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国家主席被光身裹在被中运往异地“监护”,*后以“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身份被秘密火化!
“文化大革命”风暴骤起,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当作“党内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的总头目”和“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批判与陷害。1966年冬,刘少奇被隔离与批斗;1967年,彻底与外界及亲人失去联系。1969年,重病中的刘少奇被裹在一床被子里,运往河南开封“监护”;同年11月,含冤逝世。短短三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致使一个国家主席竟以“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身份被秘密火化!
刘少奇研究专家黄峥经过多方搜集与整理,精心编选了刘少奇的家人、机要秘书以及专家学者等人所撰写的回忆与研究文章,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刘少奇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69年含冤去世期间的种种经历和遭遇,为读者准确了解历史、全面认识刘少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与视角。
黄峥编著的《刘少奇的*后岁月》内容介绍:短短三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个国家主席被光身裹在被中运往异地“监护”,*后以“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身份被秘密火化!“文化大革命”风暴骤起,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当作“党内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的总头目”和“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批判与陷害。1966年冬,刘少奇被隔离与批斗;1967年,彻底与外界及亲人失去联系。1969年,重病中的刘少奇被裹在一床被子里,运往河南开封“监护”;同年11月,含冤逝世。短短三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致使一个国家主席竟以“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身份被秘密火化!刘少奇研究专家黄峥经过多方搜集与整理,精心编选了刘少奇的家人、机要秘书以及专家学者等人所撰写的回忆与研究文章,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刘少奇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69年含冤去世期间的种种经历和遭遇,为读者准确了解历史、全面认识刘少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与视角。
正如少奇同志在处境*艰险时所说:“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历史宣告了林彪、“四人帮”一伙阴谋的彻底破产。历史对新中国的每个创建者和领导者都是公正的,不会忘记任何人的功绩。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一样,刘少奇同志将永远活在我国各族人民的心中。
——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大会上致的悼词
前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几十年来一贯忠于党和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文化大革命”前夕,由于对党内和国内形势作了违反实际的估计,提出了党内存在一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随后又提出了存在一个以刘少奇同志为首的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这些论断是完全错误和不能成立的。林彪、“四人帮”一伙出于篡夺党和国家*高领导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反革命目的,利用这种情况,捏造材料,蓄意对刘少奇同志进行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并把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诬为刘少奇的代理人,统统打倒,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这是我党历史上*大的冤案,必须彻底平反。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
中共历史上*大的一桩冤案
北京城西的玉渊潭东北侧,有一个风景幽雅、设施考究的去处,人称钓鱼台。传说金章宗完璟在这个地方钓过鱼,钓鱼台由此得名。金代还有一个文人叫王郁,也曾在这里“筑台垂钓”,可见当时这一带大概鱼不少。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也看中了这块地方。他调集大批工匠在这里整治湖面,大兴土木修建行宫,盖起了登漪亭、潇碧轩、养源斋等别墅型建筑,成为一处著名的皇家园林。1949年后,人民政府经过多年修葺建设,把钓鱼台辟为国宾馆,用以接待*重要的来宾,作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下榻之地。
中央文革小组成立后,江青坚持要把文革小组的办公地点设在钓鱼台。她自己率先搬进来占据了地势、环境优裕的11号楼。其他文革小组要员也陆陆续续跟着搬了进来。陈伯达进了15号楼,康生占了8号楼,张春桥、姚文元住了16号楼,王力、关锋、戚本禹等散住在16号楼等处,可谓各得其所,优哉游哉!
