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被誉为晚清**名臣、“东方俾斯麦”,身后被慈禧誉为“再造玄黄”之人,更被作者称为“现代中国伟人**号人物”。
本书多视角解析这位中国晚清巨擘的一生:创立淮军,对抗太平军,倡导洋务运动,倡建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处理中法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周游海外,签订《辛丑条约》……作者为在中国居住、工作并采访过李鸿章的西方学者,运用西方史学方法,评价人物力求客观公正。这个被朝廷和国外列强盛赞,被百姓痛骂的一代名相,是卖国贼还是晚清救星?本书提供一种更为公允的新视角,来看这位晚清中国*具影响力的人物。
★国外经典李鸿章传记版本。亲自采访过李鸿章的知名西方学者,有助于国人重新认识备受争议的李鸿章。舍小得大的政治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
★晚清**名臣、“现代中国伟人**号人物”,如何“hold”住晚清内忧外患政局。
★ 为什么毛泽东评论李鸿章为“水浅而舟大”?
★ 为什么慈禧叹“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为什么李鸿章苦心经营北洋舰队却在甲午海战一朝覆灭?
★为什么李鸿章被朝廷和国外列强盛赞,却被百姓痛骂?是卖国贼还是晚清救星?
★为什么西方人将李鸿章比作“东方的俾斯麦”?
第六章
海军与陆军管理者李鸿章
在欧洲,在侨居中国的外国人当中,人们一般将李鸿章的伟大之处归结于他的外交事业,而他的国人则将其卓越之处主要归结于他作为军事指挥者与国防组织者所从事的活动。的确,他所享有的两种荣誉,就像他自己的国家里给予先知的荣誉一样,通常是不加区别,而又风马牛不相及。在中国,和在其他一些地方一样,一位公众人物以管理才能被人称道,而他真正出名的原因是他写作哲学论文的简洁文风。欧洲人的看法着眼于1894年中国的危险局面,极力赞扬李鸿章外交在与日本和谈期间以及之后所表现的勇气与机巧。他随后的环游世界被公允地视为值得纪念的力作,增强了李鸿章因其微妙而独特的政治手腕而享有的声望。但就中国人而言,他建立在海军和陆军演示之上的威望,在日本人发动战争之前达于顶点,而后轰然崩溃。事实上,在他的许多官场同僚中,其过分夸耀的海陆两军的溃败,受到了广泛的谴责,以此证明他不仅不能胜任高级职务,而且证明他不适宜于继续存在。我们已经看到,只有老佛爷的干预,才使他免于为失败付出遭受极刑的代价;在国家屈辱和战败的时刻,他在外交和治国方面为国家提供的非常实在的服务,已被遗忘或忽略了。
不可否认,李鸿章对其海陆军的管理是一个极大的骗局,是一个失败:当考验之日到来时,它一定会可耻地暴露出来。但是欧洲人并不熟悉中国人“弄虚作假”的无限的集体能力,因此自然要向自己提问:李鸿章的同僚和批评者怎么可能在几年时间里对此表现出完全的信任和热情的赞美?上自皇太后本人,下至各省衙门九品僚属,都不缺乏有关北洋舰队内部运作或直隶陆军危险状况的准确信息,因为这些事情在中国都是常识,每个官员都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议论一番。但是在东方也和西方一样,一事成功百事顺,只要李鸿章生猛的军事风采没在突然爆发的战争中露出马脚,作为它的创立者和经理人,他就会长久地得到财富和名声。
对欧洲人而言,还有一件事也会令他们吃惊:国家(而非省级)防御的组建,包括海防和陆防,多年来被托付给一个人,而此人身上压着管理直隶省和大量外交与商业事务的担子,负荷已满。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他的所有总督级同僚既无能力也无愿望去开创以西方科学为基础的新兵法,更不用说按照欧洲模式创建和组织一支海军了。李鸿章不仅以非凡的精力承担这一任务,他还拥有远大的抱负和充分的自信。何况,由于他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得到了朝廷非同一般的赏识,朝廷让他在他的各项事业中掌管大量的资金,比其他总督期望得到的都要多。也是由于这种恩宠,他被拔擢到独立掌权的高度,一般而言,他能对御史们的攻击置之不理,这是他的同僚(可能除张之洞之外)都做不到的。
然而,考察他的努力和成就,有些问题就难以避免了:关于海军和陆军军备的价值,李鸿章自欺的程度到底有多大?他那精明务实的头脑,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误导,使他相信,只要购买了军舰和枪炮,而不须对操纵他们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教育和约束,就有希望对抗西方列强或日本?难道他那敏锐的智慧真的相信,虽然他的军队管理仍然受到官场腐败和懒散低能的败德影响,却还有可能对抗外国人的势力?宓吉先生曾为李鸿章服务,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①,构成了为这位大总督所做的有力而富有同情的辩解。根据他的观点,李鸿章对外国人力量的秘诀并未充分了解;他一直是“瞎子中的独眼龙”,对于他只能猜测的事务靠摸索来了解。中国从欧洲和美国聘来了老师,又把国人派出去学习,但从未允许新的教义为组织注入活力,结果,通过这两种途径获得的知识,仍然是不毛之地,未结果实。于是李鸿章所付出的努力半途而废,中国仍然是“物质力量铁蹄践踏下的道德力量之国”。
……
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慈禧叹李鸿章之死
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如何。
——严复挽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
——孙中山
李鸿章经常被人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并且他喜欢这个称号。
