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黑莓

哈姆雷特的黑莓

作者:威廉·鲍尔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1-6

评分:7.5

ISBN:978750862785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哈姆雷特的黑莓:走出拥挤的数字房间》内容简介:网络让我们与整个世界处于连线的状态,世界上的任何人与我们可以“一线相牵”,这些本是好事,但是,电脑、手机、MP4、PSP等构成的“屏幕”(screens)世界也让我们失去了本真的生活状态。处于数字时代的我们失去了一件宝贵的东西,一种传承已久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用一个词概括起来,就是“深度”:思维的深度,情感的深度,关系的深度,工作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度……

我们向这些“屏幕”妥协得太多了,我们因为数字技术背负过多的信息,我们因为数字技术变得人情冷淡,因此陷入缺乏思考的浅薄的年代——鲍尔斯称之为“数字极端主义”的时代。

要在数字时代找回真正的生活,我们不妨回到过去,阅读哲人们的历史:从柏拉图、莎士比亚到富兰克林,再跨越到马歇尔•麦克卢汉……而作者的利器就是用这些大人物的思想,贯穿我们的生活“琐事”,告诉我们如何从这场数字时代的生活危机中金蝉脱壳。

作品目录

序言 数字房间
第一部分 娱乐至死:网络生活的两难选择
第一章 忙得晕头转向:数字时代,深度何在?
第二章 探望母亲的路上:手机的魔法
第三章 网络生活的“翻船”:离开联系圈
第四章 似是而非的解决之道:强制措施没成效
第二部分 离开人群的地方:七个哲学家教你改善数字生活
第五章 驾驭马车,驰向天穹:柏拉图发现了距离
第六章 心灵SPA:塞内加谈心灵空间
第七章 神奇的凸面镜:古登堡和阅读业
第八章 哈姆雷特的黑莓:莎士比亚谈旧工具的魅力
第九章 创造生活:富兰克林和积极的计划
第十章 瓦尔登湖区:梭罗教你把家变成避风港
第十一章 内心沉静:麦克卢汉谈幸福的温度
第三部分 寻找深度:实践法则
第十二章 慢生活:日常哲学实践
第十三章 线下乌托邦:“网络安息日”
后记 回到数字房间
· · · · · ·

作者简介

William Powers,曾任职《华盛顿邮报》,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撰写过关于媒体、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文章。在写这本书期间,William Powers任职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修伦斯坦报业、政治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作者两度获得美国国家出版俱乐部Arthur Rowse 奖。此书是他的第一本书。

精彩摘录

数字技术提供了无限可能,但也同时搅乱了我们的生活。这种混乱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因为我们总是一心多用,渐渐地便以为时间和精力可以无限分割。只要面对着屏幕,我们每秒钟都在给大脑填塞各种任务,久而久之,形成了这套固定的思维模式,脑内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神经也越来越紧张。我们不由自主地开始寻找新鲜刺激和任务。后来,即使离开了电脑,我也把这种习惯带入生活中。大脑好像点击不停,无法停止片刻。

——引自第25页


……“忙疯了”正是大多数美国人如今的写照。我们每天把一袋又一袋的包袱往身上压,一袋都不肯放下来,这种生活难道不奇怪?我们忙起来忘乎所以,“忙”本身倒像成了忙碌的意义。那么,忙的意义到底何在?我们整日行色匆匆,疲于应付大小任务,归根究底又是为了什么?这类问题很难想出确切的答案,所以我们平时总是避免深究。一旦开始思索“忙”的意义,你就会很快深入思考—“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然后,你离存在主义大师也不远了—“我们怎么会沦落成今天这样?”“我到底是谁?”这类问题鲜有人思考,就算有人愿意去想,哪里又有时间呢?我们都已经忙不过来了。更何况,在内心深处我们相信,自己这么忙是被逼的,不是个人的主动选择,所以根本就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我们就像经典动画片里那只达菲鸭一样,走在路上,漫不经心,不想横空掉下一只铁砧来,被狠狠地砸到头上。动画片里,达菲鸭整个被砸成了扁扁鸭,我们当然不可能被砸扁,但受到的冲击大同小异。身体毫发无伤,精神却在“忙”的重担下,喘不过气来—所谓精神,就是活在我们体内的那个神秘的灵魂,有了它,我们每时每刻才能理解、分析和感受生活。我们习惯性地认为,生活就是外界所发生的事,事情发生后,我们才能依靠感觉来得知发生了什么,但其实不然。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心中感受到的,经过了大脑的思考和情绪的体验,成为我们对世界的内在认知。这个内在认知,才是每个人所知道的现实,也就是某位顶尖神经学家所谓的“脑中影像”(move-in-the-brain)。我们为内在认知赋予了各种名称:头脑、精神、灵魂、自我、神经、意识……就是这个本质的“你”和“我”,却因为要思考的太多,要做的太多,而只能在无数重负下痛苦地蠕动前行。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即便是这样又如何呢?”生活本来就是一场艰辛的磨难,生而为人,应付困难是分内之事。何况有些人虽然忙得不成人形,却乐在其中,有滋有味。也许,我们这样的人...

——引自章节:第一章忙得晕头转向—数字时代,深度何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