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是灵山花下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是一部佛教与文人相遇的罗曼史!有关信仰、有关理想、有关生活、有关艺术、有关爱情.
《皆是灵山花下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主要讲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传统文人在政治生活、读书生活、情感生活、偶像崇拜等不同侧面所受到的影响,发生的变化,并剖析了韩愈、谢灵运、苏轼三个典型的文人个案,体现出佛教对传统文人无往不在的巨大影响.
《皆是灵山花下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一部佛教与文人相遇的罗曼史!
有关信仰、有关理想、有关生活、有关艺术、有关爱情.
《皆是灵山花下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主要讲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传统文人在政治生活、读书生活、情感生活、偶像崇拜等不同侧面所受到的影响,发生的变化,并剖析了韩愈、谢灵运、苏轼三个典型的文人个案,体现出佛教对传统文人无往不在的巨大影响.本书由杨伯著.
平心而论,历代君主之中,宪宗算不上佞佛.他迎请佛骨,也只是一时兴起,偶然为之.在他之前,从法门寺迎请佛骨的,大有人在.相反,韩愈的反佛倒是坚持终生,一以贯之,论其执著,前少见古人,后少见来者.
如果了解韩愈的一生行事,你就知道《论佛骨表》这篇文章写得一点也不突然.
唯一值得惊诧的只是,他竟然有胆量反佛反到皇帝那里去.这是勇气可嘉,还是不识时务呢?韩愈才不在乎,他只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
他认为自己该做什么事情?那就是弘扬儒学,捍卫儒教.为此,必须清除一切路障.所有路障里,佛教是*危险的一个.当韩愈还是一个初登政坛、文坛的下层文官时,就已经抱定这个理想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扶树教道、攘斥佛老.
这很奇怪.因为在那个时代,多数读书人不会像韩愈这样,非常认真地、全方位地反对佛教.相反,大家早已习惯了把僧人当成自己的朋友,从佛法中找寻心灵的慰藉,甚至生命的归宿.韩愈*著名的朋友,几乎都是佛教徒,或者至少对佛教抱持友善的态度,比如,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人,莫不如此.更讽刺的是,韩愈曾经寄予厚望,希望同自己一道反佛的学生们,也没有几个能坚持到*后.就连反佛姿态*强硬的李翱,晚年据说也拜倒于禅宗大师药山惟俨的门下.这就是说,在那个时代,韩愈几乎是孤军奋战.曾经被他激怒,或可能被他激怒的佛教徒,绝不止宪宗一人而已.
即使如此,韩愈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反佛立场,坚持得有些不合时宜,有些神经质.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重申立场的机会,有时甚至顾不得礼貌和风度.
在唐代,文人和僧人的交往很普遍.文人乐意从僧人那里求得某种心灵的慰藉,僧人则希望借文人的褒扬提振声名.韩愈很早就成名了,有意亲近他的僧人自然不少.可是每次遇到僧人来访,他都迫不及待地板起面孔说教一番.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秋天,韩愈住在洛阳,高僧澄观突然来访.
澄观此行,是受泗州太守的委托,到东都拜会各路名人的,韩愈也在被拜会之列.这本来是件挺值得高兴的事,可韩愈非要说些杀风景的话.会面结束时,他写了一篇《送僧澄观》,劈面而来的**句就是"浮屠西来何施为,扰扰四海争奔驰".接下去,他历数佛教给中国带来的诸多麻烦.然后笔锋一转,又称赞澄观有服务于公家的能力,有吟咏诗赋的才华.言下之意是,有这般能力,有这般才华,却当了和尚,真是可惜了.
被韩愈没头没脑教训一顿的澄观和尚是什么人呢?他可是大有来头.