——本书作者 布兰德
布兰德(Bland,J.O.P.,1863—1945),英国作家和记者,曾作为《泰晤士报》记者走访中国,并亲自采访李鸿章。合著有畅销书《皇太后治下的中国》《北京宫廷年鉴及回忆录》等。
译者简介:
王纪卿,著名文史作家、翻译家。湖南长沙人,1953年生,潜心研究湘军及湖湘文化二十余年。主要著作有:《湘军为什么这么牛1:乱世豪杰多书生》《湘军为什么这么牛2:一朝天子一朝臣》《湘军》(上,下)《清末有个左宗棠》《血肉长城:血战十四年》《我是湖南人》,译著有《左宗棠传》等。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所有伟大艺术家中涉猎面最广的一位,他不仅是画家,制图家,发明家,解剖学家,还是音乐家和哲学
匠人匠心(齐白石自述) 本书特色 ◆ 中国“匠人”有学者说,现代中国称得上“匠人”的人,只有齐白石。他的作品独具匠意,为笔墨赋予了生机和活力。◆ 被授予“人民艺...
英国之最:维多利亚 内容简介 维多利亚女王,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长的一位君主。开创了大英帝国统御七海、国运昌盛的黄金时代。她坚决、独立,亦将责任、良知、道德和坚...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爱新觉罗·浩出身于日本华族嗟峨侯爵家,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策划,她嫁给了满皇帝溥仪的亲弟弟溥杰。
苏西·罗托洛是鲍勃·迪伦到纽约后的第一位真爱,一九六零年代前期,她和迪伦一起居住在纽约格林威治村。她在这本书里娓娓道来她
光辉岁月:黄家驹传(双色) 本书特色 热血、激情、理想,一个无可替代的精神符号,鼓舞着一代人在逆境中奋起。1962~2012,黄家驹诞辰50周年,献给所有喜爱黄...
周氏三兄弟 内容简介 这是国内**部鲁迅三兄弟的合传,时间跨度从鲁迅出生(1881年)到周建人去世(1984年)历时103年,百年之间历经清朝的衰微民国的动乱日...
杨振宁传 本书特色 杨振宁 ,物理学家、科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诺,主要成就: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杨-Mills规范场论等。本书介绍了杨振宁努力拼...
清太祖传 内容简介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一生有许多传奇经历:他凭十三副遗甲起兵,创建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屡败明朝大军,奠定清朝近三百年历...
闲话巴金 本书特色 本书分甲乙丙三辑,从巴金生平、思想、贡献以及媒体对巴金的采访等方面,让我们对巴金先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闲话巴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巴金...
实话实说西花厅-(上下)-最新图文版 本书特色 访问加纳前夕,加纳发生了谋刺恩克鲁玛总统案件。从政治上大的方面着眼,周恩来冒险前往。在突尼斯停机加油,不料停机加...
[大象人物聚焦书系]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内容简介 “如果整个社会都称她为‘先生’,如果整个时代都说她是‘女中丈夫’,就是一个女子*大的荣宠了。即使她的胸襟与胆...
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本书特色 《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采取平行比较的方法来解读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从经历和人格、政治热情和政治意识、爱情主题、女性形...
最好的女子-(增订本) 本书特色 世间女子,皆是传奇。我们得见这些女子在镁光灯下的耀眼,却不得见这些女子背后的酸甜苦辣咸。黄佟佟用一副悲悯心肠细描这些女子的前世...
女殇:历代诗情才女的悲剧命运 本书特色 《女殇》讲述中国古代130余位诗情才女的命运,并收录她们360余首诗歌,既是中国古代才女的人物传记,也是古代女性诗歌的赏...
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 本书特色 您将从《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中看到:★ 谢安、桓温,这些政治家高明的手段,以及那惊心动魄的斗争。★ 淝水之战内情的...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世界的中心流浪 本书特色 这本传记以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演艺生涯为主线,真实而立体地记录了莱昂纳多的成长岁月、电影创作、情感经历和...
股票作手回忆录 本书特色 这本《股票作手回忆录》由爱德温·李费佛著,卢开济译,内容包括:·华尔街没有新事物,因为投机就像山岳一样古老。今天股市里所发生...
我的病人是总统-白宫医生大揭秘 本书特色 《我的病人是总统:白宫医生大揭秘》,康妮?玛丽亚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菲律宾女孩、一个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官、一个以救...
宋任穷纪念文集 本书特色 本纪念文集的主要内容,按三部分编排。**部分“回忆与怀念”,收录缅怀、纪念宋任穷同志的文章(包括生前采访宋任穷同志的文章)50余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