔扎克传 本书特色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0--1850),法国小说家。艾珉著的《巴尔扎克传(精)》描述了巴尔扎克这位伟大作家的成长、奋斗以及获得的荣誉...
名人之死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特色 蒙田说:“教人怎样死,即所以教人怎样活!”这便是我们将这本《名人之死大全集(超值金版)》奉献给读者的初衷所在。意识到死亡并对...
《捣蛋鬼的英雄冒险》内容简介:那些表面爱捣蛋的孩子,内心都渴望以自己的方式发光 英国BBC蓝彼得童书奖获得者昂加利·Q.劳夫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