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作者:黄菎威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年:2011-11-01

评分:4.5分

ISBN:9787807529224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此书通过对《本际经》的全面阐述和解读,试图探索该经思想与佛学、儒学相互关联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该经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佛道论衡的思想成果,该经与其他道经、道书的关系,及如何评价该经在道教经教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黄崑威的博士论文《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是在对六朝时期哲学思想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就《本际经》的思想所作的全面分析研究,为该时期道教思想研究的深化做出了贡献,也为推进古代’哲学思想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目录

序绪论一 《太玄真一本际经》文本、思想价值及作者二 《太玄真一本际经》研究成果及思想研究综述三 本书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产生的时代及思想背景一 时代背景二 思想背景本章结语第二章 “本际”奠义与《本际经》引言**节 《本际经》之“本际”义第二节 “本际”与“无记”一 “本际外道”与佛教中的“本际说”二 佛教经典中的“本际”第三节 “本际”“道”“自然” 一 吉藏所理解的“本际”与“道”二 《老子》之“道”的思想特征与“本际”三 《老子》之“自然”的思想特征四 佛道论衡中的“本际”、“道”、“自然”第四节 “自然”与“因果”一“本际”之辩背后的“自然”与“因果”之争二 “因果”“自然”“因缘” 三 中古道教对佛教因缘及轮回报应学说的吸纳四 《本际经》中的“因果”与“因缘”第五节 “本际义”与中国佛教一 《宝藏论》中的“本际”义二 永明延寿之《宗镜录》中的“本际”义本章结语第三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体论思想引言**节 从道家之“道”到道教之“道”一 “道论”与本体论二 中国哲学语境中的“道”三 “道”的实体化与“神化”四 “道体”的彰显第二节 “道体”与“元始夫尊”一 《本际经》论“道”二 “无本”与“空”三 “人性”与“神性”四 “法身”义滥觞第三节 “道体”与“法身”一 “法身”为本二 诸分身是“迹”三 “本迹”义源流四 “法身”与“神本”本章结语第四章 《太玄真――本际经》的道性论思想引言**节 《本际经?道性品》对“道性”的定义第二节 “道性”与“心性”――《本际经》道性论思想特征第三节 道教“心性”思想源流第四节 “道性”思想的理论嬗变――《本际经》之外的道性论本章结语第五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判教思想引言**节 判别“正经”、“正法”一“天台”智颉、“三论”吉藏判释“外道”和“俗学”二 “十二印”――《本际经》的十二条判教标准三 “十二法印”的理论特质四 “法印”中的“大我”及“常、乐、我、净”思想五 “大我”之说与中古时期的佛教中国化第二节 “重玄”之道与大乘道教一 “重玄”概念的提出与定义二 “重玄”够解释学与《本际经》中的“重玄”之道三 中观般若学视域中的“重玄”之道与鸠摩罗什《老子注》 四 《本际经》中的“二谛”、“中道”思想五 中国佛教思想界视域中的“重玄”第三节 分别教法一 “具十二印”与“应三洞者”二 “三洞”与三洞分类法三 “三洞”与“三乘”四 《本际经》中的“三乘”与“十二事”第四节 《本际经》与道教经教体系一 灵宝派经教思想流变及《本际经》的灵宝派经教思想特征二 《本际经》对灵宝经教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本章结语结 语参考文献后 记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节选

黄崑威的博士论文《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是在对六朝时期哲学思想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就《本际经》的思想所作的全面分析研究,为该时期道教思想研究的深化做出了贡献,也为推进古代’哲学思想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

黄岜威,祖籍江西吉安,生于北京。曾就学于苏州两园戒幢律寺戒幢佛学研究所,后就读于苏州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敦煌学方向博士后、湖北襄樊学院释道安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宗教。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