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要在1914年退休来写这本书,不幸的是**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临危授命,退休的计划只好搁置一旁。不过,我那时已经把书名和提纲拟好了。
关于本书里使用了第三人称,我想特别说明一下:我总是觉得第三人称是写自传*有效的手段,将作者和主题分开,从而给读者一个更好的视角。
还有,我真的是自然而然地想到要使用第三人称处理本书主人公爱德华 ·波克这位集编辑家和宣传家于一身的人物。从诸多方面讲,他已经是一个跟内在自我脱离的人物。我不止一次发现自己饶有兴趣地观察本书主人公爱德华·波克的工作状态。有时我会为他喝彩,有时则会批评他。这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比这个爱德华·波克更强大,而是因为他跟我不一样:他的品味、见解、价值观都跟我不同。事实上,在管理《妇女家园杂志》期间,我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就是:我老是不自觉地想要脱离编辑人的身份,袒露真情。有几次,我挣脱了。每到这时我都深刻意识到,此时的我跟编辑人爱德华·波克支配下的我有多么不同。一点点地,我学着让真正的爱德华随他而去,发挥到极致。
然而,当他决定从编辑岗位上退休时,我感到了人生*大的解脱,如此表现让家人、朋友甚是惊讶。至于为什么会感到纯粹的解放和欣慰,我只向*亲密的人说明了其中的原因。
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不再有两个人物的较量。我笔下的爱德华‘波克已经完全从我的身体里消失,除了书架上的记录和文档偶尔让我想起他,其余时候就仿佛他从来就没存在过。因此,将他写成另外一个人物一点都不难:因为我其实只能站在这个角度上描绘他。就算我愿意把他当成自己,用**人称,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不是我。
本书的书名说出了我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每个生命都有其影响和意义,我的一生也许并不平凡。一个荷兰小男孩儿来到美国,一个英语单词都不会说,别人说什么也不知道;他所受的教育极其有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似乎是命运驱使,他注定要从事若干年的写作。身为一名美国编辑人,他曾拥有有史以来*庞大的读者群——他主编的杂志发行量在期刊界屡创新高。他没有禁锢于一种风格,甚至不把自己的文章当成作品。他的英语语法并不完美,这也很自然,毕竟英语不是他的母语。他的底蕴也不深厚,因为他没有在知识的土壤中孕育成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成功了。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一个处于种种劣势的男孩如何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功?这其中必然有读者关心的东西,或许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爱德华·波克 墨里昂,宾夕法尼亚 1920年
他出生在荷兰,6岁移民美国时家贫如洗;
他只念过6年书却自学成为美国史上*牛主编;
他20岁公开发行了自己的**份杂志;
他22岁创立美国*早的新闻通讯社,给各大报刊供稿;他26岁执掌一家女性杂志,仅几年就让它的订户超过百万;他游说海伦·凯勒写作并发表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他推动美国制定《食品和药物法案》,启动国民“性教育”;他是环境保护的积极分子,成功挽救了尼亚加拉大瀑布;他创立“美国和平奖”、“哈佛广告奖”等,投身慈善和公益;他被认为在宣扬美国价值观上与本杰明·富兰克林比肩;他曾是十多位美国前任、在任或未来总统的座上宾;……
他是谁?他就是美国20世纪的著名编辑家、出版家、作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爱德华·波克。
这部第三人称自传体作品介绍了他在美国50年的奋斗历程,用生动的文字讲述了一个6岁的荷兰穷男孩在移民美国后,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生。全书趣味盎然、充满智慧、催人奋进、给人启迪,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怎样用勤奋改变贫穷;怎样开发个人潜能,勇于创造机会;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编辑人;怎样经营新闻通讯社,提供市场欢迎的稿件;怎样办好杂志的内容和广告经营,增加版面的机动性与广告的阅读率;媒体和媒体人怎样承担社会责任,为民众发声;政治家、作家和出版界的各种逸闻趣事;节俭的积极意义;对战争与和平的理性思考;对财富和回报社会的看法,等等。此外,在美国崛起阶段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轨迹中,中国读者还可捕捉到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本书被称为“每一个美国人都应该阅读的书”;曾荣获美国“普利策*佳传记奖”(Pulitzer Prize for Best Autobiography)和“政治和社会科学院金奖”(Gold Medal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位列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第14位、百大经典著作第98位。
