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

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

作者:Aaron Copland

出版社:SIGNET CLASSICS

出版年:2011-4-28

评分:9.4

ISBN:978045153176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艾伦·科普兰(Aaron Copland,1900-1990)

1900年11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当代知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讲演者。他不仅是美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还是20世纪创新者中的先锋,曾获1967年奥斯卡配乐奖。

作者简介

艾伦·科普兰(Aaron Copland,1900-1990)

1900年11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当代知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讲演者。他不仅是美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还是20世纪创新者中的先锋,曾获1967年奥斯卡配乐奖。

精彩摘录

我对肖邦和莫扎特音乐的爱好像别人一样强烈,不过当我坐下来写我自己的作品时,这种爱好对我一点用处也没有,因为他们的世界与我的不同,他们的音乐语言也与我的不同。他们作曲的基本原则在今天也象他们所处的时代那样富有说服力,不过同是运用这些原则我们有可能并确实会产生一些不同的结果。当我们接触一首严肃的现代作品时,我们必须认识作曲家的意图是什么,此后期待听到与过去习惯的作法不同的处理手法。……现代的旋律,特别是器乐作品中,可能是“不能唱的”,这是因为它们有时远远超出人声的范围;或是由于它太转弯抹角,太参差不齐,太支离破碎,以致没有一种能使人立即被吸引过去的效果。这些有可能暂时使听众感到困惑。不过,作曲家一旦掌握了现代旋律创作的广阔天地,就很难让他再回到早期的平易的、有时很明显的旋律上去。如果作曲家确实是有天才的话,反复地听他的作品就会明确其复杂的线条的持久的感染力。最后,更多的责备是现代音乐好像回避情绪和感情,与其说它具有某种感情涵义不如说它只是理智的、巧妙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是不足以纠正人们所坚持的这种误解的。如果你感到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是冷冰冰的和理智的,你最好问一下自己是否在使用一种并不适用的比较标准。大多数音乐爱好者并未能意识到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浪漫派创作手法的迷惑。我们的听众已经习惯把十九世纪音乐的浪漫主义看成是音乐艺术本身。由于浪漫主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法,他们倾向于忘了早在浪漫派兴起前几百年伟大的音乐作品就出现了。巧妙的是,大部分现代音乐与早期音乐的审美联系,其密切程度超过与浪漫派作品的。杰出的浪漫派作品所采用的不受拘束的和个性化的热情洋溢的手法已被我们所摒弃。在现代作品中即使是那些有浪漫色彩的部分在表达时也是非常小心谨慎的和毫无夸张的。所以,不言而喻浪漫派运动在十九世纪末期已经发展到了顶点,从中不可能再提炼出什么新鲜的东西了。

——引自第165页


  如果你对音乐的反应能力持有自卑感,最好把它丢掉。这些自卑感常常是毫无根据的。  无论如何,在你对“有音乐才能”的含义有所理解之前,没有理由为自己的音乐才能感到灰心丧气。关于“音乐才能”是由什么组成的,流传着许多奇怪的看法。人们常说,“他或她看了一次演出,回家后就能在钢琴上把所有的曲调弹出来”,以此证实某人肯定有音乐才能。单凭这个事实的确说明这人有一定的音乐才能,但这并不表明他具有我们将要在这里讨论的那种对音乐的敏感性。善于模仿的表演者还不是演员,而音乐的模仿者也不一定是音乐才能很强的人。另一种看法力图以具有绝对音高的听觉作为音乐才能的标志。当你听到a时能把它辨别出来,有时是有用处的,但当然不能单凭这一点就说你有音乐才能。这只能说明你有那么一点音乐辨别能力,与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对音乐的真正理解关系不大。  不过,对具有高度潜在的理解力的聆听者有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当他听到一支旋律时必须能够把它辨认出来。如果有“音盲”这种事情,那就意味着无辨认曲调的能力。我对这种人表示同情,可是爱莫能助,正像色盲无助于画家的命运一样。不过你要是有把握辨认一支特定的旋律——不是唱这支旋律,而是当有人弹奏它的时候能辨认出来,即使在间隔几分钟之后并在弹奏几支不同的旋律之后也能辨认——你就掌握了深入理解音乐的钥匙。

——引自第2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