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鲁迅和胡适,后人对他们的议论可以说不惜笔墨,洋洋洒洒。而韩石山先生的这种比较研究,在汗牛充栋的鲁研胡研著作中,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即使初版至今六年,评论文字仍络绎不绝。当时,恐怕作者自己也未能料到。对《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全新修订版)》的认同基本有三点,一是材料翔实,考证有序;二是观点明确,绝不含糊;三是意犹未尽,留给读者思考空间。有这三点,《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全新修订版)》在当今鲁研胡研界,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至于“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这个说法能否让人接受,已无碍它的流传。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编辑推荐:我的看法是在读书中发端的,也是在阅读《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的过程中完善的。我可以不相信自己的德行与智力,却不敢无视那么多书本的品质,还有它们的作者的诚挚。
胡适的文风
这一章说说鲁迅和胡适两人的文风与社会理念的不同。先说文风。
不管两人的留学背景有什么不同,思想品质上有着怎样的差异,也不管他们生前身后有着怎样的遭际,作为后人,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文章,想学的和不想学的一切,也都包含在他们各自的文章中。换句话说,他们的文章写得怎样,能从中学到些什么东西,这才是**重要的。要在不长的篇幅里,全面地谈两人的文风,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择其大端,略加论列,有个大致的判断就行了。为了保持论述的公允,每人只选两篇文章,且都是前期的。
先谈胡适,以便谈鲁迅时有个比较。
什么是文学,或者说什么是好文章,胡适有固定的看法,终其一生没有什么改变。
一九二一年年底编辑出版的《胡适文存》,后来称做**集,收有一篇《什么是文学》。一开头便是,他曾说:"语言文字都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达意达的好,表情表的妙,便是文学。"接下来说,怎样才是好与妙呢,这就很难说了。他曾用*浅近的话说明如下:"文学有三个要件:**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能动人,第三要美。"
这是篇文章,也是写给钱玄同的一封信。原信没有署年月日,《胡适文集》的编者注明,此信写于一九二○年十月十四日。信中引用的那句话"语言文字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云云,就更早了,是他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说的。该文载于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五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可说是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作品。
这些,可说是胡适关于文学与文章的*初的主张。
一九五九年,胡适已六十八岁,眼见就是古稀之龄了。五月十六日这天,有台湾大学的六名侨生代表到南港"中央研究院"来拜访胡适,这些学生组织了一个海洋诗社,还带来了他们的刊物《海洋诗刊》。交谈中,胡适说:
"大部分的抽象派或印象派的诗或画,都是自欺欺人的东西。你们的诗,我胡适之看不懂,那么给谁看得懂?我的《尝试集》,当年是大胆的尝试,看看能否把我的思想用诗表达出来;如果朋友们都看不懂,那成什么诗?白居易的诗,老太婆都能听得懂;西洋诗人也如此,总要使现代人都能懂,大众化。律诗,用典的文章,故意叫人看不懂,所以没有文学价值。我的主张,**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量,第三要美。文章写得明白清楚,才有力量;有力量的文章,才能叫做美。如果不明白清楚,就没有力量,也就没有‘美’了。"
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胡适和胡颂平聊天时说起,过去有一位朋友请他吃饭,这位朋友的儿子写了一些诗,说是新诗吧,又带些旧诗的样子,已排印好,预备出版了。主人夫妇对他们的儿子很夸奖,要他看一看。他看了之后,发现这孩子写的诗,全是不通的。他在他们家里,他们又预备了很好的饭菜请他,怎么说好呢?这让胡适很犯愁。只好说,这是孩子的老师不好,不肯好好的指点孩子的错误。又对主人夫妇说了下面一段话:
"无论诗或文,**要做通。所谓通,就是通达。我的意思能够通达到你,你的意思能够通达到我,这才叫做通。我一向主张先要做到明白清楚。你能做到明白清楚之后,你的意思才能够通达到别人。第二叫力量。你能把你的意思通达到别人,别人受了你的感动,这才叫力量。诗文能够发生力量,就是到了*高的境界,这个叫做美。"
这两件事,都记在胡颂平整理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与一九二一年的看法相比较,将近四十年后六十八九岁的人,和四十年前二十八九岁时说的话,几乎一模一样。
不光对写作,就是一些小的事情上,也是这样。胡适晚年曾在台湾师范大学演讲,提到律诗和京剧,斥为下流。座中喜欢律诗和京剧的人听了大为惊愕,事后梁实秋告诉他们,这是胡先生数十年一贯的看法,可惊的是他几十年后一点也没有改变。确也是的,无论是对文学艺术,还是对社会政治,胡适的许多观点,一生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这有浅的一面,也有执著的一面,常人是难以做到的。
小事中每每隐匿着大的历史事变的开端,可惜这样的见微知著,常是许多历史学家事后的聪明。
——《鲁迅和胡适:同时来到历史的交叉路口》
韩石山,山西临猗县人,生于一九四七年。一九七○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早年写小说,继而散文、随笔、评论,均有涉猎。近年来潜心于现代文学研究与人物传记写作,主要著作有《民国文人风骨》《徐志摩传》《李健吾传》《寻访林徽因》等。
小事中每每隐匿着大的历史事变的开端,可惜这样的见微知著,常是许多历史学家事后的聪明。
——《鲁迅和胡适:同时来到历史的交叉路口》
韩石山,山西临猗县人,生于一九四七年。一九七○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早年写小说,继而散文、随笔、评论,均有涉猎。近年来潜心于现代文学研究与人物传记写作,主要著作有《民国文人风骨》《徐志摩传》《李健吾传》《寻访林徽因》等。
朱元璋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二十世纪四大传记》系列丛书之一。向读者介绍了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生平事迹。本书较真实的描写了朱元璋年轻时候的苦难的生活。他的家乡...
