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十讲

词学十讲

作者:龙榆生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2011-2

评分:9.3

ISBN:978720008466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又名龙七,别号忍寒居士。江西万载人。1928年起,先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一生致力于词学研究。曾主编《词学季刊》、《同声月刊》。著有《中国韵文史》、《词曲概论》、《唐宋词格律》、《唐宋名家词选》等。

作品目录

第一讲 唐宋歌词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
第二讲 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
第三讲 选调和选韵
第四讲 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
第五讲 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
第六讲 论对偶
第七讲 论结构
第八讲 论四声阴阳
第九讲 论比兴
第十讲 论欣赏与创作
附录一 四声的辨别和练习
附录二 谈谈词的艺术特征
附录三 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
· · · · · ·

作者简介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又名龙七,别号忍寒居士。江西万载人。1928年起,先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一生致力于词学研究。曾主编《词学季刊》、《同声月刊》。著有《中国韵文史》、《词曲概论》、《唐宋词格律》、《唐宋名家词选》等。

精彩摘录

此外,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俨然一首七绝,不过破第三句的七言为三言两句,并增一韵而已。……至于北宋词家一般经常使用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这又是一首七律,不过破第五句的七言为三言偶句,并增一韵而已。有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俨然两首完整的失黏格七绝,不过上半阙增一个两言短韵句,下半阙增两个两言短韵句而已。至于《浪淘沙》一曲,唐人原多沿用七绝形式,加虚声以应节拍,例如刘禹锡所作: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后来演化成长短句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在四个七言句子之外,增加了四言四句、五言两句,就变得复杂多了。但在每句中的平仄安排,仍然和绝句没甚差别,不过上下阙前三句都是句句协韵,表示情感的迫促,至第四句才用仄收,隔句一协,略转和婉,与七绝情调有所不同而已。再如《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传为李白作,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这是混合五、七言绝句形式而加以错综变化,组织成功的。前后阕都用两句换韵,平仄互转;开首两个七言句的平仄安排又...

——引自第17页


由于这类歌曲多流行于市井间,以渐跻于士大夫的歌筵舞席上,作为娱宾遣兴之资,内容是比较贫乏的。从范仲淹、王安石开始,借用这个新兴体制来发抒个人的壮烈抱负,遂开苏轼一派“横放杰出、是曲子中缚不住”之风。

——引自章节:第一讲唐宋歌词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