此人是华严宗的开山祖师,和代宗、德宗以至文宗七代君主保持着密切联系.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德宗还封其为"清凉国师".这位国师,生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到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已经是63岁高龄了.而此时的韩愈,不过30多岁,虽在文坛初露锋芒,却终究只是个底层文官而已.面对年龄、声望高过自己,且是主动来访的高僧,韩愈却始终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他在诗中提到了澄观的高龄: "惜哉已老无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这语气,好像是在替一个走了一辈子弯路的老学生惋惜,这是不是有些欠缺礼貌和风度呢?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春,韩愈在长安为官,另一位法号文畅的僧人前来拜会.文畅的声望比不上澄观,但是经好友柳宗元介绍来的,因此也算别有渊源.韩愈照例写一篇赠序,照例在序里说教一番.他告诉这位文畅和尚,人类与禽兽的*大区别,就在于人类受到圣人之道的沾溉,并且有义务将圣人之道代代传承下去.凡是背离尧舜禹汤圣人之道的,与禽兽无异.韩愈又说:这番道理,以前你不知道,那不是你的错;现在知道了,能不能翻然醒悟,可就取决于你了;这番道理,很多人明白,却不告诉你,那是他们不仁;我遇到你,就要把这些真理讲给你听,这是我的义务.这样一篇火气十足的训导词,文畅和尚读了会开心吗?老朋友柳宗元读了会开心吗?自觉真理在握的韩愈才不管别人开不开心.
又有一次,一位法号高闲的和尚拜会韩愈.高闲是书法家,以精通草书知名于世.韩愈便写一篇《送高闲上人序》,和他谈论书法.韩愈先以草圣张旭为例,论述其书法精妙的道理.他认为,张旭的字所以好,除了由于专注书道,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内心有一股不平之气.这就是所谓"情炎于中""勃然不释".这股激荡澎湃无可释然的内在情感,悉数投注笔端,才造就张旭穷极天地之变的书法境界.相反,僧人不是讲究淡泊无为、无所嗜欲吗,那么他们的内心应该是波澜不惊的,岂止波澜不惊,简直颓堕委靡,缺乏必要的生命冲动.高闲是僧人,他的内心也应如此.这样的内心,根本不可能写出好字.即便他的字看起来不错,也多半是幻术而已.
原来,说了那么多,韩愈只是打算证明高闲这位书法家很难写出好字,只因他是和尚.这篇文章的论证逻辑是这样的:僧人不可能写好字,高闲是僧人,所以高闲不可能写好字.滔滔雄辩的根基,竟是一个充满傲慢与偏见的大前提.喜欢教训人的韩愈,其实挺不讲理的.
这一辈子,为了反佛,韩愈得罪了不少人.宪宗皇帝只不过是所有被他得罪的人中*危险的一个而已.这样一个凭借生花妙笔到处说教、不怕得罪人、甚至不惜性命的韩愈,你喜欢吗?我觉得他有点可敬,却一点也不可爱.P7-9……
杨伯,1978年生,河北人。文学博士,大学教师。著有《欲采蘋花不自由——复古思潮与中唐士人心态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林泉高致校注评点》(中华书局)。
平心而论,历代君主之中,宪宗算不上佞佛.他迎请佛骨,也只是一时兴起,偶然为之.在他之前,从法门寺迎请佛骨的,大有人在.相反,韩愈的反佛倒是坚持终生,一以贯之,论其执著,前少见古人,后少见来者.
如果了解韩愈的一生行事,你就知道《论佛骨表》这篇文章写得一点也不突然.
唯一值得惊诧的只是,他竟然有胆量反佛反到皇帝那里去.这是勇气可嘉,还是不识时务呢?韩愈才不在乎,他只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
他认为自己该做什么事情?那就是弘扬儒学,捍卫儒教.为此,必须清除一切路障.所有路障里,佛教是*危险的一个.当韩愈还是一个初登政坛、文坛的下层文官时,就已经抱定这个理想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扶树教道、攘斥佛老.
这很奇怪.因为在那个时代,多数读书人不会像韩愈这样,非常认真地、全方位地反对佛教.相反,大家早已习惯了把僧人当成自己的朋友,从佛法中找寻心灵的慰藉,甚至生命的归宿.韩愈*著名的朋友,几乎都是佛教徒,或者至少对佛教抱持友善的态度,比如,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人,莫不如此.更讽刺的是,韩愈曾经寄予厚望,希望同自己一道反佛的学生们,也没有几个能坚持到*后.就连反佛姿态*强硬的李翱,晚年据说也拜倒于禅宗大师药山惟俨的门下.这就是说,在那个时代,韩愈几乎是孤军奋战.曾经被他激怒,或可能被他激怒的佛教徒,绝不止宪宗一人而已.
