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从骨子里敬仰《道德经》,而真正捧起这本天书的时候,又觉得它的确是艰涩难懂,不知所云。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乏耐心,把《道德经》当成普通书籍阅读,虽然《道德经》只有五千多字,但想用半天的时间去读完它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任何一句话都需要我们付出漫长的时间去品味,甚至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二是缺乏慧根,读懂《道德经》必须要有一定的阅历,还要有极强的思维和参悟能力,否则即便是读上一万遍也可能还是不解其中深意。这一点读者要有思想上的准备,否则与《道德经》这本宝典失之交臂也就不难想象了。一起来翻阅《生活中的道》吧!
熊华堂编著的《生活中的道》内容介绍:老子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哪里可以言说呢?能言说的就不是恒定不变的真"道"了.常,是指永远存在,不失不灭.
能够言说的"道",只是寻常日用的五伦之道,是治国安民之道,绝非大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是指无动无形,无空无相;可名,是指可以名状.但可以名状的就不是永恒的那个"名".常名,绝非有形有相,它是虚中虚,空中空,虚中有实,空中有相,是只可意会、不可名相的.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之始,是混元纯一不杂的状态,天地乃从这"无"中生.其实,天地之前,大道还孕育出阴阳二相."有",便是虚空大道所生之物,就是这个"有",又和合而成万物,是一切个体之母.
老子把"道"的运行分成两个阶段,**个阶段是浑沌未开之时;第二个阶段是出现了阴阳对立,造化了天地,天地又造化了万物.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就是指恒定的空寂,置身空寂,便能体证其中的奥妙.常有,是指存在的万象,置身万象,便能体证其中的生与灭.
佛家讲无常、寂静,由于宇宙万法迁流,刹那变化,故日无常,这便是从"有"上来说的;由于无一物不归于灭,故从法性上又说寂静,指即生即灭,常不可得,自性不可得,总归于空,这便是从"无"上来说的.
所以,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都认为,"有"与"无"不是对立的,是一体两面,"有"是在谈现象,"无"是在谈法性、本质性.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叉玄,众妙之门.
老子认为,有与无,都是出于一处的,只是名相不同.你从"无"中去观,可以得道,你从"有"中去观,同样也可以得道.万法之中,无一法不来自大道,无一法不隐含大道.这其中的玄妙非常精深、微妙,只可以心中参悟,不可以口中言说的.
庄子在《知北游》中就有一段关于"道"的精彩对话,大抵可以帮助我们更透彻地体悟"道"的深味.
有一天,泰清问无穷说:你懂得"道"吗?
无穷说:不知道.
又问无为,无为说:我知道.
泰清说:你所知的"道",有具体的说明吗?
无为回答说:有.
泰清又问:是什么?
无为说:我所知的"道",贵可以为帝王,贱可以为仆役,可以聚合为生,可以分散为死.
泰清把这番话告诉无始说:无穷说他不知"道",无为却说他知"道",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呢?
无始说:不知"道"的才是深邃的,知."道"的就粗浅了.前者是属于内涵的,后者只是表面的.
于是泰清抬头叹息说:不知就是知,知反为不知,那么究竟谁才懂得不知的知呢?
无始回答说:"道"不是用耳朵听来的,听来的"道"便不是"道"."道"也不是用眼睛看来的,看来的"道"不足以为"道"."道"更不是可以说得出来的,说得出来的"道",又怎么称得上是"道"呢?你可知道主宰形体的本身并不是形体吗?任何名称都是不能说明大道的.
继而无始又说:有人问"道",立刻回答的,是不知"道"的人,甚至连那问"道"的人,也是没有听过"道"的.因为"道"是不能问的,即使问了,也是无法回答的.不能问而一定要问,这种问是空洞乏味的,无法回答又一定要回答,这个答案岂会有内容?用没有内容的话去回答空洞的问题,这种人外不能观察宇宙万物,内不知"道"的起源,当然也就不能达到攀登昆仑、遨游太虚的境地.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说:"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言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自居易就很纳闷,他说,我从老子(老君)那里听到大道无言的教诲,但老子又为什么写了《道德经》呢?既然道不可言,那么,老子又为什么现身说法呢?P3-4
南渡集 本书特色 《南渡集》是冯友兰先生的一部重要文集,分上下编收录了其写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哲学论文,以及议论当时的内外时政、阐发哲理运用的随笔,并附录其...
大藏经精华圣严法师讲佛经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圣严法师讲《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經经...
古希腊星象说 本书特色 著名古典语文学家莎德瓦尔德通过重述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来描绘希腊人的星空,带着读者穿越历史,使我们可以从另一外角度来梳理古希腊神话。本书不仅...
感性的形式-阅读十二位西方理论大师 本书特色 本书论述了海德格尔、本雅明、拉冈、阿多诺、罗兰?巴特、李欧塔、德勒兹、福柯、德里达、布什亚、克莉斯蒂娃、齐泽克这十...
恶的象征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运用现象学和释义学方法,描述了恶的原始象征系列以及成因,探讨了神话的动态联系及由此产生的哲学思想。作者将哲学家甚少关注的界域,诸如言...
删论语 本书特色 《删论语》:在开始删书之前,我想,需要就个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了解,做一个全盘综合性的整理。删,是精简瘦身,是去芜存菁。删论语 内容简介 删,...
体用论 内容简介 熊十力,(1885-1968)先生是中国现代的著名哲学和爱国民主人士。思想史上*富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原名继智、升恒,字子真,晚年称漆园老人。...
人生至理的追寻(国学宗师读书心得) 本书特色 梁漱溟先生虽然热心于乡村建设,关注社会变革,但更主要的是一位一生从事思考人类基本问题的思想家,是我一向尊敬...
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 本书特色 《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形意拳源流,形意拳基本理法,五行、十二行名称、具体锻炼方法、用法、点穴,拳经解释,等等。目录 上编形意拳术
《今日如何读旧约:希伯来圣经导论》是美国大学中经典的希伯来圣经教科书,已更新至第4版,中译本即据此历时6年迻译。本书的主要
哲学是一种冲击边界的思考。这边界既可以是本体论的边界,也可以是认识的边界,既可以是善与恶的边界,也可以是语言的边界。西方
2009年,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尼泊尔的一次大众教授时,数次提到了更敦群培,他说:“有位大师、大学者,当代西藏学者中最好的学
论语 内容简介 本书总共二十篇,不到五百章,共有一万二千七百多字,它从各个角度讲述仁义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还有历史上重大事件和人物的评论。论语 目录 ...
与心交友-灵性卫士系列丛书 本书特色 我们常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觉得内心痛苦、纷乱、困惑,更常常焦虑,原因就在于我们一直在与自己为敌,站在自己真实心意的对立面...
还原《道德经》本意 本书特色 本书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道德经》为依据,同时参考了传世的八十一章《道德经》等诸多版本,对《道德经》进行了重新编排和解读。全书分为...
春秋繁露新注 内容简介 《春秋繁露》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皇皇巨著,但文字脱漏现象较多。本书对原文的校勘、训诂与注释,反复比照前贤今哲学术成就,广取博引,...
基督教与近现代北京社会 内容简介 对北京基督教的历史作一个较为深入的探究,笔者较早就有此想法,但因为诸多原因一直未能动笔,拖至现在得以如愿,促使我完成此愿的是北...
悉達多的流浪,榮格的煉金術,都象徵個體化的歷程。悉達多的「苦」,榮格的「陰影」,都是讓意識覺醒的催化劑。榮格說:「我們的
趣味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青年编写的一本形式逻辑读物。逻辑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维形式及规律。在逻辑科学中,主要的有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