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西藏的地域、居民、社会、宗教、文学和艺术以及西藏的历史形成与沿革做了充分、翔实、生动的论述。
《西藏的文明》作者石泰安是当代法国*有权威的藏学家。《西藏的文明》是法国藏学家泰斗石泰安先生的藏学传世名著,作者以西藏文明史的宏观视角,以大手笔的文化通史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整个西藏的魅力。全书对西藏的地域、居民、社会、宗教、文学和艺术以及西藏的历史形成与沿革做了充分、翔实、行动的论述,是我们今天了解西藏、领悟西藏魅力和揭开西藏神秘面纱的*佳文本。
译者的话
1962年**版序言
1981年第二版序言
《西藏的文明》汉译第三版赘言
**章 地域与居民
一、地区与风土
二、居民
三、西藏人自己的地域观
第二章 西藏史概况
一、西藏人的历史观
二、古代王朝
三、教权的形成
四、近代
第三章 西藏社会
一、家族
二、生活方式
三、权力和财权
四、教派
第四章 西藏的宗教和习俗
一、喇嘛教
教理要素
宗教的修持
信仰和祖师
观想静修持和仪轨
出神入化和假面具
二、“无名宗教”和传说
“人间宗教”、歌曲和传说
誓词和墓葬
居住区
一年的节日
个人的地位
灵魂和生命
三、苯教
吐蕃苯教徒与外来苯教
古代仪轨
已被同化的苯教
第五章 文学和艺术
一、文学
表现方式
文学体裁
古代诗歌
新的道路
同化作用
幻觉见神者、诗、诗人
哑剧、戏曲和史诗
二、艺术
仪轨方面的要求
风格和形式
古老的回忆
跋
注释
参考书目
第2版参考书目
雍正朝-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一辑 本书特色 《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辑·雍正朝)》所辑录的档案资料,全部由朱家涪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历史档案馆手抄...
失落的秘籍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西方文化和符号主义的集大成之作,是《失落的密码》的姊妹篇,写于1928年。全书共14章,揭示了霍恩海姆和维诺的技艺、西方古代化学...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内容简介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系统论述了鸦片战争后80年间中国社会经...
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 本书特色 扬之水的路数是沈从文那一派,不过,她的《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这本书在“有我”以及优美文字表述方面,相较其以往著述...
《未来引擎》内容简介:用科技预测未来,比任何渠道和方式都更加可靠。本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呈现了科技创新在太空探索、量子
国语-古典名著白文本 本书特色 《国语》是关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
《情绪的重建》内容简介:伤心就大哭一场,不经历充分的悲伤,无法从一段感情中走出来;遇事不要老是忍,总有忍不了的一天,情绪会
《丘吉尔的敦刻尔克》内容简介:◆《BBC历史》年度BEST图书! ◆用演讲凝聚人心,用策略稳定军心,用战斗坚定信心!看丘吉尔如何把
《中国妖怪志》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取材自中国经史子集中有关妖怪的记载,包括《山海经》《子不语》《酉阳杂俎》等,广泛参考现代学
《西柏坡:新中国前夜的小山村》内容简介:1947年3月,率领中央机关撤离延安,于次年5月辗转来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在西柏坡近一
书中牵涉众多重要人物和事件,也叙述了很多小人物和小事情。内容浩繁,巨细混杂,大气磅礴,汪洋恣肆。叙述流畅从容,见解独到精
1926-1937-启蒙与重建-晏阳初乡村文化建设事业研究 本书特色 乡村运动的成败,*终取决于乡村内在机制的建立。以晏阳初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所发动的乡村建设运...
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宝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的社与会》《中国流氓史》《明代社会生活史》等多...
《江南老行当》内容简介:这本书一看就特别“古”:侃侃而谈的往事,看似粗略的线条画,一些再难重现的人、事、物。这是一本文字书
兀良哈及鞑靼考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卷,分别是兀良哈三卫名称考和鞑靼考。上卷主要对洪武三卫之名称源流与地理沿革进行了考辨。下卷则是对“鞑靼”一词进行了考证。本...
纪连海谈庄子-外篇 本书特色 《百家讲坛》“十大名嘴”独家点评经典国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庄子》一书,文章汪洋恣肆,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
历史的注脚 本书特色 目前仅存的中共”一大“文献是如何在美国发现的?毛泽东秘书田家英自杀真相是什么?毛泽东“钦点状元”李锐为何在反右派斗争中被打倒?秘书们如何评...
西辽帝国传奇 内容简介 公元1125年,曾叱诧蒙古草原两百余年的契丹人骤然消失在中国大地上,不知所踪。在遥远的中亚细亚,一个号称众汗之汗的“菊儿汗”横空出世。什...
《谋生:王志纲纵论人生之道》内容简介:谋生,就是对人生的设计。不管经济起落,无论禀赋高低,谁都逃不开“谋生”这个话题。你不
名家注评史记(足本全注)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史记》的金陵局本为底本,校之以黄善夫刊本,整理了《史记》的名家注评。此次整理时,注文采用三家注,评文采用归有光、金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