即使如此,韩愈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反佛立场,坚持得有些不合时宜,有些神经质.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重申立场的机会,有时甚至顾不得礼貌和风度.
在唐代,文人和僧人的交往很普遍.文人乐意从僧人那里求得某种心灵的慰藉,僧人则希望借文人的褒扬提振声名.韩愈很早就成名了,有意亲近他的僧人自然不少.可是每次遇到僧人来访,他都迫不及待地板起面孔说教一番.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秋天,韩愈住在洛阳,高僧澄观突然来访.
澄观此行,是受泗州太守的委托,到东都拜会各路名人的,韩愈也在被拜会之列.这本来是件挺值得高兴的事,可韩愈非要说些杀风景的话.会面结束时,他写了一篇《送僧澄观》,劈面而来的**句就是"浮屠西来何施为,扰扰四海争奔驰".接下去,他历数佛教给中国带来的诸多麻烦.然后笔锋一转,又称赞澄观有服务于公家的能力,有吟咏诗赋的才华.言下之意是,有这般能力,有这般才华,却当了和尚,真是可惜了.
被韩愈没头没脑教训一顿的澄观和尚是什么人呢?他可是大有来头.
此人是华严宗的开山祖师,和代宗、德宗以至文宗七代君主保持着密切联系.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德宗还封其为"清凉国师".这位国师,生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到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已经是63岁高龄了.而此时的韩愈,不过30多岁,虽在文坛初露锋芒,却终究只是个底层文官而已.面对年龄、声望高过自己,且是主动来访的高僧,韩愈却始终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他在诗中提到了澄观的高龄: "惜哉已老无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这语气,好像是在替一个走了一辈子弯路的老学生惋惜,这是不是有些欠缺礼貌和风度呢?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春,韩愈在长安为官,另一位法号文畅的僧人前来拜会.文畅的声望比不上澄观,但是经好友柳宗元介绍来的,因此也算别有渊源.韩愈照例写一篇赠序,照例在序里说教一番.他告诉这位文畅和尚,人类与禽兽的*大区别,就在于人类受到圣人之道的沾溉,并且有义务将圣人之道代代传承下去.凡是背离尧舜禹汤圣人之道的,与禽兽无异.韩愈又说:这番道理,以前你不知道,那不是你的错;现在知道了,能不能翻然醒悟,可就取决于你了;这番道理,很多人明白,却不告诉你,那是他们不仁;我遇到你,就要把这些真理讲给你听,这是我的义务.这样一篇火气十足的训导词,文畅和尚读了会开心吗?老朋友柳宗元读了会开心吗?自觉真理在握的韩愈才不管别人开不开心.
又有一次,一位法号高闲的和尚拜会韩愈.高闲是书法家,以精通草书知名于世.韩愈便写一篇《送高闲上人序》,和他谈论书法.韩愈先以草圣张旭为例,论述其书法精妙的道理.他认为,张旭的字所以好,除了由于专注书道,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内心有一股不平之气.这就是所谓"情炎于中""勃然不释".这股激荡澎湃无可释然的内在情感,悉数投注笔端,才造就张旭穷极天地之变的书法境界.相反,僧人不是讲究淡泊无为、无所嗜欲吗,那么他们的内心应该是波澜不惊的,岂止波澜不惊,简直颓堕委靡,缺乏必要的生命冲动.高闲是僧人,他的内心也应如此.这样的内心,根本不可能写出好字.即便他的字看起来不错,也多半是幻术而已.
原来,说了那么多,韩愈只是打算证明高闲这位书法家很难写出好字,只因他是和尚.这篇文章的论证逻辑是这样的:僧人不可能写好字,高闲是僧人,所以高闲不可能写好字.滔滔雄辩的根基,竟是一个充满傲慢与偏见的大前提.喜欢教训人的韩愈,其实挺不讲理的.
