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詠譯義(新版)

聖詠譯義(新版)

作者:吳經熊 譯註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2011-9-10

评分:9.1

ISBN:978957052640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1942 至1945 年间, 吴经熊专心用古诗词( 三言体、四言诗体、楚辞体、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翻译了《圣咏集》, 用较文言的语言翻译了《新经全集》( 新约全书) 。对于吴经熊来讲, 他并没有太多的翻译圣经的优势, 因为他不懂希伯来文、希腊文、拉 丁文, 又没有研修过神学、圣经学, 仅凭英文和法文来翻译圣经, 其实并无长处, 这也是一直以来他经常受到质疑和不信任的原因。但他认为, 两千多年的圣经专家的英文和法文研究考证, 已经足供他参考; 将圣经翻译成中文, 最主要的便是中文 。他的翻译使命是要用 中文!来表达, 首要目标是 引发国人对圣经的兴趣, 使其 像中国人自己写的自然诗, 以便让中国人能够接受, 替圣母为她的中国儿子制作这件中式无缝长衣。

1946 年10 月, 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圣咏译义初稿》, 内含于斌主教的序言( 写于1946 年圣母升天节) 和江苏朱希孟主教的序言( 写于1946 年8 月1 日) 。1967 年, 台湾的商务印书馆再版了《圣咏译义初稿》五卷。1975 年10 月, 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圣咏译义》的定稿本。1946 年9 月8 日圣母诞辰日, 吴经熊被任命为中华民国驻罗马教廷公使。在梵蒂冈期间, 他在大使馆参赞罗光蒙席的帮助下, 继续修改《新经全集》译稿。他利用各种天时地利的机会, 请教了梵蒂冈的多位圣经权威专家。吴经熊还将译稿寄给在比利时本笃隐修会的陆征祥 , 请他指点修正。1948 年, 译本得到于斌主教的出版许可。1948 年12 月28 日, 译本还得到了罗马教宗庇护十二撰写的序言, 盛赞译本 能“增进中国信友虔读新经之良好习惯,寻获圣经所给予吾人之神圣安慰。“这是中国圣经翻译史上, 唯一得到罗马教宗序言的中文圣经译本。1949 年春, 吴经熊被急召回国, 他又将译本呈送至在浙江奉化老家的蒋介石, 经他再次审阅。路过香港时, 他将译本交天主教真理学会, 于11 月在香港出版了《新经全集》。1960 年4 月, 香港再版《新经全集》。1967年, 为庆贺蒋介石八十寿辰, 台湾出版了《新经全集》第三版。

