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黄帝内经

图解黄帝内经

作者:唐颐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年:2011年9月

ISBN:9787561344408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图解黄帝内经》内容简介

《图解黄帝内经全集:中国传统养生的根本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医书,已传承了两千多年,被历代医学家视为“医家之宗”。书中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古人对人体机能运行规律的认识,是我国传统中医与养生术的根本经典。迄今为止,已经被翻译成10余种语言,行销全球。书中所提出的健康、养生之道,从整体着眼、以调适为主,历经千年检验,超越了只懂得依赖化学药物的现代营养学,同时更是那些无根无据的民间偏方所无法比拟的。
本书以通行的《黄帝内经》古本为基础,全文翻译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加上插图图解的现代解读方法,形象直观地向读者展示这本中医养生的经典巨著,让并非医学专业的你也能够轻松读懂这本传世名著,从中了解到中医平衡调适的养生之道,懂得如何更加健康的生活。
《图解黄帝内经全集:中国传统养生的根本大典》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传统需要珍视,经典需要回归。作为享有盛誉、流传久远的古代中医圣典,《黄帝内经》自问世以来,其独特的“中国式”养生理论一直传承至今。两千多年来,它被认为是东方传统医学的源头,系统地总结了古代中医全方面的经验和智慧,阐明了人体生命和宇宙生命相应的规律,以阴阳调和、四时顺养等养生理论,对中国人的健康养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卷,其中《素问》侧重于用理论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灵枢》则更偏重于实践与应用。全书采用通俗、流畅的白话全译形式,配以形象、直观的现代图解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您在轻松阅读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并掌握中医养生理论的精髓。
◆健康在养不在药、祛病在调不在治,告诉真正适合你身体的中医养生之道。
◆全面揭示中国人的体质秘密,回归传统医学的第一经典。
◆轻松读懂最古朴深奥的医学经典,掌握自我生命肌体的健康规律。

