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自然學設計

向大自然學設計

作者:孟磊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年:2011-1-20

评分:8.8

ISBN:978957696690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知道如何在城市打造綠色景觀,成為自己的生活設計師嗎?

想要成為享受都市便利,卻又能不完全依賴自來水、超市食物的生活達人嗎?

想知道如何將一塊荒廢耕地,打造成生產力高的永續農園嗎?

本書作者Peter是台灣第一位引進並實踐樸門的永續生活設計師。隨太太慧儀定居台灣近二十年,住過都市頂樓公寓,也住過遠離塵囂的鄉村,他們將現身說法與大家分享:如何透過觀察與互動、把問題看成正面的資源等原則,在公寓社區、鄉間農田涵養水源,營造沃土,自耕自食,與鄰居一起創造夢想生活;如何與雜草、動物作朋友,創造與自然共榮,食物垂手可得的永續農園。

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

「樸門永續設計」的英文「Permaculture」,是由permanent(永久的)、culture(文化),以及agriculture(農業)所組成的新詞。樸門的精神是巧妙運用自然、模擬自然,以永續的方式提供人們食物、能源,以及其他物質與非物質的需求。它是一套宏觀的設計系統,不僅能以友善地球的方法生產食物,更能引領人類設計永續的居所,小至陽台、屋頂、後院,大至社區、村落或一個國家,甚至無形的社群關係。

1974年於澳洲興起後就席捲全世界,成為澳洲的重要出口智慧。其影響無遠弗屆,無論各行各業,市井小民、農夫、政府人員、教職等各行各業的人都能應用。創始人比爾.墨立森(Bill Mollison)更因而獲頒另類諾貝爾和平獎(alternative Nobel Prize, 1981)。

本書是台灣首次將樸門三四十年來的創始過程、發展歷史、精神與核心倫理做出精闢的介紹,作者也將自身對樸門融會貫通的設計原則做公開分享,啟發你我與自然合作的能力與潛力,輕鬆學習這套具體可行的永續生活設計工具,幫助你我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書特色

1.一本落實永續生活的實踐手冊

樸門是一套用來支持人類永續生活的設計系統,主要精神是模仿大自然的運作模式,運用來它設計環境與生活,無論是商業、法律、家庭管理、農業等所有的領域都能夠運用。樸門時時刻刻都在提醒,人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生活設計者、也是與萬物和諧共處的生態設計師,因此你我就是台灣、全世界能否轉型成為永續社會的關鍵人物。「世界改變,從自己開始!」

2.樸門永續設計獨門know-how,讓農耕更輕鬆

提供台灣農友、新都市農夫、有心想返鄉過田園生活的人,達成省力護地並享有豐厚收成的耕作之道。舉凡土壤重建、沿等高線集水、菜園地景規劃、厚土栽培、不翻土、不除雜草、家畜協力合作整地、堆肥製作及運用、用太陽能來烹煮食物、雨水收集、可食地景、在地飲食或種子保存等等獨道的樸門永續設計know-how,輕鬆又有效地收集地球難能可貴的陽光、土壤、水、植物,以及世代傳承的在地智慧,教你過更師法自然的永續農耕生活。

3.打造永續城市的行動提案,讓都市生活又綠又有趣

書中提出創造城市韌性的提案,舉凡將食物生產帶回城市,例如將小陽台、屋頂花園、都市公園等打造成可食用地景;提升城市的水源自主率,不再依賴從水庫而來的自來水;拉近人與人的緊密關係,例如社區照護及共學行動、以物易物的社區經濟制度等等,都將創造在地幸福感、大大提振在地經濟活力。

4.粹煉樸門師法自然的15個設計原則,輔以國內外經典案例翔實解說

樸門是一門與自然合作的設計學,也是一種能夠創造永續且循環不息系統的設計方式。本書整理出15個師法自然的樸門設計原則,幫助人類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可再生自然資源的設計。例如「把問題看成正面資源的原則」提醒的是,當生態系某種生物數量過多,一般作法是想辦法把問題物種去除,但當懂得與大自然合作,就會發現自然界的回應是大方增加其他的物種。因此,當遇到問題時,不妨視為一道有趣的謎題,並試著與自然合作解解看吧!

5.作者是台灣唯一樸門認證講師,實踐並推廣樸門的權威

作者孟磊是國際上認可的樸門永續設計專業設計師,同時是台灣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獲得樸門教師認證之講師。他走訪樸門的發源地澳洲學習,並親身見識樸門生態社區的魅力,將所學所聞實踐在生活和教學中長達十多年。另一位作者江慧儀具有十五年的環境教育專業經驗,在孟磊的耳濡目染下學習樸門永續設計。兩人在全台各地包括社區、農村、學校,已受邀將近500場環境相關教學與樸門設計課程。上過課的學員數千人,也是媒體經常邀訪的專家。