作品目录

序文
教宗代序
序/羅光
寫在《聖詠譯義》重版前夕序/吳祝文英
《聖詠譯義》重版序/方鵬程
于總主教序
朱主教序
凡例
卷一
〈第一〉 君子與小人
〈第二〉 順與逆
〈第三〉 恃主無恐
〈第四〉 恃主常樂
〈第五〉 疾惡如讎
〈第六〉 懺悔吟之一 憂戚
〈第七〉 被誣
〈第八〉 萬物之靈
〈第九〉 神與人
〈第十〉 問主
〈第十一〉 答客難
〈第十二〉 世風歎
〈第十三〉 夜如何其
〈第十四〉 視爾夢夢
〈第十五〉 忠厚廉潔
〈第十六〉 精神堡壘
〈第十七〉 無妄
〈第十八〉 凱旋賦
〈第十九〉 乾坤與妙法
〈第二十〉 預祝勝利
〈第二十一〉 勝利謝恩
〈第二十二〉 受天下之垢
〈第二十三〉 良牧
〈第二十四〉 迎駕
〈第二十五〉 安宅與正路
〈第二十六〉 表明心迹
〈第二十七〉 處困莫餒
〈第二十八〉 口蜜腹劍
〈第二十九〉 雷音
〈第三十〉 先悲後喜
〈第三十一〉 無窮之望
〈第三十二〉 懺悔吟之二 承罪
〈第三十三〉 新歌一曲
〈第三十四〉 知味
〈第三十五〉 恩將仇報
〈第三十六〉 活泉
〈第三十七〉 老成人言
〈第三十八〉 懺悔吟之三 痛悔
〈第三十九〉 夢幻泡影
〈第四十〉 報恩之道
〈第四十一〉 病中吟
卷二
〈第四十二〉 渴慕
〈第四十三〉 真光與妙諦
〈第四十四〉 今昔歎
〈第四十五〉 天作之合
〈第四十六〉 靈川與狂瀾
〈第四十七〉 大同
〈第四十八〉 保境安民
〈第四十九〉 潤身與潤屋
〈第五十〉 德行與祭祀
〈第五十一〉 懺悔吟之四 自新
〈第五十二〉 恃主與恃富
〈第五十三〉 愚者之言
〈第五十四〉 不義自斃
〈第五十五〉 翻雲覆雨
〈第五十六〉 落魄之淚
〈第五十七〉 時艱
〈第五十八〉 無曰高高在上
〈第五十九〉 羣犬之狂吠
〈第六十〉 神助與人助
〈第六十一〉 高山仰止
〈第六十二〉 天平
〈第六十三〉 明發不昧
〈第六十四〉 天網恢恢
〈第六十五〉 甘雨
〈第六十六〉 如銀在爐
〈第六十七〉 豐年謝恩
〈第六十八〉 以正克邪
〈第六十九〉 孤憤
〈第七十〉 虧盈益謙
〈第七十一〉 否極望泰
〈第七十二〉 六合同風
卷三
〈第七十三〉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
〈第七十四〉 伊於胡底
〈第七十五〉 黜陟幽明
〈第七十六〉 天心厭亂
〈第七十七〉 念舊恩
〈第七十八〉 先民之頑鯁
〈第七十九〉 民族之厄運
〈第八十〉 葡萄樹之被折
〈第八十一〉 存天理去人欲
〈第八十二〉 決獄務平
〈第八十三〉 反主同盟
〈第八十四〉 眷戀庭闈
〈第八十五〉 天人交歡
〈第八十六〉 仁淵義府
〈第八十七〉 念本
〈第八十八〉 處困籲主
〈第八十九〉 天主之盟
卷四
〈第九十〉 人生
〈第九十一〉 聖道保生
〈第九十二〉 庭植佳樹
〈第九十三〉 王道與霸道
〈第九十四〉 聰明正直
〈第九十五〉 百神之君
〈第九十六〉 普天同慶
〈第九十七〉 佳音
〈第九十八〉 新曲
〈第九十九〉 篤實光輝
〈第一百〉 升堂
〈第一百零一〉 親君子遠小人
〈第一百零二〉 懺悔吟五 求恩
〈第一百零三〉 慈父
〈第一百零四〉 偉哉造物
〈第一百零五〉 主恩罔極
〈第一百零六〉 民之不淑
卷五
〈第一百零七〉 人窮返本
〈第一百零八〉 絃歌迎曉
〈第一百零九〉 自作孽不可活
〈第一百一十〉 君子道長
〈第一百一十一〉 知與行
〈第一百一十二〉 闇然日彰
〈第一百一十三〉 矜貧恤寡
〈第一百一十四〉 解放歌
〈第一百一十五〉 真宰與偶像
〈第一百一十六〉 報主願
〈第一百一十七〉 仁與誠
〈第一百一十八〉 進行曲
〈第一百一十九〉 道學津梁
〈第一百二十〉 不可與處
〈第一百二十一〉 慈愛之主
〈第一百二十二〉 同心之言
〈第一百二十三〉 延頸企踵
〈第一百二十四〉 鳥脫樊籠
〈第一百二十五〉 代虐以寬
〈第一百二十六〉 耕耘與收穫
〈第一百二十七〉 心廣體泰
〈第一百二十八〉 善人福報
〈第一百二十九〉 屋巔草
〈第一百三十〉 懺悔吟之六 待旦
〈第一百三十一〉 天真
〈第一百三十二〉 結約之櫃
〈第一百三十三〉 和樂且湛
〈第一百三十四〉 昏定
〈第一百三十五〉 造物與受物
〈第一百三十六〉 敘德辭
〈第一百三十七〉 憶昔
〈第一百三十八〉 道與名
〈第一百三十九〉 主之全知
〈第一百四十〉 因果
〈第一百四十一〉 擇交
〈第一百四十二〉 聖道中自有乾坤
〈第一百四十三〉 懺悔吟之七 望曙
〈第一百四十四〉 新秩序
〈第一百四十五〉 光天化日
〈第一百四十六〉 主之全能
〈第一百四十七〉 大地回春
〈第一百四十八〉 鈞天廣樂
〈第一百四十九〉 暢行宿命
〈第一百五十〉 大小和鳴
· · · · · ·

作者简介

吳經熊(John C. H. Wu)(1899-1986)

著名法學家,字德生。浙江省寧波鄞縣(今鄞州區)人。六歲即接受傳統四書、五經啟蒙教育,九歲開始學習英文。1916年考入上海滬江大學,與徐志摩為同窗好友。後轉學入讀上海東吳大學法科。1917年受洗禮入「美以美會」。大學畢業後隨即遠赴美國留學,就讀於密西根大學法學院(Law School,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21年獲該學院法學博士學位。隨後,受資助遊學於歐洲。1923年應邀到美哈佛大學進行比較法哲學的研究。1924年,出任上海東吳大學法科教授。1927年,出任上海特別市法院法官,並兼任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1928年,出任南京國政府立法院的立法委員。1929年,出任上海特別市法院院長。1929年,受邀請出國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和西北大學講學。1933年,出任立法院憲...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