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周代经典封建制度内部,依据占典经、史,重构封建制的治理架构及其运作机理之完整图景。澄清封建制,对于准确地认知华夏治理之道和华夏历史,对于完整地把握中国文明之深层结构,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封建制乃是华夏历史之开端,在此一开端中,一定*为直接、真切地体现着这群人关于生命、生活、治理的认知、想象和希望。唯有通过解析封建制,借以理解封建制下人们的生活、治理,进入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才能较有把握地谈论中国人的精神,体认华夏治理之道,以及理解中国文明之基本性质。
秦晖: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姚中秋先生学史出身,入世弘道,则于经济政治无不博览,厚积而发,乃出大作,以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宪政理想为志,诚可贵也。夫今人有学西而以刺孔成名者,有号儒而以颂秦进身者,不知真儒崇周仇秦,其来久矣。近世引西学以排秦制,立宪政以扬仁义,乃其本旨,岂刀笔吏“胡服骑射”之所谓事功可比哉!是大作虽有可商,而其志可嘉,其识可钦也。人未必皆崇基督,而路德维新耶教之功,所被不止耶徒。人未必皆宗孔门,而中秋先生重彰真儒之作,所泽亦不止儒林也。李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姚中秋先生的著作《华夏治理秩序史》借鉴西方社会科学之精神,依据中国古典经史文献,探求传统中国社会的秩序结构,从而对中国治理秩序史作出颇具独创性的诠释。这部著作必将对中国学者以新的视角思考中国的历史与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易中天: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我与姚中秋先生素不相识,只打过两回笔墨官司。他的观点,我三分认同,七分反对。但我赞成重写中国史,也认为需要他这样的一家之言。学术研究的意义,本在争鸣和启智,并无关乎对错。因此,我愿向读者诸君推荐此书。
这里记载仪式参加者的入席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准备即位的康王是从宾阶入席的。也就是说,在被策命之前,他被视同“宾”客。那么,主人是谁?就是即将策命他的公卿。第二句话再度显示了王室公卿与诸侯是两类不同的臣。第三句话记载三位共同策命康王的公卿之入席方式,及即将用于策命周王的王权的象征:太保捧大圭,这似乎是王权的主要象征。孔释“同”、“瑁”为两物,似不确,两者实为一物,因其功能为查验诸侯所执之圭头与瑁是否符合,故缀“同”于冒之前。这也许就是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君臣关系之*为重要的信物。太史手持策命书,故与康王同行。关于“御王册命”,正义引郑玄注云:“御犹向也。王此时正立宾阶上少东,太史东面于殡西南而读策书,以命王嗣位之事。”然后,太史宣读了策命书:曰: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孔安国传:册命之辞。大君,成王。言凭玉几所道,称扬终命,所以感动康王。命汝继嗣其道,言任重,因以托戒。用是道临君周国,率群臣循大法。言用和道和天下,用对扬圣祖文武之大教。叙成王意。此为策命之辞。策命中*为关键是中间两句,“命汝嗣训,临君周邦”,这表明,成王君臣已经同意将王位授予康王。请注意这里的“命”字。从根本上说,周王之君位,乃是被人为地建立的,而非依据血缘自然地继承的。这句话就是康王治理权的法理来源。孔释“率循”为率群臣循大法,似乎不确。“率”与“循”意思相同,“率循大卞,燮和天下”乃是对康王如何治理提出的规范性要求:康王必须遵循先王之道,信守固有法度,以实现天下之合“和”。孔传专门提出“和道”,已经揭示了周王治理天下之大道,这明显地上承帝尧“合和万国”之道。太史宣读策命书毕,康王表态: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孔安国传:言微微我浅末小子,其能如父祖治四方,以敬忌天威德乎?谦辞,托不能。康王唯一的实质性表示是,他将“敬忌天威”,这是向*高的神灵宣誓。理论上,任何人接受策命都是需要起誓的。只是,周王在人间拥有*高的权柄,不可能向他的臣宣誓。周王只向天一上帝宣誓。经由这样的宣誓,他也就把自己纳入到礼制规则体系之中。由此,臣才可以放心地与他建立君臣关系。接下来,康王接受同瑁: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咤(郑玄注:徐行前日肃,却行曰咤。王徐行前三祭,又三却,复本位。)。上宗曰:飨!(孔安国传:祭必受福,赞王曰:飨福酒)太保受同,降,盥,以异同、秉璋,以酢(传:太保以盥手洗异同,实酒、秉璋以酢祭。半圭曰璋,臣所奉。王已祭,太保又祭。报祭曰酢)。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受同,祭,哜,宅。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降,收。这里所记的仪式比较繁复,经学家众说纷纭。但大体上可以推测,同瑁就是一个物件,它在周王继嗣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康王首先表示敬畏上天,才得以接受同瑁。随后,康王、太保甚至太宗,似乎都手执同瑁,祭拜刚刚去世的成王。经学家似乎都把后面的“同”解释为酒爵,可能不准确,它恐怕就是“同瑁”。这份文书的记录者大约正是为了将酒爵意义上的同与同瑁区别开来,才特意说“异同”,这才是酒爵意义上的“同”。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太保与康王在拜、答拜的时候,手中没有同瑁。同时似乎也手执同瑁进行祭拜的仪式,两者是交叉进行的。……
姚中秋,北京修远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曾译介、研究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普通法宪政主义,目前致力于研究儒家义理与中国治理秩序之历史。著有《立宪的技艺》、《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第一卷以张君劢为中心)、 《中国变革之道:当代中国的治理秩序及其变革方略》。
醒狮丛书-校邠庐抗议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林则徐的学生,受其师影响,有强烈的经世意识。本书40篇,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各个方面,是当时...
