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皇帝的中国

告别皇帝的中国

作者:马国川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2-01-01

评分:5分

ISBN:9787510040757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告别皇帝的中国 内容简介

《告别皇帝的中国》由马国川先生围绕“辛亥百年”的主题,对海内外十二位著名学者进行访谈的采访稿组成,书中十二篇访谈对辛亥革命的本质、成因与遗产进行了政治、历史、军事、法律、文化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剖析,反思了辛亥革命后一百年间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未来历史走向。在采访者的叩问下,书中十二位学者基于各自的学问背景与独思创见,表述了对辛亥百年之间大事件不同的解读与评价,形成一场在认知与价值观层面上的精彩论辩。读者通过阅读这场论辩,必能对辛亥百年的整体认识大有增益,同时享受一道丰厚的思想盛宴。

告别皇帝的中国 本书特色

百家争鸣在采访者的叩问下,书中十二位学者基于各自的学问背景与独思创见,表述了对辛亥百年之间大事件不同的解读与评价,形成一场在认知与价值观层面上的精彩论辩。层次丰富书中十二篇访谈对辛亥革命的本质、成因与遗产进行了政治、历史、军事、法律、文化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剖析,反思了辛亥革命后一百年间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未来历史走向。

告别皇帝的中国告别皇帝的中国前言

序二重思、反思“辛亥百年”
7月间,马国川先生来一传真,希望我为他新近完成的《告别皇帝的中国》写一序言。
马国川是《财经》杂志主笔,是一位资深媒体人,曾出版《大碰撞:2004—2006的中国改革纪事》、《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等书,脍炙人口,广受好评。马国川有媒体的专业修养,对时代性的课题有敏锐的触悟与捕捉。2009年4月我在北京出席博源基金会主办的“中国现代化与现代性”会议期间,曾接受过他一次有关大学课题的访谈,他十分到位的问题,平和理性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显然,这次马国川先生为了《告别皇帝的中国》一书是花了很大的心思与功夫的,从书的主题(辛亥百年)之设定,采访的大纲细目之拟定,到受采访人的选请与邀约,都有细致的构思与计划。他希冀通过海内外十二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辛亥革命,总结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化道路,探寻中国的未来。他的基本兴趣与动念不止在探求辛亥百年的历史真相,更在为处在社会大转型的新转折点上的今日中国寻求历史方向性的道路。
马国川先生《告别皇帝的中国》的内涵从他的采访大纲所提的问题可知其梗概。他的采访主要是围绕下面六个问题展开的:
1.如何评价“晚清新政”?
2.为什么会产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产生是否必然?
3.中国有无可能不经过革命而实现宪政?如何认识革命和改良的关系?
4.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如何认识辛亥革命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化道路?其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6.今天中国面临哪些问题?未来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十分难得的是,马国川能够邀请到以下十二位学者作为他访谈的对象:周有光、李泽厚、余英时、许倬云、刘香成、杨天石、章开沅、朱维铮、萧功秦、袁伟时、雷颐、高全喜。这多位学者,不是学界名宿,就是在学术专业领域卓有成就的名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马国川与这多位学者共同谱写的《告别皇帝的中国》必是言之有物,大有可观的。诚然,在我阅读之后,我觉得这个访谈录是对辛亥百年的重思与反思,有深度,有广度。
令人惊讶,也不令人惊讶,十二位受访学者对于辛亥百年的某些大事件(如晚清新政,辛亥革命)的解读与评价是很不一样的,甚或是针锋相对的,这当然不止是受访者认知层次上的岐异,也涉及到“价值观”的不同。
在这个访谈录中,在马国川的叩问下,各个学者阐抒了独立的积学定见,可以说是马国川与各个学者间的对话,但全书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便不啻是一场精彩的论辩。阅读这场论辩,读者不止可以看到同中之异,也可以看到异中之同。读者阅毕这场论辩,对于“辛亥百年”在整体认识上必不能不大有增益。不夸大的说,通过这本访谈录,我们对于辛亥革命的本质、成因与遗产;对于宪政民主作为人民共和国之制度体现上的必要性都会有深一层的理解。不宁唯是,阅读这本《告别皇帝的中国》,更会深信中国今后必须拨开“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思想迷雾,在经济改革与现代化之后,再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实践自我改革,寻求一条建造中国现代政治文明、长治久安的道路。
这是我读、我思“辛亥百年”的感想,并以此报答马国川先生索序之雅意。
金耀基
2011年8月3日

告别皇帝的中国 目录

序一告别皇帝的中国周有光
序二重思、反思“辛亥百年”金耀基
序三“辛亥百年”之我见刘绪贻
朱维铮:中国的改造只能够通过内部的力量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闭关自守吗?
“如果不肯自己改革,别人就要起来颠覆你”
清政府变成了所有人的敌人
“中国的改造只能够通过中国内部的力量”
“一个灰色的回忆不能够代替现在的生动和自由”
李泽厚:再议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非常偶然的
在改革中,一定要保证政府的稳定
辛亥革命留下的主要是思想上的意义
要重新评价辛亥革命
改良不是投降,而是尖锐的斗争

告别皇帝的中国 节选

序二重思、反思“辛亥百年”
7月间,马国川先生来一传真,希望我为他新近完成的《告别皇帝的中国》写一序言。
马国川是《财经》杂志主笔,是一位资深媒体人,曾出版《大碰撞:2004—2006的中国改革纪事》、《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等书,脍炙人口,广受好评。马国川有媒体的专业修养,对时代性的课题有敏锐的触悟与捕捉。2009年4月我在北京出席博源基金会主办的“中国现代化与现代性”会议期间,曾接受过他一次有关大学课题的访谈,他十分到位的问题,平和理性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显然,这次马国川先生为了《告别皇帝的中国》一书是花了很大的心思与功夫的,从书的主题(辛亥百年)之设定,采访的大纲细目之拟定,到受采访人的选请与邀约,都有细致的构思与计划。他希冀通过海内外十二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辛亥革命,总结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化道路,探寻中国的未来。他的基本兴趣与动念不止在探求辛亥百年的历史真相,更在为处在社会大转型的新转折点上的今日中国寻求历史方向性的道路。
马国川先生《告别皇帝的中国》的内涵从他的采访大纲所提的问题可知其梗概。他的采访主要是围绕下面六个问题展开的:
1.如何评价“晚清新政”?
2.为什么会产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产生是否必然?
3.中国有无可能不经过革命而实现宪政?如何认识革命和改良的关系?
4.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如何认识辛亥革命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化道路?其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6.今天中国面临哪些问题?未来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

告别皇帝的中国 作者简介

马国川,1971年出生,河北威县人。《财经》杂志主笔。已出版有《大碰撞:2004—2006中国改革纪事》、《争锋:一个记者眼里的中国问题》、《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共和国部长访谈录》、《我与八十年代》等,其中《大碰撞》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改革第三次大争论的作品,被评为“2006年十大好书”之一。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