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文集--游记卷

纪德文集--游记卷

作者:纪德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年:2001-10-01

评分:4.5分

ISBN:7536034245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纪德文集--游记卷 本书特色

花城出版社的《纪德文集》分五卷,有《散文卷》、《传记卷》、《日记卷》、《游记卷》、《文论卷》。这五卷中,有五分之三的篇章是首次翻译介绍给我国读者的。
如果只读一本书,北京燕山出版社的《纪德精选集》是个不错的选择。该书收入了纪德的《背德者》、《 窄门》、《梵蒂冈的地窖》、《伪币制造者》等5部重要小说及散文、传记、游记等作品,展示了纪德的文学精华。

纪德文集--游记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纪德的游记作品集,包括访苏联归来;刚果之行;乍得归来;放弃旅行;漫游土耳其;布克塔尼游记六部分内容。

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纪德的自传作品,安德烈·纪德是法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是法国小说流派承上启下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打破了以巴尔扎克为首的法国小说传统创作手法,也没有法国现代小说那么“前卫”。

一、二十世纪法国重量级作家安德烈·纪德逝世五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花城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都计划出版纪德的文集,经过磋商,决定采取松散的分工协作的方式,同时推出《纪德文集》。

二、《纪德文集》分为五卷,计有《散文卷》、《传记卷》、《日记卷》、《游记卷》、《文论卷》,各自成篇,可分可合。这五卷中,有五分这三的篇章,是首次翻译介绍给我国读者的。
三、五卷本所选的《人间食粮》,被视为“新世纪病”,“不安的一代人圣经”;《访苏联归来》所引起的轩然大波,早已超出了事件本身的意义;《如果种子不死》,作者自述至二十六岁结婚前夕的生活,记录了他争取自由的缓慢而艰巨的历程;文论中的《陀思妥斯夫斯基》,即论文又论人,《想象的采访》则纵横捭阖,别开生面,都有许多真知灼见;他的日记,从1887年他十四岁写起,直到1950年他逝世前为止,包含了他所有作品的基因,是研究他的作品和传奇一生的极珍贵而特殊的资料,堪称他*少雕饰的“自传”。

纪德文集--游记卷 目录

总序:纪德的写作状态
访苏联归来
前文
正文
刚果之行
**章 中途站——布拉柴维尔
第二章 缓慢地溯流而上
第三章 汽车上
第四章 班吉到诺拉之间的大森林
第五章 从诺拉到博祖姆
第六章 从博祖姆到阿尚博堡
第七章 阿尚博堡,拉米堡
乍得归来
**章 洛贡河上
第二章 回头路
第三章 二上洛贡河
第四章 二宿马萨人聚居区
第五章 穿越荆棘丛林·马鲁阿,阿杜姆离去
第六章 莱雷,宾得,比贝密
第七章 莱依布巴
第八章 恩冈代雷
放弃旅行
阿尔及尔
布萨达
阿尔及尔
比斯克拉
回返
漫游土耳其
布列塔尼游记

纪德文集--游记卷 节选

他整慗一生,就是长长一系列的介入与解除介入的过程。也一贯忠于的惟一教条,就是拒绝接受任何教条。从这时起一直到他漫长生命中尽头,他始终宣扬的,便是他既从歌德那里受到启迪的明智。除了他引以为憾的短期介入政治之外,人想做一名艺术家。也就是要给思想提供一个完美的形式,做一个以此为惟一职业的人。作者角色是修建一处住所;而占据这个住所的,则是读者。纪德便是这样的人。
——莫洛亚
纪德总是和他力图征服的一代生活在一起。青春是富有感染力的,这位青年的宗师便保留一些青春的新鲜活力。青年在纪德身上寻找自己,他们也往往能找到自己。
——莫洛亚
纪德在世一天,法国便还有一种文学生活,一种思想交流的生活,一种始终坦率的争论……而他的死结束了*能激励心智的时代。
——莫里亚克

