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自传

我的精神自传

作者:钱理群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年:2011-10

评分:9.3

ISBN:978754075309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钱理群,l939年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19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对20世纪中国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重视。钱先生自北大出身,后来回到北大讲坛,传承北大真精神,深情地关注民族与人民的命运,积极开发现代中国优秀的精神思想资源,以自体生命与学术一体化的追求,回应了大时代对于中国知识界的呼唤。在北京大学学生评出的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中,名列首位。

钱先生的专著和主编作品,长期以来受到了中国读者的广泛欢迎。他的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周作人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丰富的痛苦》、《大小舞台之间》、《1948:天地玄黄》、《学魂重铸》、《话说周氏兄弟》、《走进当代的鲁迅》、《与鲁迅相遇》、《语文教育门外...

()

作品目录

上篇 我的回顾与反思
引言 “以不切题为宗旨”
一 我的人生之路与治学之路(上)
二 我的人生之路与治学之路(中)
三 我的人生之路与治学之路(下)
四 知识分子自我独立性与主体性问题
五 知识分子和民众的关系问题
六 关于启蒙主义的反思
七 关于理想主义的反思
八 关于思想与行动的关系问题
九 自然人性论与个人主义问题
十 最后的话题:关于大学教育与北大传统
下篇 我的精神自传
引言
一 历史的中间物
二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
三 幸存者
四 学者、教师、精神界战士
五 真的知识阶级
六 思想者与实践者
七 漂泊者与困守者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钱理群,l939年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19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对20世纪中国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重视。钱先生自北大出身,后来回到北大讲坛,传承北大真精神,深情地关注民族与人民的命运,积极开发现代中国优秀的精神思想资源,以自体生命与学术一体化的追求,回应了大时代对于中国知识界的呼唤。在北京大学学生评出的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中,名列首位。

钱先生的专著和主编作品,长期以来受到了中国读者的广泛欢迎。他的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周作人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丰富的痛苦》、《大小舞台之间》、《1948:天地玄黄》、《学魂重铸》、《话说周氏兄弟》、《走进当代的鲁迅》、《与鲁迅相遇》、《语文教育门外...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中国的改革是存在着两种推动力与思路的,即体制内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与体制外自下而上的民间努力。我们当时设想,这两个方面是可以而且应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形成良性互动的。但历史发展的结果却非如此,中国的改革正因为缺少了民间努力的补充、制约,最后走向经济开放而其他方面改革滞后。这正是经济发展却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危机的根本原因。回顾中国八十至九十年代的社会政治、文化思潮,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表现,不正是应当保守时激进,应当激进时保守?正是这十年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始终陷于自恋与自怜之中,事实上已经脱离了中国民众的大多数,失去了对现实中的问题作出反应的欲求与能力,将来中国无论发生什么,知识分子都将被无情地抛弃,这几乎是一个无可改变的趋向。而这样的结果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悲哀而已。事实上,到了世纪之末,中国知识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分化。由于体制对知识分子采取了积极吸纳的政策,并逐渐趋向精英治国,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流派与体制,已经浑为一体,难解难分了。

——引自第321页


关于群众专政的思考在《一个人的命运及其背后的社会体制的整体运动》一文里,有过这样的描述与分析:“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进行阶级斗争,参加者以千人、万人、数十万人、数百万人计的群众斗争大会遍布中国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无一处不是斗争的场所。”这样的全民性的斗争会,其革命警惕性之高,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凡是敌人,他的一举一动无不暗藏反革命的阴谋;更进一步,所有的人,都可能是敌人,所有的小事,都可能反映了”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而这样的心理、氛围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普遍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引自第274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