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作者:梁思成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年:2011-4-1

评分:9.0

ISBN:9787513507325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作品目录

1 Art and Architecture(1947)
艺术与建筑(1947)
2 Chinese Architecture(不详)
中国建筑(不详)
3 In Search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North China (extract) (1940)
华北古建筑调查报告 (节选) (1940)
4 A Han Terra-cotta Model of a Three-storey House(1933)
一个汉代的三层楼陶制明器(1933)
5 Buddhist Cave Sculpture(1940)
佛教石窟造像(1940)
6 Five Early Chinese Pagodas(1941)
五座中国古塔(1941)
7 The Chinese Oldest Wooden Structure(1941)
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1941)
8 Two Liao Structure of Tu-lo Ssu, Chi Hsien(1932)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1932)
9 Letter to Wilma Fairbank (1956)
致费慰梅的信(1956)
10 Letter to Alfred Bendiner(CV Included)(1947)
致阿尔弗雷德 • 班迪纳的信(内附履历)(1947)
Glossary 专有名词表
11 Supplementary Plates from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补充图片
· · · · · ·

作者简介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精彩摘录

此次独乐寺辽物研究中,因梁枋斗栱分析而获得之最大结果,则木材尺寸之标准化是也。清式用材,其尺寸以“斗口”为单位,制至繁而计算难。而观音阁全部结构,梁枋千百,其结构用材,则只六种,其标准化可谓已达极点。

——引自第197页


至于木建筑遗例,最古者当推日本奈良法隆寺飞鸟期诸堂塔,盖建于我隋代,距今千三百载。然日本气候湿润,并非特宜于木建筑之保存,其所以保存至今日者,实因日本内战较少,即使有之,其破坏亦不基烈,且其历来当道,对于古物尤知爱护,故保存亦较多。至于我国,历朝更迭,变乱频仍,项羽入关而“咸阳宫室火三月不灭”,二千年来革命元勋,莫不效法项王,以逞威风,破坏殊甚。在此种情形之下,古建筑之得幸免者能有几何?

——引自章节: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1932)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