兄弟俩帮忙做家务确实让毫无经验、疲惫的母亲减轻了不少负担,但是家里的日子依然拮据。尽管年纪还小,不过爱德华·波克想了一段时间,还是决定打工赚钱。可是,怎么赚?到哪儿赚?一天下午,他在家附近一家面包屋的橱窗前找到了答案。面包屋的老板在橱窗里摆放了圆面包、小烘饼、馅饼后,走出来看效果时发现饥饿的男孩正一脸渴望地注视着这些诱人的美食。
“看起来不错,是吧?”面包师问道。
“如果橱窗能干净一些,会更不错。”这个荷兰男孩带着自己民族的洁癖说。
面包师若有所思地说:“是这么回事,也许你愿意把它擦干净?”“我愿意!”爱德华·波克干脆地回答说。此时此刻,他得到了**份工作。进了面包屋,取来梯子,把荷兰人的力气用到极致,擦拭巨大的橱窗。面包师当场决定让他每周二和周五下午放学后来帮他清洁橱窗,工资是每周50美分。
一天,波克清洁完橱窗后,一位顾客走了进来。面包师正在店铺后面忙活着,于是波克硬着头皮招待顾客,他麻利地帮客户把芳香四溢的葡萄干圆面包包裹起来(这是幼小的心和胃一直渴望得到的)。面包师在一边观察着波克,看他如何快速而友好地为顾客服务,于是向波克提议,如果他每天下午来店里当柜员的话,每周可以多赚l美元。波克马上讨价还价,除了每周1.5美元的工资,他还要在每天下午从没卖掉的好东西里拿一个差不多的给母亲作为礼物。面包师同意了,波克答应除了星期六他每天下午都会来。
“嗨!想玩球吗?”面包师提议道。
“想啊,我想玩球。”波克回答,但他一直没占用星期六的时间,虽然男孩子都喜欢玩球。
现在,爱德华·波克每周六早上(当然这不是上课时间)都去投递《南布鲁克林代言人》。他负责这份周报在整个社区的投递工作,报酬是1美元。
他的赚钱能力增加到每周2.5美元。
那时,布鲁克林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离波克家*近的史密斯大街的马车线路通向康尼岛。马在长途跋涉途中,会在波克家所在的街角停下来饮水。波克注意到,夏天男人们从敞开的车里跳下来,放好饮马的水槽,然后就跑到雪茄销售店,在店门口附近的冷藏箱旁大口灌上一通水。但是,妇女和孩子就没那么容易喝到水了,因为他们在坐长途车时不允许喝水。波克把周六下午的时间预留出来不去玩球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件事。
这就是机会,波克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他买了一个闪亮的新水桶,在桶的边上拧了3个吊钩,挂上3个干净闪亮的杯子。周六下午,一辆车刚停下来,爱德华就跳上车,巧妙地问售票员要不要喝一杯,然后就开始卖水,一杯1美分。很快,他就发现两辆车就能卖掉一桶水,净赚30美分。星期天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天,上午从主日学校(SundaySch001)回来后,继续做安息日服务:以一杯1美分的价格让驶往康尼岛的马车上疲惫的母亲和口渴的孩子恢复精力。
此时,波克每个周六和周日下午都能从自己发掘的“金矿”中赚到6美元。其他男孩也很快发现了这座金矿。一个周六的下午,小“冰水男孩”(爱德华’波克)发现了一个竞争者,然后是两个,很快又出现第三个。波克马上就解决了这一挑战。他在每桶水里挤上6个柠檬的柠檬汁,加些糖,然后价格提高到3倍,他通过卖“柠檬水,3美分一杯”继续垄断冰水市场。不久,更多的乘客要求喝柠檬水,不要普通的饮用水。
一天晚上,波克去参加一个年轻人的聚会,隐藏在他身上的新闻嗅觉告诉他,年轻的女主人可能会希望她的社交活动见报。波克回到家,详细描写了这次聚会,谨慎地将所有出席的男孩和女孩的名字都写在了报道里。
第二天早上,他把自己撰写的报道拿给《布鲁克林鹰报》的城市主编。
这实在是个明智的选择:报道中提到的每个人都将是这份报纸的购买者,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见报;如果这份报纸能够吸收足够多这样的报道,就很容易增加报纸的发行量。主编很快看到了这一点,他提议波克来撰写此类报道的专栏,每次3美元。在回家的路上,波克算了算他每周要参加的聚会数量,决定组织一个私人记者队。他马不停蹄地找到所有他认识的朋友,说服每个人都帮他写关于他们参加和举办过的聚会的报道,并强调报道中要包括所有参加聚会的人的名字。短短几周之内,波克提交给《鹰报》的报道量就从每周2个专栏增加到3个。他的收入也从每个专栏3美元提高到4美元。由于开设了一个其他报纸尚未涉足的专栏,《鹰报》的编辑得意洋洋。出席各种聚会的“与会人员”都纷纷购买报纸,因为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使他们特别满足。
每个人都很满意,爱德华·波克,成为了一个羽翼日渐丰满的记者,他的新闻事业也从此时开启了。
他对于新闻出版业的热爱和喜好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在其早年时期就体现出来,这着实令人惊奇。之所以使用“令人惊奇”这个词语是因为爱德华是波克家族有史以来**个涉足新闻界的。父系这边曾经出过一些法理学家,而母系的家族里从来没出过新闻工作者。
爱德华·波克曾经在卡露公园(CarrollPark)的美以美会主日学校学习,埃尔金斯(Elkins)先生是这所学校的负责人。P11-13
爱德华·波克,荷裔美国作家、编辑家、出版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主编《妇女家园杂志》(The Ladies' Home Journal)的30年间,他创造了全球首次单期销量高达100万份,并最终达到近200万份、广告收入突破100万美元的奇迹,使这份杂志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他撰写文章,重点直指新闻界之前很少关注的青年和妇女问题,倡导自由企业、公民责任与社会改革,呼吁为移民创造同等机遇。他还出资设立奖项,奖励公共服务、公民行为、世界和平和教育事业。他是“美国进步时代”(Progressive Era America)的理想化身。他的自传《我的美国奋斗史》获得1921年的普利策奖。