作品目录

推薦序1 1
一本拯救台灣和世界的指南/文魯彬 11
樸門樹開的第一朵花/黃盛璘 14
尋找樸門的旅人/褚士瑩 16
作者序 照顧自己也照顧地球 19
前言/尋找方向的旅人 23
Chapter 1 當墨立森碰上洪葛蘭:樸門的緣起與發展 35
一對師生,碰撞出全球的永續生活運動 38
集自然與人文、傳統與現代大成的墨立森 42
永續生活理論與實踐兼具的洪葛蘭 46
樸門永續設計席捲全世界 48
chapter 2 以大自然為師:樸門的精神 53
師法自然是樸門的活水源頭 56
充滿模式密碼的【樸門樹】 69
再生型設計讓萬物生生不息 73
什麼不是樸門永續設計? 79
【樸門小百科】 55
Chapter 3 人人都是生活設計師:樸門的設計原則 85
充滿自然智慧的樸門設計原則 88
現在,就重新設計你的生活! 127
Chapter 4 借鏡他山之石:實踐永續之夢的經典案例 129
大衛的楓樹有機農園 131
宜營生態社區 139
羅賓的彩虹之境樸門鄉居社區 142
羅賓的鴨嘴獸農園 149
好的設計讓生活愈來愈輕鬆 160
【樸門小百科】 136
Chapter 5 風之谷家園:台灣的樸門鄉居實踐 163
打造風之谷家園 165
改造第一步:觀察與記錄 166
改造關鍵:收集陽光、土壤、水等五大元素 173
鄉居樂活:懶惰又認真的生活 176
〔實踐行動一〕耕耘雞是菜園的好幫手 177
〔實踐行動二〕厚土不翻土,土壤健康又平衡 183
〔實踐行動三〕運用同伴植物,創造高生產力 187
〔實踐行動四〕肥水不落外人田,循環零廢棄 189
〔實踐行動五〕讓水慢下來,好好收集並善加利用 192
〔實踐行動六〕與太陽共舞,運用在地能源 197
〔實踐行動七〕從菜園到餐桌 199
鄉居生活中的好朋友 201
樸門永續設計有助於維繫五大元素 206
【樸門小百科】 185
Chapter 6 在城市輕鬆擁抱綠生活:台灣的樸門城市實踐 209
不用逃離城市也能一圓田園夢 211
我心中的永續城市 213
城市轉型運動就從你我開始 218
從「小」開始 244
從當下開始! 247
讓城市也成為永續樂土 249
【樸門小百科】 229
附錄一:樸門分享 251
善用舊材料的創意改造專家/
只要有心,處處都是耕地/
農場生態平衡,成果人人驚豔/
向自然學習,追求更整合的生命 252
附錄二:樸門永續設計的相關課程及活動 257
· · · · · ·

作者简介

孟磊Peter Morehead

1999年,在澳洲樸門永續設計研究中心完成樸門認證課程(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 PDC),之後在陽明山平等里應用樸門打造了風之谷家園。2006年,於美國完成樸門教師認證課程,成為台灣第一位受過樸門教師認證之講師。十年來,廣受全台的社區、農村、學校、企業等,邀約講授樸門永續設計。

孟磊與慧儀共同創立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他現為樸門永續設計專業設計師、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理事長。擅長系統性環境設計、土壤復育、有機農耕、被動式太陽能設計、適切科技研發等。

孟磊大力推動生態城市、都市農耕,倡導在「在都市空間中收集陽光、水、土與在地智慧」的生態社區計畫,曾規劃博仲法律事務所屋頂生態園、參與台灣師範大學生態屋頂設計;倡議無消費日、社區貨幣等;近兩年重新投入農村,在台東籌設樸門學習基地,並為私人進行設...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坊间常出现一些报道与广告,说哪款新型车种最省能、环保。这些减少污染与减低地球温度的努力确实值得鼓励;然而,如果不重新设计交通运输系统,而把焦点放在特定的汽车生产技术上面,只是为汽车拥有人在设计,而没有为行人与其他众多不同交通工具的使用者设想,那就是一种忽略系统层面,过于着重片面的思考模式,改变将会相当有限。如果考虑城市里所有组成元素的需求与产物,将城市重新规划,也许不再需要耗能的汽车高速公路或高架桥来容纳大规模的车辆运输。●为了加强会员与农园之间的连接感,每周我都会做一份会讯,分享这周蔬果生长的情形、采收的状况、农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或是遭受到什么虫害或意外的霜害,同时也会提供环境与农业相关的讯息。●生态社区是意识社区的一种,多由一群拒绝加入现代文明盲目发展趋势的人,聚集在一起所创造的永续聚落。这群人凭借着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观,回归家庭、社区与土地,重新拾回身为人的基本技能,创造以人为尺度的生活环境,并学习如何在有限资源的限制下,更有意识地经营可以时代传承的生存模式。居住者的活动,皆无害地融入自然环境,让其得以健康发展,并且成功存续到无止尽的未来。生态社区多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色,例如推行社区货币制度,辅助在地经济活动;自营有机农场或是参与社区支持型农业系统;经营小型且对地球环境友善的社会事业;以当地的建材修筑自然建筑,营造居住空间;发展适切的技术,以及包括使用当地开发的再生能源、水资源的保育与管理、废污水的现地处理、居民共食、共煮、共学等等。根据研究,这些生态社区的平均金钱收入虽然较低,但生活品质与幸福感却高出许多。因为其核心价值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关系。由于降低了对金钱的依赖,居民有更多时间从事创造、工艺、并追求灵性层次的满足与富裕。碳足迹也仅有一般社区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生态社区的存在证明了人类可以透过互助、自愿...

——引自章节:书摘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