这一辈子,为了反佛,韩愈得罪了不少人.宪宗皇帝只不过是所有被他得罪的人中*危险的一个而已.这样一个凭借生花妙笔到处说教、不怕得罪人、甚至不惜性命的韩愈,你喜欢吗?我觉得他有点可敬,却一点也不可爱.P7-9……
杨伯,1978年生,河北人。文学博士,大学教师。著有《欲采蘋花不自由——复古思潮与中唐士人心态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林泉高致校注评点》(中华书局)。
杨伯,1978年生,河北人。文学博士,大学教师。著有《欲采蘋花不自由——复古思潮与中唐士人心态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林泉高致校注评点》(中华书局)。
(精)西方哲学东渐史(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部全过程地与系统地论述西方哲学东渐的著作。它主要阐明了西方哲学东渐化作为中国社会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一种重要文...
哲人哲语——征服与政权 本书特色 本书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心灵奥秘的求索,灵魂深...
黑格尔或基尔克郭尔 本书特色 基尔克郭尔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在欧洲风行一时的时候。黑格尔主义对西方现代哲学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这...
循法成德-韩非子真精神的当代诠释 本书特色本书主要内容涉及韩非子思想内涵的重新理解以及当代价值的发掘,核心观点在于:韩非子思想重在阐释社会规则体系的运作机制。道...
经术与性理-北宋儒学转型考论 内容简介 北宋是中国古典学术史(尤其是儒学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历来就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清人章学诚曾说:“儒术至宋而盛,...
净土与禅 内容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
孔子与论语-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錢穆先生全集,在臺灣經由錢賓四先生全集编輯委員會整理编輯而成,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錢賓四先生...
宋明理学:南宋篇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8章,以派系为主题,阐述了南宋湖湘之学、胡子“知言”大义、朱子学、象山心学的思想主张,并比较了象山心学与朱陆的异同。宋明理学...
宋代理学三书随箚 本书特色 本书为钱穆对宋代理学三书——元代刘因所编《朱子四书集义精要》、周濂溪《通书》及朱熹、吕东莱编《近思录》——所作的读书劄记,以发挥理学...
中国思想史 本书特色 《中国思想史》由著名思想家张岂之先生主编,原是为高等院校中文、教育、政治学等文科系的学生们编写的教材,自1993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
环境篇-稻盛和夫的关怀-如何构筑新的地球文明 本书特色 ●地球文明的危机;●如果不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人类将无法看到明天的太阳!●利己、自私而不讲道德的西方现代...
生态语境下老子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王素芬、丁全忠*的《生态语境下的老子哲学研究》为了*直观地表现老子哲学与目前*为流行的深层生态学的契合,还尝试提供了“深层生态...
上海浦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 本书特色 福楼拜说,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既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蒙田传记,也是一部趣味十足的...
神殿的基石:布拉加箴言录 本书特色 本书荟萃二千余则布拉加箴言。作为现代罗马尼亚文化杰出代表之一,布拉加集诗人和哲学家于一身,以隽永的诗的语言将哲理凝炼为箴言,...
道德经精讲精解 本书特色 《道德经精讲精解》的解说顺序,是按照《道德经》的原顺序解读的。全书81章,每章解读仍按照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个板块来进行。按照《道...
一个寻求生命真相的年轻人,历经十年的心路历程,在无数个挣扎成长的暗夜里,不放弃对心灵的内视和自省,不放弃对青春的忠实考问
论无限、宇宙和诸世界 内容简介 《论无限、宇宙和诸世界》,布鲁诺(1548~1600)是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现代文化的先驱和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本书是其代表作...
国学大师说老庄及道家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国学大师对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老子》和《庄子》等道家典籍以及道家思想的其他代表人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为读者读...
朱氏孝行 内容简介 该稿编者为年过八旬的朱熹后裔,内容主要是介绍朱氏家族中有名的孝子的事迹和著作,如朱熹、朱元璋、朱寿昌、朱柏庐、朱仁轨,书稿中还收录了历史上和...
周易应用经验学 本书特色 《中国易学博览:周易应用经验学》适合于研究中国哲学史、文化思想史、教育思想史的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易经爱好者及社会各界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