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海酌波

经海酌波

作者:张忠勇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2011-11-01

评分:5分

ISBN:9787802544543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经海酌波 内容简介

这本书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生命、世界以及一些奇特现象进行宏观探索和深刻思考,特别是对现实道德问题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剖析,具有时代色彩和现实意义。书中采取经籍互证,有机融合考古、历史、哲学及自然科学成果等现代学术方法,精心选材,由远及近,深入浅出,贯通古今中外经籍,萃取经典精髓,明确提出:心是传统文化之心,修养自性是一切宗教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书中提出,人生**重要课题,即在于确立道德。道为德之源,心是道之本,修养自性是实现道德价值和超越自我的唯一津梁。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胡锦涛同志*近在《求是》撰文,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本书以识道、解道、证道为旨趣,集中选取经典相关材料,以“真心”感悟经典文句,显示“道”的崇高深奥的魅力,掀开古道神秘的面纱,阐发人的自性光辉巨大的潜能,揭示个体生命走向解脱、超越极限的可能和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 本书结合科学探测和芸芸众生存在的境况,深入经典,使道与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对应关系浅显化、鲜活化,启迪智慧,开阔眼界,利于把握自性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专著内容共五卷,分卷要旨: 卷一“渊兮湛兮篇”,直面传统文化之核心——道学,揭示大道即为真心、自性,本卷通过对《道德经》、《庄子》、《六祖坛经》、《玄奘传》、《首楞严经》等相关经典的阐释,探寻中华文化之心。卷首《庄子对后世学者的担忧》一文,提出了历史和现实中关于人自身发展的严重缺失,而这种缺失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六祖教人找自性》、《老子传道的智慧》两篇文章,集中显示大道在于自性的纯真,并非某种外来神秘力量所能够赐予。而《熟视无睹的心》、《汝知身中有不灭耶》两篇文章,则是理解以上观点的基础,文中用启迪诱导的方式,由表及里,向人们显示真心之广大,引导人们认识自性、真心,即“反求诸己”,并且强调,对自性、真心的体悟,必须通过心香实践去实现,而不能执着于任何语言文字和外在灌输。《玄奘大师的净土向往》一文,是向道、证道的著名成功范例,鼓励人们树立信心。 卷二“精真洞然篇”,集中揭示宗教文化中的解脱之道。如《佛教的文化品格》一文,从历史、人文视角,分析佛教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与世界其他宗教的关系,包括同一性和差异性;《三袁之*话归宿》一文,结合古代其他典籍,重点剖析明朝著名文学家袁宏道《西方合论》,认为该书理论系统,对于指导自性修证以及净土追求,意义极为重要;《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一文核心是显示古佛之道,让人体悟心源即道的法理,避免盲目外向祈求而陷入迷信;《死与亡隐藏了什么》一文,则陈列出经典对死亡的观点,展示信道之由。 卷三“流变三叠篇”共8篇书稿,是对经典中世界的认识,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包括宇宙学、天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融入作者《周易》研究新发现,对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等天体存在规律进行了深入探索。其中《须弥山王与银河系中心》一文,主要通过先后天八卦图的对比,借助于现代科考成果,对人类在帝尧、女娲末年两次全球性大灾难原因进行探究,并对所谓“玛雅预言”的荒谬性进行批判。《天外有天高几许》、《遥不可及的邻居》等文,援引佛经向人们介绍银河系、地球中的生命存在和河外星系的情形,从现代天文学角度予以必要的印证。《兔子如何会寄迹月轮》、《鲲鹏并非虚有》、《海水曾经是天堂的清洁水》、《畜生原来会说话》、《让日月丧失光明的阿修罗王》等文,则是对经典中提出的一些奇特生命现象予以介绍和分析。 卷四“不舍昼夜篇”,则是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生命特质的揭示。如《我们怎样来到世间?》(上下篇),从人性、心理学、考古、文化典籍等多方面,犹如画卷舒展,对人类在世间的存在及其意义着意凸显,重点援引《起世经》、《法苑珠林》等佛教经典对成住坏空四“中劫”内人类的出现和消失予以阐释,同时对各种生命的中间状态“中阴身”的特点进行描述。《圣人之言信而有征》一文,通过儒家、道家经典读解,对经典与现实的关系做了仔细对照,并通过三教典籍和古代历史记述分析,对古代“圣人”存在的社会历史价值以及龙、地震等现象进行剖析。《孔子说人有五种》、《出离地狱的生命特质》是对生命类型和改造途径的揭示。《挥宵练以拟起世缘》是对人的情欲、淫欲的研究,帮助人们正视并及时、正确化解人类的作恶造罪之源。 卷五“相在尔室篇”集中体现了对修证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偏差的认识。针对人们对大道修证所谓“超凡脱俗”的模糊观念,书中明确提出“多情乃佛心,终不舍众生”。针对一些修行人种种错误心理,本卷通过“古风”形式,从经典中采撷出修行路上误入邪魔之道的状况,凝炼成诗,便于记忆,提醒人们树立正确信仰。本卷中《生与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众生残厄为哪般》等文章,通过对《聊斋志异》、儒道佛经典相关内容的开掘,对传统文化中的轮回、报应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指出各种误区。 书中特别提出,弘扬传统文化,品读经典,是对自我灵魂的锤炼,也是对现代文明的充实,是对社会进步的促进,并不是盲从和复古。作者从解读传统经典入手,积极肯定诸如“实践论”、“为人民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等哲学思想和执政理念。对于宗教信仰问题,书中强调,树立信仰必须志向纯洁,从体认、改善自性出发,绝对不能贪著,否则的话,就是效法形貌,全然一副自私自利摸样。书中对一些祸害人类的封建迷信现象和一切邪教表示深恶痛绝,对其种种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的奇谈怪论予以有力的驳斥。书中特别提示,不能把信仰与世间事业、工作、学习等对立起来,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全书的编排思路和次序是,大道——信仰——世界——生命——修证,能够反映出作者对宇宙、人生、道德、社会、科学等问题的思辨精神和心路历程,也符合现代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思想。书中融合古今中外各种文明成果,包括现代政治领袖的思想,彰显出异彩纷呈的文化思想,对于处于不精神境界和生活层面的人们,产生着切实而具体的引领作用,谁也无权排斥和否定。对待文化之要旨,重在具备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而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我们倍加珍爱,全面认识,不断开掘。 书中呼吁,弘扬中华国学,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共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民的积极投入。

