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方略

建国方略

作者:孙中山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11-8

评分:8.7

ISBN:978710108003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们惯称他为孙中山。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发动一系列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广州组织军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发起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终年59岁。194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早年接受教会教育,对世界局势具有深刻的认识。他是最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终帝制”。他提出的“三民主义”等政治纲领亦影响深远。晚年推动联俄容共、国共合作政策,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迅速...

()

作品目录

前言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 自 序 第一章 以饮食为证 第二章 以用钱为证 第三章 以作文为证 第四章 以七事为证 第五章 知行总论 第六章 能知必能行 附录 陈英士致黄克强书 第七章 不知亦能行 第八章 有志竟成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物质建设) 纽约英文版自序 中文版序 篇首 第一计划 第一部 北方大港 第二部 西北铁路系统 第三部 蒙古、新疆之殖民 第四部 开浚运河以联络中国北部、中部通渠及北方大港 第五部 开发直隶、山西煤铁矿源,设立制铁炼钢工厂 第二计划 第一部 东方大港 第二部 整治扬子江 结论 第三部 建设内河商埠 第四部 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 第五部 创建大士敏土厂 第三计划 第一部 改良广州为一世界港 第二部 改良广州水路系统 第三部 建设中国西南铁路系统 第四部 建设沿海商埠及渔业港 第五部 创立造船厂 第四计划 第一部 中央铁路系统 第二部 东南铁路系统 第三部 东北铁路系统 第四部 扩张西北铁路系统 第五部 高原铁路系统 第六部 设机关车、客货车制造厂 第五计划 第一部 粮食工业 第二部 衣服工业 第三部 居室工业 第四部 行动工业 第五部 印刷工业 第六计划 第一部 铁矿 第二部 煤矿 第三部 油矿 第四部 铜矿 第五部 特种矿之采取 第六部 矿业机械之制造 第七部 冶矿机厂之设立 结论 附录一 关于广州至重庆与兰州支线之借款与建筑契约草案 附录二 驻京美国公使芮恩施复函译文 附录三 美国商务总长刘飞尔复函一通 附录四 意大利陆军大臣嘉域利亚将军复函 附录五 北京交通部顾问之铁路专门家碧格君投函 附录六 美国名士寓居罗马以世界中都计划著名之安得生君复函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社会建设) 序 卷一 结会 第一章 临时集会之组织法 第二章 永久社会之成立法 第三章 议事之秩序并额数 第四章 会员之权利义务 卷二 动议 第五章 动议 第六章 离奇之动议并地位之释义 第七章 讨论 第八章 停止讨论之动议 第九章 表决 第十章 表决之复议 卷三 修正案 第十一章 修正之性质与效力 第十二章 修正案之方法 第十三章 修正案之例外事件 卷四 动议之顺序 第十四章 附属动议之顺序 第十五章 散会与搁置动议 第十六章 延期动议 第十七章 付委动议 第十八章 委员及其报告 卷五 权宜及秩序问题 第十九章 权宜问题 第二十章 秩序问题 结论 附录 章程并规则之模范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孙中山手书《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影印件
· · · · · ·

作者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们惯称他为孙中山。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发动一系列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广州组织军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发起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终年59岁。194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早年接受教会教育,对世界局势具有深刻的认识。他是最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终帝制”。他提出的“三民主义”等政治纲领亦影响深远。晚年推动联俄容共、国共合作政策,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迅速...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孙中山(1866—1925年),字逸仙,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894年组织兴中会。1905年创建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病逝于北京。《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由《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和《民权初步》(社会建设)三作汇编而成。包括他设想的革命之后,启发与唤醒民众,开创未来社会建设新局面的三个重要方面,三个部分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国家建设蓝图,是孙中山政治思想和建国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中设想的建设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实践路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从孙中山先生这部重要著作中,可以看出他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其中关于社会建设的一些设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民权初步》(原名《会议通则》)由上海中华书局于1917年4月初版发行,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实业计划》用英文写成,原名TheInternationalDevelopmentofChina,部分章节曾于1918年在中外报纸上发表,1920年夏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全书英文本。中译文最早发表在1919年3月7日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10月上海民智书局出版中文全译本。《实业计划》后被孙中山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孙文学说卷一“行易知难”》出版于1919年春夏间,原拟的卷二《三民主义》和卷三《五权宪法》后未续出。《孙文学说“行易知难”》于1919年5月发行初刊本,今见最早版本为上海华强印书局1919年6月所出版本。后被孙中山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

——引自第1页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是吾党之建国计划,即受此心中之打击者也。

——引自第3167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