自很小时候起,他就努力创造机会与各类知名人士成为笔友,汲取他们的智慧、获得人脉支持;他对今日美国家庭住宅在美观实用上享誉世界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他的夫人创立的柯蒂斯音乐学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已成为全球顶尖专业学府,培养了包括中国钢琴家郎朗在内的大批人才;他的孙子德里克·波克(Derek Bok)曾在哈佛大学担任了长达20年的校长。
王建琪,东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获香港大学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生文凭。有着丰富的出版从业经验,现任英国企鹅出版社中国区营销兼数字经理。
于占英,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曾先后就职于管理培训公司和驻华使馆,现任教于山东英才学院。
《人类群星闪耀时》内容简介:本书用十四幅“历史微型图画”向我们展现的或是重大历史事件,或是某些代表性人物经历的激烈内心斗争
元朝末年,乡下少年沈万三被官府抓了壮丁,机缘巧合之下到大都(北京)刘氏商行做了伙计。凭着善于察言观色的本事,沈万三逐渐学
成吉思汗小传 本书特色 《成吉思汗小传》主要内容包括:时代和家世、在多难中成长、汗位的恢复、统一全蒙古、大蒙古国的创建、攻掠金朝、金室南迁和汗的北返、灭西辽和西...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本书特色 本书真实、生动的讲述了传主刘禹锡的一生,以及他济世安民的理想抱负。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刘禹锡在艰难困苦的贬谪生活中不屈不...
伟人毛泽东丛书-毛泽东与科学教育(上下) 内容简介 毛泽东对我们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这部丛书体例比较完整,包括毛泽东同...
利物浦足球俱乐部官方传记 本书特色在过去55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利物浦足球俱乐部成为了足坛的行为楷模。这是一家在国内外都具备统治力的俱乐部,任何对手都不希望在杯...
《现代金融学》内容简介:本书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不同程度地遭受损失,同时也凸显出我国国民金融知
林徽因的会客厅 本书特色 30年代的每一个星期六,都会有一个“周六聚会”,地点在一个太太的客厅,而这太太客厅的女主人就是她,那个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一代才女——林徽...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内容简介:本书是从家庭系统的视角出发,基于心理学尤其是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作者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
刘文典年谱 内容简介 本年谱以年代为主线,大量采用**手资料,生动呈现出国学大师刘文典特立独行、跌宕起伏的一生,史实丰赡翔实,考证谨慎缜密,其中很多资料是过去从...
《周作人传》是公认的周作人研究中的权威性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与国内读书界的影响广泛,许多人都是通过此书了解、认识周作人的
世界上伟大的法学家 本书特色 《世界上伟大的法学家》直接涵盖的是世界法学史上*为著名的26位法学家的生平、代表性著作、法律思想、法学研究成就等。本书间接折射出的...
成吉思汗传 本书特色 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号“成吉思汗”,他一生灭国无数,毁誉交加。他是谁呢?请看崔旭编著的《成吉思汗传/中外名人传记丛书》,您将对...
最伟大的失败英雄:状元实业家张謇 本书特色 《*伟大的失败英雄:状元实业家张謇》是张謇独子张孝若为父撰写的一部人生大传,翔实记录张謇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奋斗的一生。...
沃森父子与IBM王朝 本书特色 在《沃森父子与IBM王朝》这本书中,理查德·S·泰德洛成功地还原了沃森的一生以及沃森的家族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卓越的企业缔造者及...
周斓评传 内容简介 纵观全书,感到它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从历史大势把握传主的人生历程。一般研究人物的著作或从纵的角度,以时间为序分析人物的生平事迹,或从横...
《正义之后》内容简介:本书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客观文本出发,作者在梳理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依次用三章的篇幅,
《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传》内容简介:玛丽·安托瓦内特(1755-1793),法国王后,路易十六之妻,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
苏东坡传-最新修订-精装典藏版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文人从政的标志性人生★二十世纪中国传记文学之经典,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一部用诗词书画讲述坎坷仕途的...
洪宪帝制:袁氏帝梦破灭记(公元1915-1916年) 内容简介 袁世凯是怎样走上帝制不归路的?有哪些人或势力影响了他的抉择?他自己对称帝又有什么认识?为什么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