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鲁迅和胡适,后人对他们的议论可以说不惜笔墨,洋洋洒洒。而韩石山先生的这种比较研究,在汗牛充栋的鲁研胡研著作中,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即使初版至今六年,评论文字仍络绎不绝。当时,恐怕作者自己也未能料到。对《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全新修订版)》的认同基本有三点,一是材料翔实,考证有序;二是观点明确,绝不含糊;三是意犹未尽,留给读者思考空间。有这三点,《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全新修订版)》在当今鲁研胡研界,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至于“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这个说法能否让人接受,已无碍它的流传。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编辑推荐:我的看法是在读书中发端的,也是在阅读《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的过程中完善的。我可以不相信自己的德行与智力,却不敢无视那么多书本的品质,还有它们的作者的诚挚。
胡适的文风
这一章说说鲁迅和胡适两人的文风与社会理念的不同。先说文风。
不管两人的留学背景有什么不同,思想品质上有着怎样的差异,也不管他们生前身后有着怎样的遭际,作为后人,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文章,想学的和不想学的一切,也都包含在他们各自的文章中。换句话说,他们的文章写得怎样,能从中学到些什么东西,这才是**重要的。要在不长的篇幅里,全面地谈两人的文风,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择其大端,略加论列,有个大致的判断就行了。为了保持论述的公允,每人只选两篇文章,且都是前期的。
先谈胡适,以便谈鲁迅时有个比较。
什么是文学,或者说什么是好文章,胡适有固定的看法,终其一生没有什么改变。
一九二一年年底编辑出版的《胡适文存》,后来称做**集,收有一篇《什么是文学》。一开头便是,他曾说:"语言文字都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达意达的好,表情表的妙,便是文学。"接下来说,怎样才是好与妙呢,这就很难说了。他曾用*浅近的话说明如下:"文学有三个要件:**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能动人,第三要美。"
这是篇文章,也是写给钱玄同的一封信。原信没有署年月日,《胡适文集》的编者注明,此信写于一九二○年十月十四日。信中引用的那句话"语言文字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云云,就更早了,是他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说的。该文载于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五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可说是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作品。
这些,可说是胡适关于文学与文章的*初的主张。
一九五九年,胡适已六十八岁,眼见就是古稀之龄了。五月十六日这天,有台湾大学的六名侨生代表到南港"中央研究院"来拜访胡适,这些学生组织了一个海洋诗社,还带来了他们的刊物《海洋诗刊》。交谈中,胡适说:
"大部分的抽象派或印象派的诗或画,都是自欺欺人的东西。你们的诗,我胡适之看不懂,那么给谁看得懂?我的《尝试集》,当年是大胆的尝试,看看能否把我的思想用诗表达出来;如果朋友们都看不懂,那成什么诗?白居易的诗,老太婆都能听得懂;西洋诗人也如此,总要使现代人都能懂,大众化。律诗,用典的文章,故意叫人看不懂,所以没有文学价值。我的主张,**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量,第三要美。文章写得明白清楚,才有力量;有力量的文章,才能叫做美。如果不明白清楚,就没有力量,也就没有‘美’了。"
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胡适和胡颂平聊天时说起,过去有一位朋友请他吃饭,这位朋友的儿子写了一些诗,说是新诗吧,又带些旧诗的样子,已排印好,预备出版了。主人夫妇对他们的儿子很夸奖,要他看一看。他看了之后,发现这孩子写的诗,全是不通的。他在他们家里,他们又预备了很好的饭菜请他,怎么说好呢?这让胡适很犯愁。只好说,这是孩子的老师不好,不肯好好的指点孩子的错误。又对主人夫妇说了下面一段话:
"无论诗或文,**要做通。所谓通,就是通达。我的意思能够通达到你,你的意思能够通达到我,这才叫做通。我一向主张先要做到明白清楚。你能做到明白清楚之后,你的意思才能够通达到别人。第二叫力量。你能把你的意思通达到别人,别人受了你的感动,这才叫力量。诗文能够发生力量,就是到了*高的境界,这个叫做美。"
这两件事,都记在胡颂平整理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与一九二一年的看法相比较,将近四十年后六十八九岁的人,和四十年前二十八九岁时说的话,几乎一模一样。
不光对写作,就是一些小的事情上,也是这样。胡适晚年曾在台湾师范大学演讲,提到律诗和京剧,斥为下流。座中喜欢律诗和京剧的人听了大为惊愕,事后梁实秋告诉他们,这是胡先生数十年一贯的看法,可惊的是他几十年后一点也没有改变。确也是的,无论是对文学艺术,还是对社会政治,胡适的许多观点,一生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这有浅的一面,也有执著的一面,常人是难以做到的。