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 本书特色 您将从《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中看到:★ 谢安、桓温,这些政治家高明的手段,以及那惊心动魄的斗争。★ 淝水之战内情的...
独狼-桥牌独行侠鲍比.沃尔夫自传 本书特色 无论是披露我们这个游戏的内幕,还是号召牌手与管理者们共同纠正错误并把这项极好的运动弄干净,有谁能比鲍比·沃尔夫——十...
《现代学林点将录》突破了近百年来学术史的框架,以一种全新的、为现代读者所接受的撰述方式,展现了从民国至今一百多位著名学者
蔡元培轶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一仕一商;读书自若;嗜豆;举止安详;多翻参考书;博览群书;事叔甚恭等。蔡元培轶事 目录 蔡元培传(代序一) 蔡元培与北京...
老舍正传 本书特色 老舍是中国知识分子*好的典型。超强作者阵容精心结撰老舍正传 内容简介 这套书,特别要说明的,是“正传”二字。鲁迅先生当年为《阿q正传》题名之...
荣格的精神,一个英雄与圣人的神话,我们这个时代,跨越东西方文化的心灵导师,医治灵魂的人。我们相信,荣格的著作是许多重要思
生命流转.长河不尽-沈从文纪念集 本书特色 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沈从文得到世界文学界的肯定,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的目光转向沈从文。张新颖创作的...
邵雍评传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总结20世纪研究邵雍思想的学术成果,撰写的关于邵雍思想的综合性著作,对邵雍的生活时代、生平事迹、政治思想、人生哲学、先天易...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本书特色《梦归田园——孟浩然传》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他自幼饱读诗书,身怀报国之心;青年时为抗议朝廷黑暗而拒绝科考,...
时空向度的现代探索-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宇宙简练/秩序/抽象的规律揭示(全彩视图本) 内容简介 玛丽·居里玛丽·居里(法国,1867—1934年)...
戴笠全传 本书特色 《戴笠全传(超值精装典藏版)》是迄今为止*全面、*客观地描述戴笠从一文不名成为民国“特工王”的传记,以戴笠的生平为主线,以珍贵的档案、史料为...
魅力邓小平 本书特色本书首次走近邓小平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邓小平的命运沉浮、政治胆识、思想本色、治国理念、治军智慧、外交风采、人情个性等方面的魅力,在一个个“小”...
晋商翘楚乔致庸 本书特色 乔致庸是乔家第四位当家人,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性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之际,他毫不犹豫地接过生意。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家族生意...
建筑师不是描图机器 本书特色 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陈占祥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留学英伦,随名师研究都市规划学。1949年前,他为南京规划了“中共政治区建设的计...
愈思愈远-南远北啸之南远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与梦想的故事。2006年“我型我秀”人气选手、如今正当红的B.I.Z乐队主唱俞思远,以他真实的笔触记叙自己从...
《跨越与超越: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内容简介:作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考察,提出将中国特色
打开-易立竞访谈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易立竞在《南方人物周刊》杂志上发表的人物访谈的合集。受访者星光灿烂,但作者眼光独到,以一名杰出记者的方法论,捕捉到熠熠星...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英雄与美人 本书特色 一部歌颂世界著名英雄和美人的爱情史诗一部有血有肉的世界战争史一部东西方文明冲突和融合的历史写真 本书匠心独运,视角独特,...
康震评说苏东坡 本书特色 他才华横溢、洒脱豪放, 他命运多舛、幽默达观,他以他的天才、渊博、超逸、多情,留下了 一段段传奇佳话。他就是历经千年仍散发着魅力光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