纪德文集--游记卷 相关资料

法国“青年一代”的精神领袖纪德——自相矛盾的魅力
如果以时下最流行的记者采访的方式,问纪德:“纪德先生,请问您最喜爱什么?最讨厌什么?”
纪德很可能回答:“我最喜爱快乐,最讨厌扼杀快乐的一切伦理道德。”
不错,“快乐”是纪德作品中最亮丽的一个词,几乎成为他生活的真谛。快乐、纵欲、生活、幸福、爱……这些在纪德笔下全是同义词、主题词,构成纪德作品的鲜明的生命线。
纪德明确写道:“人长出牙齿,能咬食咀嚼了,就应当到现实生活中寻求食粮。勇敢点儿,赤条条地挺立起来,你只需要自身的汁液的冲腾和阳光的召唤,就能挺立地生长。”
在生活中寻求食粮,就是寻求快乐。纪德早年的散文诗作《人间食粮》,也就是追求生活快乐的宣言。后来发表的三部曲:《背德者》、《守门》和《田园交响曲》,可以说是追求生活快乐和幸福的历程。
拥抱一切能抓到的东西,强烈的欲望赋予我们支配一切的权力。旅途上所见的山光水色、幼鸟的孵化、盛开的鲜花、赤身的牧童……无不体现我们的幸福,都是我们内心春天的回声。正是这种追求欢乐的奔放的热情,吸引并激励了几代青年。
然而,《背德者》等三部曲,又可以说记录了追求快乐和幸福的痛苦历程。
因为,在人性被窒息的社会,快乐也是一种奢侈品。哪怕享受大自然的快乐,一不小心也会伤害你所爱并且爱你的人。《背德者》主人公米歇尔和妻子玛丝琳游览意大利,到罗马时正值雪白的杏花盛开。米歇尔要把整个春意带回饭店,将客房布置成花海。不料妻子进门一见,竟然失声痛哭。强者自有强烈的快乐,而弱者适于文弱的快乐。玛丝琳有一点点乐趣就要陶醉,客易受强烈快乐的伤害。
还有更大的伤害,这就关系到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了。
米歇尔身上的欲望一旦爆发,往往来不及分辨,也不愿分辨其好坏,先满足了再说。因此他有些行为,如爱恋男童,就明显违背伦理道德,他也就成了背德者。玛丝琳已经知情,疾病又添心病,很快抑郁而终,葬身在异乡。
《窄门》则是另一种情景。阿莉莎与表弟杰罗姆自小青梅竹马,深深地相爱。不料母亲同人私奔,她的心灵有了创伤,又想自己比表弟大两岁,担心红颜衰老,便会失去杰罗姆的爱;与其将来有这种她绝难接受的结果,还不如不结婚,只保持纯情相爱的关系。不过,在阿莉莎看来,惟有基督教所说的极乐至福,才能与尘世的欢乐相抗衡。于是,她爱得越深,就越同杰罗姆疏远,相约在美德的峰巅相见,到上帝那里重聚。最后,她避开亲人,在巴黎的一家疗养院里孤独地死去。
纪德笔下的《田园交响曲》,同样是寻求生活快乐而酿成的悲剧。一名乡村牧师收养一个成为孤儿的盲女,不仅对她关心备至,还极力启发她的心智,使她脱离蒙昧状态,领略她看不见的美妙的外界。牧师从慈悲之心出发,一步步堕入情网,给妻子儿女造成极大痛苦,但是又不敢面对现实。盲女错把感激之情当成爱情,可是她治好了双眼才看清,她爱的是儿子雅克而不是父亲,她也看清这种爱无异于犯罪,给一家人带来不幸。于是,她只有一死,假借采花之机失足落水……
了解了追求快乐的痛苦历程,也就更容易理解纪德的这段话:“对人来说,快乐不仅是一种天生的需要,而且还是一种道德的义务。我早就觉得,快乐比忧伤更珍稀,更难得,也更美好。因此,我把自己的幸福当成一种使命来承担,要向周围传播快乐,我认为最有效和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本人作出表率,当个幸福的人。”
从这种表率的心中大量涌出的快乐,足供所有人畅饮。这既是天生的需要,又是道德的义务。作者一生的活动、一生的创作,似乎都旨在调解这两者的关系,使之更加融洽,更加和谐。然而他一生的行为、一生的作品,却更多地表现出两者的矛盾和冲突。
纪德和他的作品总是扮演并变换着角色。他和他的作品绝不会确定为一种角色,哪怕是伟大的角色,并且一直演到终场。他和他的作品要扮演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善恶好坏,而只是组成相互对立体,在人生大舞台上演出。
《背德者》扮演放纵的角色,《窄门》和《田园交响曲》,则相继扮演收敛的角色。然而,放中又有收,收中又有放,又各自成为复杂的活生生的角色。早年的作品《帕吕德》,是小说叙述方式的革新,被半个世纪之后的新小说派认了宗。在《帕吕德》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意气风发、放恣张狂的纪德。他的最后一部小说《忒修斯》,则是他一生的总结。一篇是文字恣肆轻狂,一篇是文笔老到洗练,可以看作是纪德的一放一收,一始一终。
变化与否定,贯穿纪德的一生。他说:“人一旦发现自己的样子,就想保持,总是处心积虑地像自己……比起反复无常来,我更讨厌某种坚定不移的始终如一,更讨厌要忠实于本身的某种意志,以及害怕自相矛盾的心理。”纪德从不试图维持自身的一致,维持已有的公认的形象(如文坛王子)。他认为,一个人正是通过自身的矛盾,才表现出坦诚,舍此就难免陷入虚伪当中。
应当指出,这种反复无常只是表面现象,其实正好应合他那种深藏的连贯性,即一颗坦诚的心。有些人煞费苦心,一生都要扮演一个伟大的角色。纪德则不然,他一个思想能化出许多思想,忽然念及天使就扮演天使,忽然念及魔鬼就扮演魔鬼,即兴演出傻剧。讽刺剧、悲剧和喜剧,还拉着观众一起演出,即使漏洞百出,有时甚至出丑,引起嘘声喝倒彩,也照样演得有声有色,落得个痛快,常常给人意外的惊喜,下得台来还那个充满活力的纪德。
纪德喜爱快乐,但更喜欢变化。他一再强调:“没有进步的状态,不管多么幸福我也不稀罕”;“没有进展的一种快乐,我嗤之以鼻”。在纪德看来,无论什么一经固定,就丧失活力了。这就是为什么,纪德活到八十二岁,“直到最后一分钟,他还是生龙活虎的”(莫洛亚语)。
这正是纪德作品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纪德文集--游记卷 作者简介

