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皇帝的中国》由马国川先生围绕“辛亥百年”的主题,对海内外十二位著名学者进行访谈的采访稿组成,书中十二篇访谈对辛亥革命的本质、成因与遗产进行了政治、历史、军事、法律、文化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剖析,反思了辛亥革命后一百年间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未来历史走向。在采访者的叩问下,书中十二位学者基于各自的学问背景与独思创见,表述了对辛亥百年之间大事件不同的解读与评价,形成一场在认知与价值观层面上的精彩论辩。读者通过阅读这场论辩,必能对辛亥百年的整体认识大有增益,同时享受一道丰厚的思想盛宴。
百家争鸣在采访者的叩问下,书中十二位学者基于各自的学问背景与独思创见,表述了对辛亥百年之间大事件不同的解读与评价,形成一场在认知与价值观层面上的精彩论辩。层次丰富书中十二篇访谈对辛亥革命的本质、成因与遗产进行了政治、历史、军事、法律、文化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剖析,反思了辛亥革命后一百年间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未来历史走向。
序二重思、反思“辛亥百年”
7月间,马国川先生来一传真,希望我为他新近完成的《告别皇帝的中国》写一序言。
马国川是《财经》杂志主笔,是一位资深媒体人,曾出版《大碰撞:2004—2006的中国改革纪事》、《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等书,脍炙人口,广受好评。马国川有媒体的专业修养,对时代性的课题有敏锐的触悟与捕捉。2009年4月我在北京出席博源基金会主办的“中国现代化与现代性”会议期间,曾接受过他一次有关大学课题的访谈,他十分到位的问题,平和理性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显然,这次马国川先生为了《告别皇帝的中国》一书是花了很大的心思与功夫的,从书的主题(辛亥百年)之设定,采访的大纲细目之拟定,到受采访人的选请与邀约,都有细致的构思与计划。他希冀通过海内外十二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辛亥革命,总结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化道路,探寻中国的未来。他的基本兴趣与动念不止在探求辛亥百年的历史真相,更在为处在社会大转型的新转折点上的今日中国寻求历史方向性的道路。
马国川先生《告别皇帝的中国》的内涵从他的采访大纲所提的问题可知其梗概。他的采访主要是围绕下面六个问题展开的:
1.如何评价“晚清新政”?
2.为什么会产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产生是否必然?
3.中国有无可能不经过革命而实现宪政?如何认识革命和改良的关系?
4.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如何认识辛亥革命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化道路?其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6.今天中国面临哪些问题?未来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十分难得的是,马国川能够邀请到以下十二位学者作为他访谈的对象:周有光、李泽厚、余英时、许倬云、刘香成、杨天石、章开沅、朱维铮、萧功秦、袁伟时、雷颐、高全喜。这多位学者,不是学界名宿,就是在学术专业领域卓有成就的名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马国川与这多位学者共同谱写的《告别皇帝的中国》必是言之有物,大有可观的。诚然,在我阅读之后,我觉得这个访谈录是对辛亥百年的重思与反思,有深度,有广度。
令人惊讶,也不令人惊讶,十二位受访学者对于辛亥百年的某些大事件(如晚清新政,辛亥革命)的解读与评价是很不一样的,甚或是针锋相对的,这当然不止是受访者认知层次上的岐异,也涉及到“价值观”的不同。
在这个访谈录中,在马国川的叩问下,各个学者阐抒了独立的积学定见,可以说是马国川与各个学者间的对话,但全书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便不啻是一场精彩的论辩。阅读这场论辩,读者不止可以看到同中之异,也可以看到异中之同。读者阅毕这场论辩,对于“辛亥百年”在整体认识上必不能不大有增益。不夸大的说,通过这本访谈录,我们对于辛亥革命的本质、成因与遗产;对于宪政民主作为人民共和国之制度体现上的必要性都会有深一层的理解。不宁唯是,阅读这本《告别皇帝的中国》,更会深信中国今后必须拨开“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思想迷雾,在经济改革与现代化之后,再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实践自我改革,寻求一条建造中国现代政治文明、长治久安的道路。
这是我读、我思“辛亥百年”的感想,并以此报答马国川先生索序之雅意。
金耀基
2011年8月3日
序二重思、反思“辛亥百年”
7月间,马国川先生来一传真,希望我为他新近完成的《告别皇帝的中国》写一序言。
马国川是《财经》杂志主笔,是一位资深媒体人,曾出版《大碰撞:2004—2006的中国改革纪事》、《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等书,脍炙人口,广受好评。马国川有媒体的专业修养,对时代性的课题有敏锐的触悟与捕捉。2009年4月我在北京出席博源基金会主办的“中国现代化与现代性”会议期间,曾接受过他一次有关大学课题的访谈,他十分到位的问题,平和理性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显然,这次马国川先生为了《告别皇帝的中国》一书是花了很大的心思与功夫的,从书的主题(辛亥百年)之设定,采访的大纲细目之拟定,到受采访人的选请与邀约,都有细致的构思与计划。他希冀通过海内外十二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辛亥革命,总结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化道路,探寻中国的未来。他的基本兴趣与动念不止在探求辛亥百年的历史真相,更在为处在社会大转型的新转折点上的今日中国寻求历史方向性的道路。
马国川先生《告别皇帝的中国》的内涵从他的采访大纲所提的问题可知其梗概。他的采访主要是围绕下面六个问题展开的:
1.如何评价“晚清新政”?