钓鱼台成了“文化大革命”的前线指挥部。中央文革小组的大员们,在这里密室策划,基层点火,把个平静的中国搅得天下大乱,浊浪滚滚。
在中央文革小组指挥“文化大革命”的诸多繁杂事务当中,有一件事是他们始终紧抓不放的,这就是千方百计打倒刘少奇。
中央文革一帮人,还有林彪一伙,几乎都是靠反刘少奇起家和攫取高位的。随着“文化大革命”的进展,他们获得了处理刘少奇专案的权力。为剪除后患,他们加紧从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两方面入手,置刘少奇于死地。
他们首先控制了刘少奇专案的领导权。“刘少奇专案组”的组长是执掌公安大权的谢富治,他是专案工作的前台负责人。但帅上有帅,谢富治又唯江青的马首是瞻。1968年2月22日,他在专案组的一份报告上批道:“大叛徒刘少奇一案,主要工作都是由江青同志亲自抓的。今后一切重要情况的报告和请示都要直接先报告江青同志。”他还专门开会向专案人员交待:“要有组织观念,脑子里要有个江青同志,重大事要请示江青同志,有利于把案子搞好,有利于把叛徒抓完,有利于把文化大革命搞好。”还有一个康生,他作为中央常委分管这个专案,也加入了穷凶极恶迫害刘少奇的行列。刘少奇的命运落到这伙人手里,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搞到刘少奇的“罪证材料”,江青、康生、谢富治等人真正是不惜代价,不择手段,使尽了浑身解数。他们建立了庞大的“刘少奇专案组”,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全国范围内搜索材料。光为寻找“1929年在沈阳被捕叛变”的证据,就在沈阳组织了400人的“彻查队伍”,调阅的敌伪档案汗牛充栋,结果一无所获。为逼取口供,他们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抓来一批人审讯,仅专案组直接关押的就达64人。把这些人抓来之后,他们采取勒令交代、长期隔离、日夜审讯、轮番批斗、软硬兼施等手段,编造假情况,拼凑能陷害刘少奇的伪证。
1968年9月,在江青、康生的一再催逼下,谢富治指挥“刘少奇专案组”日夜奋战,终于整出了三份所谓“罪证材料”,陆续送到了钓鱼台11号楼江青的手里。
江青审阅后用极端的语言为刘少奇问题定了性。9月16日,她虚张声势地批示道:“我愤怒!我憎恨!一定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刘少奇是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大特务、大反革命,可说是五毒俱全的*阴险、*凶狠、*狡猾、*歹毒的阶级敌人。”林彪、康生、陈伯达也都批了意见,林彪还特别提出“向出色地指导专案工作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江青同志致敬!”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召开了。这次会议极不正常。195名中共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竟有71%的人被打成“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反党分子”,剥夺了他们出席会议的权利。97名中央委员当中,除上次全会以来去世10人外,允许参加这次会议的只有40人。开会时从候补中央委员中有选择地补了10人为中央委员,才勉强过半数。允许出席会议的候补中央委员只有9人。而扩大进来出席会议的中央文革小组、军委办事组成员和“文化大革命”以来提升的各类人员达74人,超过总人数的一半。
江青、康生、谢富治关在钓鱼台紧张策划,把逼供得来的三份“罪证材料”综合改写成《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由张春桥修改定稿后提交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报告中提出:“撤销刘少奇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
在强大的政治压力和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全会在*后一天批准了这个用伪证写成的《审查报告》,从而铸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大的一桩冤案。但就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中,中共中央委员陈少敏还是不畏高压,在讨论《审查报告》时拒不表示同意,在全会表决通过时坚决不举手。
这时在中南海福禄居,刘少奇已是重病缠身。对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和关于专案的种种情况,他一无所知。在对他立案、审查、定案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向他透露过有关专案的消息,更没有人来听取过他的任何申述。为了捍卫自己的政治生命,他曾经几次三番地口头争辩、书面申诉,但这一切均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精神上的重重打击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下降,使刘少奇的身体急剧地垮下来了。1968年3月以后,他的病情明显加重。4月12日中央警卫局整理的《刘少奇情况反映》写道:“据大夫检查:刘的神智不大清楚,表现定向,辨别不清,表情呆板,对问话没有反应,说不清一句完整的话。两脚移动吃力,走路迈不开步。在穿衣、安假牙时,几次发现上下倒穿、倒安的情况,当别人告其错了时,还不知纠正。”
由于得不到有效的医治,刘少奇的病情终于恶化。7月9日,他的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转为支气管肺炎,生命危急。这时才赶紧从北京医院和军队医院调来几个医生组织抢救。医生们会诊提出,“现病人的情况处于十分危重的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建议将病人撤离监护环境住院治疗,但得不到批准。没办法,只好从北京医院拉来一些医疗器械,就地治疗。
刘少奇的卧室很快布置成了病房,放上了氧气钢瓶、点滴注射吊架。经过抢救医治,到7月24日刘少奇总算又缓了过来,脱离了危险期。
打那以后,刘少奇只能整天躺在床上,在重病的折磨下苦熬。他已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可得不到应有的护理。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他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儿女眼下身在何方,遭遇怎样?只有严密的监视仍像影子一样从早到晚跟随着他。
