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惯性(上下)

根除惯性(上下)

作者:莉莎·克纳普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1-1

评分:9.0

ISBN:978720607138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作品目录

20世纪西方视野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形象
鸣谢
有关意译和音译的说明
第一章 引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惯性之形而上学
第二章 惯性力: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忏悔主人公与“地下室悲剧”
第三章 《罪与罚》:从惯性中复活
第四章 《白痴》中的死刑判决
第五章 欧洲文明的死亡机器:《群魔》中的惯性
第六章 冻死:《少年》中的熵诗学
第七章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神意之维
第八章 后记:“一粒麦子
文献精选
中外姓名译名对照表
译者赘言本书所涉科学问题浅说
译者后记
· · · · · ·

精彩摘录

唯物主义的教义是普遍的惯性和物质的机械化,它意味着死亡。真正哲学的教义是根除惯性,它就是思想,它就是宇宙的核心,它就是宇宙与其外部形式、质料的综合,它就是上帝,它就是永生。当牛顿说到惯性力或visinertiae时,他指的是在一切自然物体中体现出来的对于变革的天然抵抗,无论这些无题是出于静止状态还是出于匀速运动状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中,这一概念被写为kosnost'、inertsiia。在俄语中,与斯拉夫语中的kosnost'相比,由拉丁语衍生出来的inertsiia,与牛顿的机械力学对应的更为严格。kosnost'还具有这样的内涵:行动迟缓,裹足不前,缺乏活力。但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时代,kosnost'一方面指关于惯性的机械原理,如牛顿在第一运动定律中所界定的那样。但在更多的时候,他还指“听命于机械的必然性”。在俄文术语中,牛顿的惯性概念还被界定为samonedeiatel'nost'(自我窒息),即事物nedeiatel'most(半死不活)和orbezeistvie(休止)的法则牛顿在其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之间感受到的张力,在许多方面都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相似,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试图调和科学法则与宗教规则之间的矛盾。深藏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心中的理想就是基督之爱,人类一旦拥有它,就会获得永生。在他看来,自然的法则只能滋生自私自利和专断独行,这有违于基督之爱;因此,人类必须千方百计地摆脱这些法则。陀思妥耶夫斯基厌恶"自然",对他而言,大自然代表着永无休止的死刑宣判。1864年在陀对复活进行冥思苦想的时候,他把“普遍惯性”“物质力学”等同于死亡。他认为,物理学定律最终会导致衰败与死亡。(如果没有外力干预,运动将无休止地持续下去,但实际上总会有一定的能量耗损,结果运动将趋于静止。)热学第二定律(任何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总是趋于渐渐增加之势)意味着,时间不是一...

——引自第22页


无论对于哲学家还是对于神学家来说,由于无力克服对变革的抗拒而犯下的罪孽,或者说,由于无力克服惯性而犯下的罪孽,是某种形式的“机械”罪孽。神学家讨论过相关现象,即akedia现象,或称倦怠(accidie)现象。奥尔德斯赫胥黎说:倦怠使人忧心忡忡、顾虑重重、怒火中烧。它麻痹了人的意志,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类采取行动,他就会“阻挡和延宕”。因为倦怠,人们开始害怕行善,并最终无望或绝望。

——引自第45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