2.为什么会产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产生是否必然?
3.中国有无可能不经过革命而实现宪政?如何认识革命和改良的关系?
4.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如何认识辛亥革命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化道路?其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6.今天中国面临哪些问题?未来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
马国川,1971年出生,河北威县人。《财经》杂志主笔。已出版有《大碰撞:2004—2006中国改革纪事》、《争锋:一个记者眼里的中国问题》、《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共和国部长访谈录》、《我与八十年代》等,其中《大碰撞》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改革第三次大争论的作品,被评为“2006年十大好书”之一。
英雄劫-公孙策说历史故事-一 本书特色 历史评论家公孙策读史解史,以言简意赅的文字诠释历史故事、诉说春秋英雄。恩怨情仇细细铺陈,千古人物栩栩如生。看风流人物如何...
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三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仅用四十万字扼要地概述了中国自原始社会至清朝中英鸦片战争前夕这段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各主要朝代或历史阶段的基本社会情况,主...
1945中国记忆:台湾光复 本书特色 戚厚杰著的《台湾光复》通过台湾历史上被列强染指,郑成功收复台湾,日军侵占台湾,两岸一心协力抗战,战后台湾光复的史实,通俗易...
《大明寺史话》内容简介: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元年,以“大明”年号命名,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走进大明寺,我们仿佛走进
姜伯勤教授八秩华诞颂寿史学论文集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姜伯勤,1938年生,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
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写成的。13岁的克拉拉和她的全家人曾经在布拉可知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纳粹人侵这后,他们被驱赶
一,本书以一八六一年(清咸豊十一年)原刊本为底本,参校一八七八年(光绪四年)北京龙威阁刊本及一八八六年(光绪十二年)日本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说苑(精)(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本书特色 1.经世致用之书。《说苑》,是刘向以著述进谏的“谏书”。洪武年间朱元璋甚至御批...
《如何自在》内容简介: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
《寻墓者说》内容简介:这本书不仅是对苏联文学史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对苏联政治、历史真相的揭秘,澄清了俄罗斯文学在苏联时期受
《熊十力论学书札(增订本)》内容简介:本书可视为《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的续编,将以上二书之外的熊先生论学的书信、札记
Hauntingvoicesfromadark,disgracefulpast,whichaffordastunningandrevelatorypanoram...
以洪门为源头,天地会、三合会、哥老会,乃至今日香港台湾地区的新义安、竹联帮等,构成了中国秘密社会的发展史。万法归宗,洪门
历史与人-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 本书特色 由著名学者孙歌在系列讲演基础上整理修订而成,集合了作者近几年在思想史研究中新的工作进展与突破。全书包含三个内在互相关联的...
《王安石传》内容简介:作为一位孤独的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比王安石更具争议的人了。古往今来对于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
隋.唐.五代-中国通史故事 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隋唐时期是中古时期,从时间上看它承前启后,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又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为繁盛的...
旌勇里国史讲座(第二辑) 本书特色 北京什刹海附近的旌勇荤8号当代中国研究所,从2001年初开始,每月都有一次国史讲座。讲座邀请国内外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其他...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是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具有内容丰富、生动直观等特点。将数字化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 本书特色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随着2009年央视开年大戏《走西口》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对“走西口”这段洋溢着山西民俗风情的历史产...
詹姆斯·洛温发现,美国课堂上使用的教科书都充斥着错误的信息和短视的见解。本书针对这一现象写作而成,它改变了我们与美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