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小札

唐诗小札

作者:刘逸生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2011-12

评分:8.7

ISBN:978751530245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刘逸生,男,1917年7月生,广东中山县、人。自幼失怙,复无师承,全赖自学。曾在香港《正报》、《华商报》及广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从事编辑工作共三十年。1979年转入暨南大学新闻系,1982年离休。现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著有《唐诗小札》、《宋词小札》、《龚自珍编年诗注》等十余种,又主编《中国代诗人选集》四十种及《中国古典小说漫话丛书》(又名《小说轩》)十五种。

作品目录

王勃陈子昂张若虚王湾王之涣王翰王昌龄孟浩然王维祖咪刘慎虚孟云卿高适岑碜李白杜甫严武刘长卿张继郎士元钱起书应物芦纶李益柳中庸孟郊韩愈柳宗元吕温李贺贾岛张籍刘禹锡元稹白居易许浑徐凝杜牧李商隐温庭筠崔橹陆龟蒙聂夷中罗隐韦庄张泌葛鸦儿
· · · · · ·

作者简介

刘逸生,男,1917年7月生,广东中山县、人。自幼失怙,复无师承,全赖自学。曾在香港《正报》、《华商报》及广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从事编辑工作共三十年。1979年转入暨南大学新闻系,1982年离休。现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著有《唐诗小札》、《宋词小札》、《龚自珍编年诗注》等十余种,又主编《中国代诗人选集》四十种及《中国古典小说漫话丛书》(又名《小说轩》)十五种。

精彩摘录

  在陈子昂现存的诗篇中,《感遇》三十八首自然是他的重要作品。在这些篇章里,作者比较直截地抒述了自己对许多问题的想法和看法。这对于研究陈子昂来说,自然是很重要的材料;可是,就其他一些看来不大重要的诗篇上,在作者偶然透露的思想闪光中,也未尝不可以看出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态度,并且不失为评价作者生平为人的参考材料。这里选取他的《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并且借此窥看作者在抒情小诗中的艺术造诣。  诗是酬答一位叫晖的和尚而写的。晖和尚赠给他一首诗,大抵写的是秋夜山亭的景色(诗已失存)。诗人于是回答了一首。看来那时候诗人也是住在僧寺里面。  开头两句便已是一幅很美的秋夜景色。“皎皎白林”,写出寒林的萧瑟以及它在月光照射之下反映出来的一片皓白。再用“秋”字点出节令。——这是画图中的近景。第二句“微微翠山”则是画图中的远景了。因为是在月光底下,所以远山才显得轮廓朦胧,看上去不十分真切,所以句中下了“微微”二字。最后一个“静”字,又不仅达出远山之神,而且还烘托出夜里的气氛。这两句写山中的秋夜,写秋夜有月,形象幽美,耐人体味。  三、四两句转到自己身上。自己住在山寺里,看见满眼秋色,感到节气已经变换了。但第三句包含的感情内容并不如此简单。从整首诗来看,可以体会出诗人由于景物的变化,产生了许多感想。因为想得很多,心情有点烦乱,后来索性打开门扇,独个儿坐在那里,呆呆地看,呆呆地想。第四句的“独坐开轩屏”,便是在这种烦乱的感想底下,像有目的又像没有目的的一种行动。进入五、六句,又是一种境界。它看来还是写景,不过,已经更多地渗进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在内。上面说过,诗人开门独坐,目的并不在于欣赏眼前的景色,所以这时候,耳畔的风声和泉声,忽起忽落,有时两种声响又交织成一片,很杂乱,听起来就仿佛同自己心里的思潮混合在一起,很不容易分别开来。至于满地的月色和草上的露珠,又朦胧,又...

——引自第6页


王维的山水诗,常是表面热闹而内里恬静;杜甫的山水诗,却往往表面闲适,骨子里仍是一片焦灼苦闷。

——引自章节:江亭129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