刘少奇的家人已经不可能来看望他、照顾他了。这个时候,他的妻子王光美正被关在秦城监狱一间阴暗霉湿的牢房里;在包头某国防工厂任副总工程师的长子刘允斌,已在1967年底挨斗后卧轨自尽;在内蒙古自治区计委工作的长女刘爱琴,正被关在“牛棚”里,不准回家;在七机部一院当技术员的次子刘允若,1967年被江青点名后被捕人狱。原来一直同刘少奇、王光美生活在一起的4个子女,也早巳被赶出家门,流落各处:19岁的平平被关在单人牢房;17岁的源源四处逃亡,1968年12月又被抓进拘留所;15岁的亭亭一个人住在学校,还时不时要她检查;年仅7岁的小小也饱受欺负和歧视。
刘少奇的病情反反复复,频繁发作,一次比一次严重。1968年10月11日以后,他不能用嘴吃东西了,医护人员只好对他实行从鼻孔插管灌食。这种维持生命的方式,一直继续到他逝世。
1969年7月,刘少奇的支气管肺炎再度大发作:高烧,咳嗽,呼吸加快,两肺湿罗音明显增多,心率加快。医生们又紧急会诊,一致认为他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因他年龄大,久病长期卧床,消瘦,抵抗力极差,容易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糖尿病酸中毒等并发症,故预后不良,可能随时发生死亡。”经过一阵紧张的抢救治疗,病情总算又暂时稳定了下来。
到了10月份,中国北部边疆局势紧张,战云聚集,毛泽东作出了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的估计。10月17日,正在苏州休养的林彪以副统帅的资格发出指示,要求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全国据此进行大规模备战行动。
在这种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将一些重要的审查对象分别转移外地。刘少奇当然首当其冲,决定将他送往河南开封。
10月17日晚,一架伊尔-14型飞机早已停在北京西郊机场待命。19点23分,躺在担架上的刘少奇,在两名专案人员的押送下,被七手八脚抬上飞机。由于走得匆忙,有关人员只给刘少奇套了一件上衣,连裤子鞋袜都没穿,就用一条被子往他身上一裹,放在了担架上。
飞机到开封机场着陆已是21点30分。同机跟去的还有一名医生、两名护士和原卫士长李太和。刘少奇被抬下飞机直送监护地点——开封市革命委员会机关一号楼小天井院。
这个地方是旧中国的同和裕银行。小院四周是连接着的三层楼房的墙面,墙体高大坚固,只有一条安装了铁门的通道可以出去。刘少奇被安置在北楼一层一个套房的里间。在通道门口和刘少奇卧室门口布置了两道警戒线,还有昼夜24小时双哨床前监视。警卫方面确是严密到了万无一失。
这些如临大敌般的看管措施显得荒唐可笑,实际上也毫无意义。因为刘少奇已经病得神智昏迷,不能下床了。
11月6日,从北京跟来的人全部奉命返回。刘少奇的监护、医疗工作完全交由开封驻军负责。
看管、护理刘少奇的人员是从开封驻军部队抽调来的。尽管事前他们都接受了“激发对刘少奇阶级仇恨”的阶级教育、保密教育,可大家还是十分惊讶:眼前所见的景象,同报纸上所谓“*凶恶敌人”的说法,反差实在太大,怎么也对不起头来。他们看到的是,这位“重点监护对象”瘦成皮包骨头,病得奄奄一息,靠鼻饲维持生命,似乎连说一句话的气力都没有了。
到开封没有几天,刘少奇的病情就发作了3次。第三次是在11月10日,刘少奇又高烧不退。当地医护人员限于水平和条件,又不熟悉病史,只得仍按肺炎治疗。
11月12日凌晨1时许,刘少奇身体状况急趋恶化,发生点头张口呼吸、嘴唇发紫等现象,吸氧后也不见改变。值班护士仍按原处方用药,到6点38分,发觉情况不妙,连忙叫其他医护人员来抢救,然而为时已晚。6点42分医护人员到齐,3分钟后,刘少奇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1岁。
此刻,是1969年11月12日早晨6点45分,离刘少奇被送往开封还不到26天。在他临终前后,身边没有一个亲属。他的妻子儿女在几年时间里对他的生死下落一点也不知道,一直到林彪灭亡后的1972年,才得知刘少奇已于3年前离开了人世。
11月13日午夜,刘少奇的遗体被送到开封火葬场秘密火化。
火化手续是从北京赶来的专案组人员办的,登记申请人时冒用了刘原的名字。对死者则填了“刘卫黄”这个刘少奇少年时曾经用过但不为外界所知的名字。
刘少奇的骨灰被装在一个临时从商店买来的普通木质骨灰盒里,交费后寄存在开封火葬场骨灰存放室。火葬场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谁的骨灰。中国广大的老百姓,更是对刘少奇之死毫无所知。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普通关键词:刘少奇文革冤案政治
事件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独家披露
黄峥,江苏省启东市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71年11月起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工作,1979年3月进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班学习,1980年9月毕业后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任刘少奇研究处处长、第二编研部副主任、当代文献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刘少奇研究分会副会长等职,1995年被评为研究员职称,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作品有:《刘少奇一生》《刘少奇传》(两卷,副主编)、《刘少奇年谱》(两卷,副主编)、《刘少奇研究》《王光美访谈录》《刘少奇大辞典》(主编)、《刘少奇冤案始末》、12集电视文献片《刘少奇》(总撰稿)、大型传记性画册《刘少奇》《薄一波》《万里》《荣毅仁》《王光英》(主编或副主编)等。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自幼自学,曾习西医。参与创办广州《时事画报》及《震旦日报》。民国成立,当选为众议院议
走近龚育之 本书特色 《走近龚育之》讲述了龚育之的生平事迹,他是党的高级干部。更是学者、思想者、读书人。一百人的亲历亲见。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带领人们走进这位大...
