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暮鼓

晨钟暮鼓

作者:张克群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1-7

评分:6.6

ISBN:978711131503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画说老北京古建筑

晨钟暮鼓

张克群 著

生动讲解北京城的古建筑,慧眼识别身边的古建宝贝

梁思成先生的学生历经八年著就

著名音乐制作人高晓松为母作序

老北京……

梁思成

北平郊近二三百年间建筑物极多,偶尔郊游,触目都是饶有趣味的古建无论哪一个巍巍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或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梁实秋

北平,不比十里洋场,人民的心理比较保守,沾染的洋习较少较慢。东交民巷是特殊区域,里面的马路特别平,里面的路灯特别亮,里面的楼房特别高,里面打扫得特别干净,但是望洋兴叹与鬼为邻的北平人却能视若无睹,见怪不怪。北平人并不对这一块自感优越的地方投以艳羡眼光,只有二毛子、准洋鬼子才直眉瞪眼地往里钻。地道的北平人,提着笼子架着鸟,宁可到城根儿去溜达,也不肯轻易踱进那一块瞧着令人生气的地方。

郁达夫

所以在北平住上两三年的人,每一遇到要走的时候,总只感到北平的空气太沉闷,灰沙太暗淡,生活太无变化;一鞭子出走,出前门便觉胸舒,过卢沟方知天晓,仿佛一出都门,就上了新生活开始的坦道似的;但是一年半载,在北平以外的各地——除了在自己幼年的故乡以外——去一住,谁也会得重想起北平,再希望回去,隐隐地对北平害起剧烈的怀乡病来。

前:

1961 年,我如愿考上了清华建筑系,终于可以正式在课堂上听梁先生讲课了。作为他的学生,我亲眼目睹了他对中国古建由衷的热爱。在放幻灯片时,他会情不自禁地趴到当做幕布的墙壁上,抚摩着画面上的佛像,口中念念有词道:“我是多么喜欢这些佛爷的小胖脚趾头啊!”

您也许是个地道的北京人,或在北京长长短短住过的人,也可能仅仅是个旅游者,但我相信,你一定曾为北京巍峨的城门、绚丽的皇宫、开阔的园林所倾倒。

北京的建筑,明晃晃地戳在路旁,北京的长城,弯曲曲地盘在山上,以其雄伟、华丽、端庄、气派,吸引着各地的人,也感动着北京人自己,这其中,必有它的道理。

或者你对北京还有些生疏?那么,就请跟着书中的文字、图画,把你去过的,没去过的地方走上一走吧。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浓郁而独特的文化与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徜徉于古都街头,随处可见历代的建筑,在这些建筑背后埋藏着怎样的故事?历史建筑之美又体现在何处?打开本书,作者会如数家珍般将这些典故向您娓娓道来。

自古以来,北京就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海纳百川。很多南来北往的国内外商旅都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各式各样的宗教就是其中之一。本书主要讲述的就是北京的宗教建筑,郊外静静矗立的古寺,逢年过节热闹非凡的道观,高耸入云的巴洛克风格教堂,还有回响着虔诚诵经声的清真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奇葩在此争相绽放。时过境迁,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沉淀,这些建筑已经浑然融入了老北京之中,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京味儿,成为首都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作品目录

推荐序一 不薄今人爱古人
推荐序二 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
前言 我的建筑情结
引子
第1章 佛教建筑
潭柘寺
天宁寺
云居寺
香界寺
卧佛寺
法源寺
法像大禅寺昊塔
灵光寺
广济寺
镇岗塔
大觉寺
万松老人塔
圣安寺
银山塔林
妙应寺(白塔寺)
碧云寺
居庸关过街塔墩(云台)
智化寺
法海寺
正觉寺(五塔寺)
大慧寺
万佛延寿寺菩萨造像
黄寺清净化城塔
雍和宫
觉生寺(大钟寺)
第2章 道教建筑
白云观
丫髻山道观
东岳庙
妙峰山庙群
大慈延福宫
吕祖宫
花市火神庙
第3章 伊斯兰教建筑
牛街礼拜寺
花市清真寺
东四清真寺
马甸清真寺
第4章 天主教建筑
南堂(宣武门堂)
东堂(王府井堂)
北堂(西什库堂)
西堂(西直门堂)
东交民巷天主教堂
乡村天主教堂
利玛窦墓地
第5章 基督教建筑
亚斯立教堂
珠市口教堂
缸瓦市教堂
跋 我的北京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张克群,生于德国柏林,4岁时随父母回到中国。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退休定居美国。作品有高低楼房若干,小说体传记《飞》、《艺术人生》等。

作者家学渊源,亲友中名人辈出。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工程力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与钱学森自幼即为同窗好友。母亲陆士嘉,我国著名的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和中国籍留学生,参与筹建北京航空学院(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委员,主持建设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专业。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老师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儿子高晓松,著名音乐制作人。

生活中的作者幽默爽朗,乐观达然,认真负责,坐言起行。

精彩摘录

早先,天竺的佛教不拜偶像,因此没有供佛的地点。它们的佛教建筑主要是坟、佛祖塔和石窟三种。坟,印度叫萃堵波……像北海的白塔和妙音寺的白塔。

——引自章节:卷一•佛教建筑


早期,中国的佛教徒们的膜拜中心仍如印度一样是佛塔……渐渐转向了拜佛像。于是安放佛像的大殿代替塔成了佛寺的中心。……中国更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一种建筑物,即佛寺。……寺庙就在四合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

——引自章节:卷一•佛教建筑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