小事中每每隐匿着大的历史事变的开端,可惜这样的见微知著,常是许多历史学家事后的聪明。
——《鲁迅和胡适:同时来到历史的交叉路口》
韩石山,山西临猗县人,生于一九四七年。一九七○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早年写小说,继而散文、随笔、评论,均有涉猎。近年来潜心于现代文学研究与人物传记写作,主要著作有《民国文人风骨》《徐志摩传》《李健吾传》《寻访林徽因》等。
小事中每每隐匿着大的历史事变的开端,可惜这样的见微知著,常是许多历史学家事后的聪明。
——《鲁迅和胡适:同时来到历史的交叉路口》
韩石山,山西临猗县人,生于一九四七年。一九七○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早年写小说,继而散文、随笔、评论,均有涉猎。近年来潜心于现代文学研究与人物传记写作,主要著作有《民国文人风骨》《徐志摩传》《李健吾传》《寻访林徽因》等。
《带团队,就是用好你身边的人》内容简介:本书是让“拼凑而成的弱小团队”变为“冠军团队”的教科书。作为一个团队管理者,即使你
吴晗的后二十年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当代著名史学家、原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一生中*重要、*具悲剧色彩的人生旅程。具体介绍了特殊的年代中知识分子的心态和际遇,几件有...
台湾岛的形状很像一个白薯,所以岛上两三千万的汉人常常自称“番薯人”。这里写下来的这些事在心里记忆了近五十年,现在事过境迁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内容简介:本书围绕构建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技术、管理和人3个关键要素展开。信息安全技术围绕网络
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 本书特色 如果有一天,你在红尘某个街巷,遇见这样一个女子。她身材高挑,散着长发,带着一种繁华落尽的沧桑,一种意兴阑珊的美丽。那么,请记得,她...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创造未来的人》内容简介:他是风格独具的梦想家、创业家与工业家,也是眼光独到、一再开创新商业模式的
一代孔雀舞王毛相 本书特色 著名傣族民间舞蹈表演艺术家、一代孔雀舞大师毛相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放过牛、种过田、当过修筑滇缅公路的民工、在异国缅甸帮人打过短工...
戴季陶传 内容简介 本书将戴季陶置于中西文化冲撞与融合的时代变革背景中,从记叙他一生各时期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与思想,以及爱情、婚姻、家庭、教育子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内容简介:本书试图站在宏观角度,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对中华传统文化从古至今的
《潘虹独语》为日记体裁,记录的是潘虹的点滴思绪点滴感悟,穿插了一些她的人生故事。不知怎地,阅读时,浮现心头的是这么一句话
翁同龢-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翁同龢(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晚清著名政治家,咸丰状元,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历任国子监祭酒、都...
四海为家:追念考古学家张光直 本书特色 中国考古学的成就为世界学术界所接受和认可,光直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考古学界永远纪念张光直为中国考古学所做出的贡献。四...
《应急演练评估指南》内容简介:本书作为应急演练实施指南,是以导调过程为主线的,是对于演练组织方如何组织应急演练的方法与手段
本书是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自传,以“家族”、“入行”、“事业”、“自由”、“形式”五卷,展现了赖特传奇的一生:童年的美好、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上下 本书特色 在近年来西方历史学家对孙中山的大量研究著作中,本书要算是*重要的一部了。——金冲及这部著作对一个严酷的时代中的重要人物所作的描...
隋炀帝传 本书特色 袁刚*的《隋炀帝传》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笔对隋炀帝杨广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拨开了笼罩在炀帝身上的重重迷雾,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炀帝*富传奇色彩...
沙克传奇 本书特色 《沙克传奇》:“大鲨鱼”奥尼尔,NBA历史上*具传奇色彩、*幽默搞笑的大中锋,除了4枚冠军戒指,3座总决赛MVP奖杯外,还有许多关于他场内场...
十几年来,方兴东与马云每年一次,老友聚首,开怀畅谈,阿里上市前,作者再次与马云深度对话,阿里上市前的布局,深入探讨了一系
孟子-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是儒家的第二位代表人物,孔孟之道往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代名词。稍通文墨的人对孟子其说、《孟子》其书都能略...
梁漱溟评传-一个现代政治变革者的理想与践行 本书特色 在中国现代史上,粱漱溟先生是一个活动涉及诸多领域,理论与实践并重,且独具个性特色和颇有影响的人物,而且,他...