李嘉诚商业课: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书特色 一:书中阐述了李嘉诚的成长经历、创业经历以及成功的大概脉络,从中读者们不仅可以一窥李嘉诚的人生事业轨迹,更能领会和学...
兰迪·鲍许是一位热情、风趣且教学认真的大学教授,在46岁时被诊断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腺癌。2007年8月,医生说他的癌症
汤用彤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本书选入了近代著名学者汤用彤写作于新中国成立前的主要著作,也是他生前出版的著作中*重要的部分。因篇幅的原因,《汉魏两晋南...
西蒙娜·德·波伏瓦无疑是20世纪法国一位伟大的回忆录作家,其四部主要回忆录的巨大规模与篇幅,至今无人出其右。其即:《西蒙娜
《有归宿的人生》内容简介:本书中十几个人生经历可以告诉你,他们身份、背景千差万别,有阿尔弗雷德大帝那样的君王,也有红十字会
张学良身影集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张学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
《这里是中国2》内容简介:《这里是中国2》以近代以来一百年为时间尺度,讲述现代化进程之下,中国的地理变迁和中国人的创造,呈现
《特斯拉传:实现不可能》内容简介:特斯拉是电动汽车行业的标杆,更被看成一种科技趋势的代表。在产品层面,特斯拉功能完备、设计
谋略高手李鸿章 本书特色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影响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大的历史人物。一百年前,在各色人物出于现实利益考量,将李鸿章...
《她只说“是的”》内容简介:恶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毁灭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斯蒂芬·金和尼尔·盖曼的灵感缪斯 “欧·亨利短篇
吕碧城自述 本书特色 吕碧城编著的《吕碧城自述》是“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的一种,是中国近代著名作家、词人、教育家吕碧城的自述文集。全书分为三编,精选...
学语致用-李光耀华语学习心得 内容简介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李光耀资政华语导师访谈录、数码利器全新寓意、以英辅华去除障碍等内容。学语致用-李光耀华语学习心得 目录 ...
陈布雷日记解读-寻找真实的陈布雷 本书特色 《找寻真实的陈布雷:陈布雷日记解读》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陈布雷日记解读-寻找真实的陈布雷 内容简介 陈布雷是中国近代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插图典藏本) 本书特色 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影响历史、改变人生的励志经典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成长励志经典读物一本让千百万人重获信心...
秦邦宪(博古)传 本书特色 本书为读者描绘了秦邦宪(博古)在中国革命中的多色彩人生,记述了他青年时期留学苏联,回国后,在“宫还处于幼稚时期,没有经验,马克思主义...
胡雪岩全集 本书特色胡雪岩的一生,为什么会如此大起大落?他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他失败的教训又在哪里? 由于胡雪岩死前被抄家,留下的资料很少,现有小说中关于胡雪岩的...
我的漫画家生活 本书特色 益田米莉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清新风格和女性视角,能在广大女性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我的漫画家生活》是益田米莉的自传体漫画日记。作品宁...
真理的殉道者-苏格拉底 本书特色 《真理的殉道者——苏格拉底》一书,由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以自己的亲身接触,记录下苏格拉底的一些真实可信的言行和丰富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