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后果

现代性的后果

作者:安东尼.吉登斯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1-2-1

评分:8.5

ISBN:978754471577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安东尼·吉登斯(1938—)战后英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1938年出生于北伦敦的埃德蒙顿,1976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莱切斯特大学、西蒙·弗雷泽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剑桥大学,1997年起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吉登斯一直处于当代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前沿,他的著作综括了近三十年来的社会政治变革,尤以构成理论和“第三条道路”的学说为全球学界所瞩目。他还是布莱尔政府的重要智囊之一。他的主要著作还有:《社会学》(1982)、《社会的构成》(1984)、《民族国家与暴力》(1985)、《超越左与右》(1994)、《第三条道路》(1998)。

作品目录

第一部分
导言
现代性的断裂
安全与危险,信任与风险
社会学与现代性
现代性,时间与空间
脱域
信任
现代性的反思性
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
本章概要
第二部分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现代性的全球化
两种理论观点
全球化的维度
第三部分
信任与现代性
抽象体系中的信任
信任与专业知识
信任与本体性安全
前现代与现代
第四部分
抽象体系与亲密关系的转变
信任与个人关系
信任与个人认同
现代世界中的风险与危险
风险与本体性安全
适应性反应
现代性的现象学
日常生活中的脱技能化与再技能化
对后现代性的异议
第五部分
驾驭猛兽
乌托邦的现实主义
未来导向:社会运动的作用
后现代性
第六部分
现代性是一个西方化的工程吗?
结语
· · · · · ·

作者简介

安东尼·吉登斯(1938— ) 战后英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1938年出生于北伦敦的埃德蒙顿,1976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莱切斯特大学、西蒙·弗雷泽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剑桥大学,1997年起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吉登斯一直处于当代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前沿,他的著作综括了近三十年来的社会政治变革,尤以构成理论和“第三条道路”的学说为全球学界所瞩目。他还是布莱尔政府的重要智囊之一。他的主要著作还有:《社会学》(1982)、《社会的构成》(1984)、《民族国家与暴力》(1985)、《超越左与右》(1994)、《第三条道路》(1998)。

精彩摘录

“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从而形成了其生活形态。在外延和内涵两方面,现代性卷入的变革比过往时代的绝大多数变迁特征都更加意义深远。在外延方面,它们确立了跨越全球的社会联系方式;在内涵方面,它们正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和最带个人色彩的领域。”

——引自第4页


在现代社会活动数不清的背景中,构成日常生活的种种彼此相遇的,是被霍夫曼称之为"世俗的不经意"的东西。这种现象要求显示这种不经意的人具有复杂而高度熟练的自我管理能力,即使它看起来仅仅是最微弱的暗示和信号。在城市的人行道上,两个人相遇,又擦肩而过。还能有什么比这更平常和更乏味呢?在一个城市某一街区内,这样的事一天就会发生上百万次。然而在这里发生的,是身体管理的细微方面同现代性的某些最普遍特性的明显联系。"不经意"所展示的,不是冷漠。更确切地说,它展示的,是对可被称之为礼貌的疏远的刻意控制。当两个人彼此走进时,每个人都急速地扫视一下对方的面孔,但当他们擦肩而过时却又都转移目光。霍夫曼把这称为相互"朦胧"。这短短一瞥,表示承认对方不仅是一主体行动者,而且也可能会彼此认识。捕捉他人的目光只是短暂的瞬间,擦肩而过时却举目遥看前方,与之伴随的是一种不带敌意的含蓄态度。

——引自第71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