经海酌波 本书特色

《经海酌波》是一部阐释经典,普及经典的尝试之作。是作者张忠勇研读文化典籍特别是儒道佛经典二十余年的心血结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励小捷同志为书作序,点明著书之由:让经典贴近时代和群众,融入人类求真务实的探索之旅。这本书对人生,天下以及天然征象做了重新审视。作者张忠勇年青时即钟情经典研读,多年来致力于儒道佛研究。结合其他文化典籍、现代科技成果、当代人文研究论著等,于传统国学的背景下,联系世界文化优秀成果,深入开掘和剖析佛学的文化内核,试图以现代方式解读佛教及古代经典。全书5卷35万余字、并有多幅插图。《经海酌波》以学术精神,由远及近,曲意解道面目,直指心性渊奥,旨归在于道德教育。全书以经典为据,精心选材,三教互证,兼及史籍、科考等。

经海酌波经海酌波前言

有一面镜子,映照万物和内心,假如没有它,世界和万物就无所谓有没有,每个人都可以找一找,它就在生命的灵动当中。这面镜子,是一切有情生命无上的瑰宝,也是宇宙的奇珍。没办法形容,没办法比拟。请放心,镜子永远不会丢失。但人却经常会被镜子中的世间万象搞的晕头转向,从此,镜子中的东西就被看作是一种异乎寻常的真实,直叫人生死相许。

经海酌波 目录

《经海酌波》目录 序 自序 卷一 渊兮湛兮篇(六篇) 一 庄子对后世学者的担忧 二 玄奘大师的净土向往 三 熟视无睹的心 四 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五 六祖教人找自性 六 老子传道的智慧 卷二 精真洞然篇(四篇) 七 佛教的文化品格 八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九 死与亡隐藏了什么 十 三袁之*话归宿 卷三 流变三叠篇(八篇) 十一 须弥山王与银河系中心 十二 天外有天高几许 十三 遥不可及的邻居 十四 兔子如何会寄迹月轮 十五 鲲鹏并非虚构 十六 海水曾经是天堂的清洁水 十七 让日月丧失光明的阿修罗王 十八 畜生原来会说话 卷四 不舍昼夜篇(六篇) 十九 圣人之言 信而有征 二十 孔子说人有五种 二一 我们怎样来到世间(上) 二二 我们怎样来到世间(下) 二三 出离地狱的生命特质 二四 挥宵练以拟起世缘 卷五 相在尔室篇(九篇) 二五 古风·何为乎多情 二六 古风·不作圣心 名善境界 二七 古风·经论邪魔 二八 众生残厄为哪般 二九 苦不堪言之言 三十 生与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三一 中箭者的悲哀 三二 百岁何如 三三 人有八种弊恶态 后记

经海酌波 节选

寻宝之途,见于各种经典,只是我们眼界狭隘,活生生将其逐一判开分别。心性,为一切经典之心,和每个人本具之心,息息相通,怎么能够于中见外?看似古老,实则生机勃勃;说来遥远,原来就在心田。“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四十二章句经》)。经典是为人们解除无谓束缚的,是指导人们走向自由解脱的,所以,它本质上是鲜活透亮的,不能当死书来读,也不能当成学问执著。自古以来,大道被世人视为高深莫测或子虚乌有,经典则指出直了本心便是,就那么简单容易。老子所谓恒常之道不可言道之说,并非故弄玄虚,封闭人类求道之门,断绝解道之想,而是意在提示,对道的领悟,重在实践,用心体证,而不能执着于一切语言文字,也不要企图靠人传授。《金刚经》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经海酌波 作者简介

作者:张忠勇甘肃庆阳师范中文高级讲师,中国教育学会甘肃分会会员,甘肃诗歌学会会员。主要论文有:《呐喊,彷徨与中国小说的现代化》(《鲁迅研究》),《整体性思维方式与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特质》(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第3期),《古代文学自主性教育》获全国中师语文学会一等奖。《文选教学中的语言教育问题》获甘肃省师范青年教师论文竞赛一等奖(甘肃教育获奖专辑)。
主要著作:报告文学《背起爸爸上学》(合著,光明日报出版社);《中国企业家事迹成长录》(合著,甘肃人民出版社);《中小学语文作家作品词典》(群众出版社);《中师生优秀教案选编》(科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