作品目录

图解黄帝内经灵枢
序言
回归中国传统养生之道
图解黄帝内经全集·上部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一
长寿从养生开始
四气调神大论篇二
养生应因时而异
生气通天论篇三
阴阳平衡寿命长
金匮真言论篇四
疾病背后的真相
阴阳应象大论篇五
阴阳与人体健康
阴阳离合论篇六
中医养生的核心
阴阳别论篇七
脉象也有阴阳
灵兰秘典论篇八
脏腑的运行原理
六节脏象论篇九
气候也能致病
五脏生成篇十
五脏病症的诊断
五脏别论篇十一
不容忽视的五脏六腑
异法方宜论篇十二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移精变气论篇十三
色脉诊察法
汤液醪醴论篇十四
病不同疗法亦不同
玉版论要篇十五
两本古书的诊察方法
诊要经终论篇十六
针刺治病法
脉要精微论篇十七
中医四诊法
平人气象论篇十八
健康人的身体状况
玉机真脏论篇十九
四季脉象引起的五脏疾病
三部九候论篇二十
三部九候断疾病
经脉别论篇二十一
疾病的形成及治疗
脏气法时论篇二十二
五脏的保养
宣明五气篇二十三
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血气形志篇二十四
郁闷的根源所在
宝命全形论篇二十五
顺应四时规律是养生的根本原则
八正神明论篇二十六
针刺也要有规律
离合真邪论篇二十七
环境也影响经脉气血
通评虚实论篇二十八
要分清疾病的虚实
太阴阳明论篇二十九
太阴经和阳明经的关系
阳明脉解篇三十
阳明经的病变
热论篇三十一
热性疾病的传变与治疗
刺热篇三十二
针刺可以治热病
评热病论篇三十三
热病的变症与治疗
逆调论篇三十四
注意调理保养不生病
疟论篇三十五
疟疾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刺疟篇三十六
用针刺法治疟疾
气厥论篇三十七
如何治疗五脏的寒邪和热邪
咳论篇三十八
咳嗽的中医原理
举痛论篇三十九
各种疼痛的病因
腹中论篇四十
腹内的多种疾病
刺腰痛论篇四十一
各种腰痛的针刺方法
风论篇四十二
风邪侵入人体引发的疾病
痹论篇四十三
剖析痹证
痿论篇四十四
剖析痿证
厥论篇四十五
剖析厥证
病能论篇四十六
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奇病论篇四十七
奇病怪病的治疗
大奇论篇四十八
特别少见的奇病怪病的治疗
脉解篇四十九
不同经脉的病变情况
刺要论篇五十
针刺的规律和法则
刺齐论篇五十一
针刺的讲究
刺禁论篇五十二
不是所有部位都适合针刺
刺志论篇五十三
针刺的补泻手法
针解论篇五十四
针刺的补与泻
长刺节论篇五十五
各种疾病的针刺准则
皮部论篇五十六
皮肤内的经脉分布
经络论篇五十七
看经胳的颜色断病
气穴论篇五十八
三百六十五穴在人体分布情况
气府论篇五十九
个别经络的个别穴位
骨空论篇六十
骨骼部位孔窍的论治
水热穴论篇六十一
治水肿病和热性病的穴位
调经论篇六十二
经脉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缪刺论篇六十三
经络病变的缪刺方法
四时刺逆从论篇六十四
六经病证与四时针法
标本病传论篇六十五
疾病的标本与针刺
天元纪大论篇六十六
五运六气话养生
五运行大论篇六十七
五运六气对人的影响
六微旨大论篇六十八
天地之气与身体健康
气交变大论篇六十九
五运适中才健康
五常政大论篇七十
引发疾病的多方面原因
六元正纪大论篇七十一
六十年,是道坎
刺法论篇七十二和本病论篇七十三(亡佚)
至真要大论篇七十四
人体与天地变化
著至教论篇七十五
学医之道
示从容论篇七十六
从容治病是良医
疏五过论篇七十七
面面俱到治病最合理
征四失论篇七十八
医生诊治最易犯四种错误
阴阳类论篇七十九
阴阳与医病的关系
方盛衰论篇八十
梦境所反映的盛衰
解精微论篇八十一
为什么会迎风流泪
图解黄帝内经全集·下部
灵枢
九针十二原篇一
针刺的一般规律
本输篇二
人体的重要腧穴
小针解篇三
针刺的艺术
邪气脏腑病形篇四
邪气对脏腑的侵袭
根结篇五
经脉的根结部位
寿夭刚柔篇六
人体素质与寿命长短
官针篇七
九种重要的刺法
本神篇八
“神”是针灸与中医诊断的基础
终始篇九
两处脉象的诊察
经脉篇十
人体的主要经脉
经别篇十一
十二支脉的循行
经水篇十二
经脉与河流
经筋篇十三
经筋的路线
骨度篇十四
骨骼的长度
五十营篇十五
营气的概况
营气篇十六
营气的运行规律
脉度篇十七
经脉的长度
营卫生会篇十八
营卫与气血
四时气篇十九
四季与针灸
五邪篇二十
邪气对五脏的侵犯
寒热病篇二十一
寒热病的治疗
癫狂篇二十二
癫狂病的治疗
热病篇二十三
热病的治疗
厥病篇二十四
逆乱引发的疼痛
病本篇二十五
标与本的选择
杂病篇二十六
杂病的治疗
周痹篇二十七
气滞血淤导致的疾病
口问篇二十八
生活小病的治疗
师传篇二十九
问诊的技巧
决气篇三十
六气的功能
肠胃篇三十一
消化道的介绍
平人绝谷篇三十二
肠胃的功能
海论篇三十三
人体中的四海
五乱篇三十四
五乱的治疗
胀论篇三十五
胀病的治疗
五癃津液别篇三十六
津液的病理变化
五阅五使篇三十七
五官与五脏的关系
逆顺肥瘦篇三十八
胖瘦对针刺的影响
血络篇三十九
血络的变化
阴阳清浊篇四十
清浊之气的介绍
阴阳系日月篇四十一
人体的阴阳之分
病传篇四十二
疾病的传变
淫邪发梦篇四十三
梦境的原因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四十四
治疗要顺应四时
外揣篇四十五
通过声色判断病变
五变篇四十六
五种特殊的病变
本脏篇四十七
脏腑的重要性
禁服篇四十八
诊脉的技巧
五色篇四十九
五官的气色
论勇篇五十
勇怯的分别
背腧篇五十一
背部的腧穴
卫气篇五十二
营气和卫气的运行
论痛篇五十三
人对疼痛的忍受力
天年篇五十四
影响寿命的因素
逆顺篇五十五
经气运行的顺逆
五味篇五十六
食物的五味
水胀篇五十七
胀病的治疗
贼风篇五十八
虚邪贼风的侵袭
卫气失常篇五十九
卫气失常的治疗
玉版篇六十
痈疽等疾病的治疗
五禁篇六十一
针刺的禁忌
动输篇六十二
脉搏的介绍
五味论篇六十三
五味对人体的影响
阴阳二十五人篇六十四
二十五种类型的人
五音五味篇六十五
五音与气血的关系
百病始生篇六十六
疾病产生的原因
行针篇六十七
针刺后的不同反应
上膈篇六十八
膈症的治疗
失音证篇六十九
失音症的治疗
寒热篇七十
淋巴结核的治疗
失眠症篇七十一
失眠症的治疗
通天阴阳篇七十二
五种类型的人
官能篇七十三
针刺之前的准备
论疾诊尺篇七十四
尺肤的论断方法
刺节真邪篇七十五
五节刺法的介绍
卫气行篇七十六
卫气运行的周期
九宫八风篇七十七
虚风对人体的影响
九针论篇七十八
九针的功能
岁露论篇七十九
疟疾的治疗
惑论篇八十
眩晕等症的治疗
痈疽篇八十一
疮症的病理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