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1869年11月22日生于巴黎。父亲是法国南方的清教徒,法不教授,母亲出身于法国北方信奉天主教的大资产阶级家庭。他10岁丧父。生活在清教徒的家庭气氛中,受到宗教热忱的鼓舞。20岁时在蒙彼利埃认识尔·瓦雷里,两人成为终生好友。1909年与友人创办《新法兰西评论》,它对现代法国文学有过很大的影响。早期作品带有象征主义色彩。1893年去阿尔及亚旅游,沐浴在北非绚丽浓艳的大自然里,身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此与家庭的清教徒传统彻底决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过救护伤兵的工作。1932年他参加了国际反法西斯运动,同国际反法西斯和反对战争大会的代表们一道到柏林向希特勒递交抗议书。他宣称信仰共产主义,但不久他到苏联访问之后,发表了《从苏联归来》和《从苏联归为的修订》,对苏联进行批评。纪德于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51年2月19日于巴黎逝世。重要作品有《背德者》、《梵蒂冈的地窖》、《伪币制造者》等。纪德是法国小说流派承上启下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打破了以巴尔扎克为首的法国小说传统创作手法,也没有法国现代小说那么“前卫”;他的小说虽然有故事、有情节,但已显露出淡化朦胧的倾向,且随意性很大。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