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的召唤

荒原的召唤

作者:(俄)普尔热瓦尔斯基

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1-12

评分:8.9

ISBN:978722805664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普尔热瓦尔斯基(1839—1888),俄国军官,地理学家,世界探险史上著名的科学探险家之一,一生曾有四次广义的中亚之旅,总行程超过3万公里,系近代欧洲深入藏北高原、进抵长江上游一人,在地理学及动植物学领域有多项重大发现,以其名字命名的动植物有数十种之多,包括普氏野马、普氏原羚、普氏?、掌叶橐吾等。除了这部根据首次中亚旅行写成的《蒙古与唐古特地区》,还留下《从斋桑经哈密去西藏》等一百一十多种著述,对后世影响深远,读者众多。

作品目录

从恰克图至北京
蒙古人
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一)
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二)
鄂尔多斯
阿拉善
重返张家口
再次考察阿拉善
甘肃省
唐古特人
青海和柴达木
藏北高原区
青海湖和甘肃山地的春天
由阿拉善穿越戈壁前往库伦
· · · · · ·

作者简介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普尔热瓦尔斯基(1839—1888),俄国军官,地理学家,世界探险史上著名的科学探险家之一,一生曾有四次广义的中亚之旅,总行程超过3万公里,系近代欧洲深入藏北高原、进抵长江上游一人,在地理学及动植物学领域有多项重大发现,以其名字命名的动植物有数十种之多,包括普氏野马、普氏原羚、普氏?、掌叶橐吾等。除了这部根据首次中亚旅行写成的《蒙古与唐古特地区》,还留下《从斋桑经哈密去西藏》等一百一十多种著述,对后世影响深远,读者众多。

精彩摘录

四年前,经由俄罗斯皇家地理学会倡议,并且在陆军部对科学事业的力促之下,本人受命前往北部中国进行考察。对于天朝帝国的封闭疆土,我们所知甚少,仅有一些零散的信息源于中国书籍,源于十三世纪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描述,再就是曾经涉足于此的少数传教士之见闻。然而,从所有此类渠道获取的资料均极其肤浅,漏洞百出,以至于北起西伯利亚山地、南到喜马拉雅山脉、西迄帕米尔的整个东亚高原,如今依然像中部非洲或新荷兰岛[1]澳大利亚的旧称,由荷兰人威廉姆·简士和塔斯曼于17世纪上半叶命名。脚注未标明为“译注”的地方,均为译者注。内陆一样鲜为人知。甚至关于这一宏大空间的山川形态,我们所拥有的数据也多为臆想;至于当地自然状况亦即地质构造、气候、动植物群落,我们同样一无所知。这个有待发现的世界(terraincognita),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地的中心,其幅员之广超过东欧平原,其海拔之高并无任何区域能够企及,加之地貌多变,时而为崇山峻岭所分割,时而是绵延不绝的荒漠——这一切无不引发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这无疑是自然科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开阔舞台,但这片秘境如何吸引旅行者,便如何以万般困苦令人畏惧。一方面是风暴、干旱、酷暑及严寒轮番肆虐的可怕荒原,另一方面则是通常对欧洲人怀有戒心乃至敌意的民众。接连三年,我们行进在亚洲的荒野之地,历尽艰辛,幸亏非凡的运气才实现目标:不仅抵达库库淖尔(青海湖),还进入藏北高原,直至蓝河[2]俄国文献中对长江的别称之一。我所说的幸运,归因于与我朝夕相伴的同行者。年轻的陆军少尉米哈伊尔·佩利佐夫,不愧是我的得力助手,他做事勤勉、精力充沛,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退缩。两位来自外贝加尔的哥萨克——潘菲尔·切波耶夫和顿多克·伊林奇诺夫,同我们一起完成了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旅行,考察事业的信念及真实性,与这两位勇敢而忠实的伙伴密不可分[3]在旅行的第一年,我们也曾有两名哥萨克帮手,但他们却很...

——引自第4页


鄂尔多斯地区于1869年遭到回民暴动的侵扰,因而我们除了在黄河渡口兰海子以西90俄里遇到过定居的人家,就再也未见到人烟,甚至连原先的小道,也湮没在长的野草丛中。毁弃的村庄和野狼啃过的人骨时不时映入眼帘。触目惊心的惨状让我不禁想起俄国一位著名博物学家所云:“历史学家追寻逝去的岁月,旅行家行进在茫茫大地之上,他们随处所见的,是同一幅血腥画面,描绘着人类相互的仇杀。我们还是回到旅行的见闻上来

——引自章节:第五章鄂尔多斯/132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