平等:历史的动力 本书特色 《西方人文精神》探讨现代西方观念中的九个关键词。自由、平等、政治正义、民主、法治、人性、科学、政府、福利国家,这些词近年来“知名度”...
外交学:理论与实践-(上.下册) 本书特色 杨闯教授等所著《外交学:理论与实践》是一部系统的外交学教材。这本教材在*编——《理论篇:外交...
万家岭大捷 内容简介 发生于1938年的万家岭大捷,是抗日战争初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继平型关之战、台儿庄大战之后所取得的又一辉煌胜利,这次战役奇迹般地锄下了全歼...
白话美国地方政府 本书特色 通俗易懂的白语;丰富有趣的实例;专家幽默的导读;让你轻松了解美国地方政府的运作。白话美国地方政府 内容简介 政府管理是一个十分枯燥的...
中国东北与近代大国关系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一个具体的案例——即“与中国东北有关的近代国际关系史”—&...
臺灣第一冊全面分析日本防衛政策的專書!當「東亞有事」時,自衛隊將扮演怎麼樣的角色?川普上台後,日美同盟將會如何改變?戰後
二战全史 (全四册) 本书特色 《二战全史(套装共4册)》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分为“上篇:全程纪实”和“下篇:专题解说”两部分。不仅详细描述了波兰闪击战、列宁...
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内容简介 为了深入探究西方文明的渊源与演进,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全新视角,...
转折与新路 本书特色 《转折与新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为主题,选收论述1975年整顿、1976年四五运动到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的“...
第三野战军的16个军-开国雄兵 本书特色 《开国雄兵 第三野战军的16个军》有一种活泼生动的风格,以来自回忆录、当事者亲历和档案等可靠的材料,详细描述了解放军的...
《异域1945》主要包括了:在国殇墓园里,我们那么多兄弟是怎么死的、一个活着的人面对自己的墓碑,该是怎么样的一个心情、我想跪
政策科学与中国政策 内容简介 本丛书除适合公共管理研究生和本科生使用外,也适合与公共管理学科相关的研究生、本科生及各级公共管理人员作为培训参考资料使用。本丛书具...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专题史系列”之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的产生而萌芽,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逐步强...
梁启超与清季革命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梁任公早期的思想及政治运动,内容包括他的求变思想、倡导民权及族类言论、思想转趋温和的由来与主张立宪的影响以及言论的总述等。梁...
一切为了上战场(一名海军武官的札记) 本书特色 《一切为了上战场》:一名海军武官的札记。军医情结篇,军旅生涯篇,域外风情篇,奥运情怀篇。一切为了上战场(一名海军...
《国企改革新思路》内容简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企改革既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也与国家政治体制改
法西斯-尚未逝去的梦魇 本书特色 “新视野文库”以特定社会历史情景中的特定社会阶层或群体为对象,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撷取社会历史结构中一个细微的剖面,进行切片...
中国古剑有着辉煌的历史,有当时世界上独步一方成为中华文明有机组成部分,本书依据考古发现的大量古剑实物,结合文献资料的记载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血腥、狡诈和实力的较量,既有悄无声息的“逼宫”(宫廷政变),又有刀光剑影的厮杀(以武力为后盾的兵变)。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